• 金雀花王朝 1215 外国历史 (英)丹·琼斯
  • 金雀花王朝 1215 外国历史 (英)丹·琼斯
  • 金雀花王朝 1215 外国历史 (英)丹·琼斯
  • 金雀花王朝 1215 外国历史 (英)丹·琼斯
  • 金雀花王朝 1215 外国历史 (英)丹·琼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雀花王朝 1215 外国历史 (英)丹·琼斯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7.1 3.5折 78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丹·琼斯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54638

出版时间2022-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336页

字数244千字

定价78元

货号719_9787505754638

上书时间2024-09-12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金雀花王朝与空王冠的姊妹篇,bbc历史杂志爱尔兰时报泰晤士报每电讯报年度图书;
2.没有1215,没有现代,了解现代理念产生的历史基础,这一理念在800年后的仍旧深入人心;
3.丰富的中世纪历史趣闻,洞悉切片下的历史细节,那些数百年前的人也曾生动地活过;
4.88张珍贵全彩图片,展现中世纪的权利与生活图景;
5.32开精装,全书彩,值得加购与收藏"

目录:

引言

关于期的说明

章基督得胜

王冠、袍服与便鞋

第二章圣堂之乱

吃喝玩乐

第三章佩上十字架

智慧、健康与美貌

第四章贵族与主子

、法律与不法之徒

第五章伦敦

语言、传说与姓氏

第六章兰尼美德

妻子、寡妇与孩童

第七章英格兰被围

鸟、兽与血腥娱乐活动

第八章世间无神

后记

附录一

1215年《大宪章》原文

附录二

1217年《森林宪章》原文

致谢

参文献

主要文献/次要文献/参

注释

内容简介:

