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年 杂文 修白|责编:兴安
  • 天年 杂文 修白|责编:兴安
  • 天年 杂文 修白|责编:兴安
  • 天年 杂文 修白|责编:兴安
  • 天年 杂文 修白|责编:兴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天年 杂文 修白|责编:兴安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3.5 3.5折 39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修白|责编:兴安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21209747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183页

定价39元

货号708_9787521209747

上书时间2024-06-27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0

目录:

章 一生优选的遗憾 _ 001

第二章 死不了的人 _ 028

第三章 后的忏悔 _ 060

第四章 死了也好 _ 084

第五章 医生之死 _ 094

第六章 雪地栖身 _ 109

第七章 控机器人 _ 120

第八章 爱即生 _ 133

第九章 的味道 _ 142

附一:生活的姿态 白描 _ 171

附二:活下去, 还是 姜琍敏 _ 174

附三:中国缺少教育 赵瑜 _ 191

后 记 _ 198

内容简介:

这是一份关于老人面临的报告。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天年记录了14位老人的临终前所遭遇的各种境况。作者修白用三年的时间,深入多家养老院观察体验生活,并与老人和护工近距离地交流,取得了真实生动的手资料,很多故事和经历感人至深。是一种回归,是人类很终的归属。当我们面临时,我们将如何面对?

作者简介:

    修白,女,生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13届高研班学员。在当代十月钟山等刊物发表小说200多万字。作品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译介国外。著有长篇小说金川河女人,你要什么,小说集红披风等。根据同名小说手艺人改编的电影在北美上映,入围27届棕榈泉靠前电影节。

精彩内容:

    章  一生优选的遗憾
    陈大爷,男,87岁,肝癌晚期,石油公司退休职工
    陈大爷80多岁,年轻时候在大庆油田工作,后来,临近退休之前,他调回土头城。陈大爷有个两室一厅的房子,是石油公司分给他的房改房。他和老伴两个人住,子过得还算安逸。虽说老伴不是原配的,两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心里记挂的一些事情会不一样,但是,终究生活了近20年,这20年来的子把他们捆绑在一起。后来,陈大爷的老伴去世,他身体还好,自己一个人生活。早上起来,出门买菜,在街小店吃点早餐。拎着菜,溜达去附近的公园,看几个熟悉的老街坊下棋。有时,几个打牌的人三缺一,他也算一个进去。基本不来钱,也没有什么纷争。后来,有人提议,来点小钱刺激,每天都有小输赢。
    这样的子一晃几年过去,岁数渐长,记忆力下降,下棋下不起来,牌也记不住。对老人来说,身体的退化有时候是缓慢的,有时候是激进的,陈大爷近来状况大不如从前,前面想起来的事情,一个念头闪现,两秒钟工夫,全忘记了。
    一个人过子,越来越不如从前。有时候,陈大爷去菜市场买菜,绕了一圈买了几个菜,回到家,却发现手里空空如也。回头去菜市场寻找,自己也想不起来菜丢在哪个摊位。只好重新再买一次。过去,他买一些新鲜鱼肉,回家,老伴会烧好了,等他中午回来,两个人一起吃。现在,他看看那些活鱼活虾,也懒得过问。那是年轻人吃的菜,人老了,吃不动了。想吃荤菜,买些烧好的熟食,加工好的面点,米饭也懒得做。一个人好糊弄,买两个馒头、半斤猪头肉,子也能过得去。
    几年以后,陈大爷的身体进一步退化,他已经不去菜市场买菜了。他的女婿患有眼疾,常年在澳大利亚治病。女儿偶尔过来看望他,带一些加工好的菜。陈大爷能吃一周,基本不出门买菜,有时候,菜没有了,煮一锅稀饭,吃两天。米没有了,下挂面。
    看到陈大爷目前的处境,一个人生活下去,实在困难。,陈大爷的女儿跟他协商,百年之后,陈大爷的房子归女儿所有,女儿跟他一起生活,给他养老送终。陈大爷的女儿带着外孙女搬过来和老人一起生活。陈大爷像过去一样,自己的衬衣、短裤、毛巾、袜子,自己手洗,跟着女儿吃碗现成的饭。洗澡、穿衣、上厕所,也不需要人过多照顾,个人生活还能自理。陈大爷的生活又有了新的内容,每天能看到女儿、外孙女,家里热闹起来,陈大爷不再觉得孤单。
    这样的子过了几年以后,陈大爷的糖尿病渐严重,每天要打针。早晚一针都是女儿给他打,半年后,女儿要去澳大利亚探亲,把他送到有医疗康复的养老院。
    陈大爷在每家养老院住的时间不长,要换一家养老院。他生活基本能自理,跟护工也没有盾。搬走的理由是嫌养老院伙食太差。老人的饭菜,少盐寡油,复一,吃同样几道菜,不见荤腥,天天如此,实在没有胃。
    陈大爷进养老院之前,每天去小红山看人下棋,有些老熟人在一起玩,打个招呼,聊聊天。进了养老院,忽然间与外界隔绝起来。陈大爷不甘心,又没有地方可去。一楼大厅有下棋打牌的人,那些人在这里住了几年,彼此熟悉,年纪差不多,比他小了近乎一代人。他们坐在轮椅里面打牌、下棋,懒得搭理他。跟他年纪差不多的一些同事、邻居,到了这个年岁,各奔东西,没有人到养老院看望他,也没有外面的食物