"在其漫长的历史中,金雀花王朝治下的英国见证过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岁月。其间,既有连年不断的战争,也有长年累月的;既有一场场民众,也遭遇过吞噬的瘟疫;既有过胜利的辉煌时代,也有过屈居人下的多年耻辱。但很少有哪个年份像1215年那样紧张刺激、意义深远,甚或没有哪一年能与之相比。那一年,英国既陷入了巨大的政治动荡,也出现了宪法方面的创举;那一年,既有叛乱、内战、攻城围堡,也有纷争;那一年,在位的约翰王的名声受到了永远的玷污,差点儿导致他的王朝从英国的历史篇章中被全然抹掉;那一年,英国颁布了昙花一现的首份大宪章(magnacarta)。想想中世纪那条漫漫长路上的一座座里程碑,我们不难看出,1215年既与见证了诺曼人入侵的1066年一样重要,也与爆发了“博斯沃思之战”(battleofboworth)、导致都铎王朝上台掌权的1485年一样重要。承认这一点,对有些人而言是相当不快的。威廉马绍尔(williammarhal)是金雀花王朝统治时期的骑士,可为此人立传的作者却在那部洋洋洒洒、长达1.9万字的诗歌体作品中,畏畏缩缩地回避了1215年发生的事件。这位传记作家还写道:“有诸多之事,言之无益。”实际上,此人无法做到这一点。作者为传主谦恭自持的愿望,往往抵不过炫耀自己对重大事件了如指掌的迫切。这种情况,在威廉马绍尔的传记中经常可以看到。所以,在写下对1215年“言之无益”那一句话之后,这位传记作家马上又简洁明了地对当时的政治纷争进行了结:此种政治纷争逐渐白热化,终结果是大宪章,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和一场全面的外敌入侵:言之足矣者乃男爵群谒于王欲王予之以权利。王拒之,在场者皆曰倘权利未得,彼等定当弃王而去,不再侍奉;王亦无力取信于诸爵,彼等臣属再无君臣之义当以诸道击之。2这的确是1215年形势的核心,起码是当时高层政治形势的核心。英国金雀花王朝的第三任国王约翰王与其手下贵族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裂痕,这条裂痕,已将整个拦腰斩断。1215年6月,在距温莎不远的兰尼美德,约翰王手下大批贵族与教士[包括令人敬佩、博学多才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兰顿(tephenlangton)]联手,要求英国国王书面确认(并以盖上国玺为证)一系列权利和王室义务。他们觉得,长久以来,约翰王及其之前的两代王都忽视了这些义务,滥用了这些权利。世人认为,这些权利和义务的剔除,一方面是载入宪法,另一方面则是向半虚构出来的“古老”律典的回归。此种“古老”的律典,曾经统治过一个更美好、更古老的英国;在历史记忆中,这个时期应在后一任撒克逊国王“忏悔者爱德华”(edwardtheconfeor)与约翰王的诺曼人曾祖父亨利一世(henryⅰ)统治后期之间。上述权利和义务,涉及、税收、、兵役、封建租役、度量衡、贸易权利及城市行政等诸多问题。部分情况下,它们也会涉及重大的原则。众所周知,当时约翰王被迫做出承诺,称“凡自由民,非经其同等地位者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审判,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受他法之害,吾等不得加罪或遣人加罪于彼”,并且“吾等不得向任何人出售、拒绝或否认其应享之权利与公正”。此外,1215年君臣争执的焦点,实际上是贵族们提出了一系列紧密相连、具有专业的封建要求,而关注这些要求(且符合其利益)的,主要是当时英国一小撮富有、有权势的人。这些要求只适用于“自由民”,但这种所谓的“自由民”,却顶多占有当时英国成年人的20%。我们一直都认为,1215年之所以重要,全因那一年批准颁布了大宪章,并且在个人自由、立宪政体和约束权力等原则上出现了所谓的“创举”。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实际上,大宪章中关键的一条规定经常为人们所忽视,可它对当年大宪章导致的一系列事件、对当时每一个英国人的生活至关重要。该条款提出了一种简单巧妙却又具有致命缺陷的方法,以强迫国王信守自己做出的承诺。如约翰王违反了大宪章中规定的条款,手下的贵族会宣布他们不再向国王效忠,从而让维系13世纪整个社会结构的核心关系失效。用马绍尔的传记作者的话来说,贵族们“当以诸道击之”。简单地说,他们将发动一场战争。这种严重的威胁,在大宪章本身的措辞中反映出来了:约翰王在宪章中承认,如他没能恪守自己做出的承诺,手下贵族可以“向吾等施以约束与压力如夺取吾等之城堡、土地与财产唯吾等与朕后及子女之人身不得侵犯”。3后来的情况正是如此。倘若从当年6月和贵族在兰尼美德获得大胜的辉煌时刻开始去回顾1215年,我们看得出,那一年将开始呈现一种不同的面貌。的确,约翰王手下的男爵们强迫国王批准颁布了一份关于权利和的宪章;而他们这样做的结果,是有效地确保了双方之间必有一场殊死搏斗。盖上了国玺的火漆才干,国王开始想法摆脱宪章条款的束缚了。1215年,大宪章的法律有效期只维持了两个多月,随后教皇宣称这份宪章“可耻而有失体面既不合法,也不公正”,称凡是遵守这份宪章的人,都会“招来全能之上帝(almighty)及圣彼得、圣保罗两位使徒(tpeterandtpaulhiatle)的雷霆之怒”。这是一种委婉之语,实际上是说这种人会在地狱之火中永受焚烧之苦。4在随后爆发的全面内战中,城镇和城堡被围,人们受到屠戮,王室财物在沃什湾1附近的沼泽地里丢失,王室名誉因而扫地,法国国王的继承人也受邀前往英格兰,意欲取代约翰王。待到约翰王因罹患痢疾而于1216年10月18至19的晚上驾崩,内战继而结束之后,几乎没人会认为,前一年颁布的宪章只是一次勇敢却有缺陷的尝试,它曾想要约束一位国王,却在出人意料的情况下功亏一篑。当然,自1215年6月15约翰王在那处名叫兰尼美德的草地上2批准了大宪章以来的800年里,它或许已经变成了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中具标志的一份文献。5正因为如此(无论正确与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1215年已经变成了人们为摆脱、争取自由而进行斗争的历史“元年”。现存于大英图书馆、林肯大教堂和索尔兹伯里大教堂的几份大宪章副本,也受到了通常只有古老的经文才会受到的尊崇。在澳大利亚堪培拉的议会大厦里,无比自豪地陈列着一份1297年版的大宪章3。游客们在参观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档案馆时会发现,过了安保区之后,他们眼看到的是大宪章,这是另一份1297年版的大宪章,是2007年以2000多万美元的价格拍购得的。它陈列于昏黄的灯光之下,被人们视为美国自由历一个切实而具有隐喻意义的起点。这份档案的说明文字中,引用了美国第32任统、的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d.rooevelt)的一句话:“向往之心,并非人类历近期才有之现象大宪章中早已写。”但此种,可能是1215年制定大宪章的人心中不想要的东西,这一点却罕有人提及。实际上,如今流行的观点认为,1215年产生了大宪章,而大宪章也代表了1215年。这种观点,恕我不能苟同。我已经撰述过一部专门论述大宪章的小书,研究它在金雀花王朝早期历史中的长久渊源,并对其中的条款进行了分析。本书虽是与之同时开始撰写的,论述目的却大相径庭,旨在研究其他一些方面。不过,本书的核心仍然是阐述约翰王及其手下一帮男爵之间的挑战与纷争;后者曾经以“上帝与神圣之师”(thearmyofandtheholychurch)的名义,对抗过约翰王一段时间。从此意义来看,本书带有一丝政治史和立宪史的彩,故是我之前论述金雀花王朝的作品,即金雀花王朝(thentage)与空王冠(thehollowcrown)两书的姊妹篇。但本书探究的内容,却不止于此。1215年是变革风起云涌、社会动荡不安的一年,其规模甚至比当年6月那一桩桩事件导致的变革与动荡更大;而我希望探究的问题,也远远超出了少数之间相互攻诘带来的暴风骤雨。在法国,金雀花诸王与对手卡佩王朝(capetian)诸王之间为争夺统治地位而进行的漫长斗争,终具有决定地变得对后者有利,而英国也终于接受了失去诺曼底1带来的种种后果。这一事件的意义,与1066年的“诺曼征服”(normanconquet)一样重大。与此同时,好战的教皇英诺森三世(popeinnocentⅲ)让战争变得真正具有了强大的力量。若想要探究这个时期英国的政治和社会,我们必须察一下历这个异常强势之时代的生活。关于这一点,我们同样不应忽视一个事实:英诺森三世的“第四次拉特兰会议”(fourthlaterancouncil),也是1215年在罗马召开的。“第四次拉特兰会议”给千百万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变,颁布了一系列的新谕旨,涵盖了从忏悔圣礼到表明犹太人和穆斯林身份的着装、教区教堂的清扫次数等各个方面。在1215年,许多受过教育的人都会认为,这次会议比兰尼美德举行的那场地方集会重要得多。因此,“第四次拉特兰会议”也须在本书中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如此,要想撰写一部作品,并恰如其分地描述金雀花王朝治下的这一年——它在英国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上述各个方面只能让我们实现一部分目标。在本书中,我试图从全面的意义上描述1215年的情况,以便创造地将叙事历史与人们常常所谓的“社会”历史融合起来,后者虽称“社会”历史,但更准确地说,它其实是民众的历史,涵盖了民众的思想、世界和生活。因此,除了描述这一年的高层政治,我还逐渐构建了一幅图景,呈现了1215年在社会各阶层心目中的真实面貌,其中包括国王和贵族、骑士与商贾、牧师与农民。围绕这一年的“高层”叙事,是1215年民众的衣食住行、工作、言语、思想、抗争、信仰和贸易,以及他们的称谓、穿的是什么、如何生活与如何死去等方面的简单情况。对1215年的这种记述,除了反映国王、教皇与贵族的事迹,同样涉及了一些往往为历史所忽视的人。为此,我还在本书各章中点缀了一些短文,说明了生活当中个别令我特别感兴趣的方面。因此,本书旨在提供一段既属“由下而上”也属“自上而下”的历史;它既是一部主题鲜明而又含有枝节小事的作品,也是一段具有前进动力的史话。后,我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1215年改变了世界,它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感受到这一年对大多数民众意味着什么:这一年,不过是中世纪英国民众生活中的又一年罢了。我还应指出,这是一部旨在以同样的方式为读者提供知识和娱乐消遣的历史作品。我希望,本书在这两个方面都能获得成功。丹琼斯2015年夏于伦敦巴特西区(batterea)"

作者简介:

"丹琼斯(dan jone)
英国历史学者,对中世纪史研究颇深,著有金雀花王朝空王冠等著作。作品雅俗共赏,颇受学界和大众读者的,逾百万册。于剑桥大学,是伦敦标准晚报的专栏作家,也是奈飞纪录片英国城堡揭秘的编剧和主持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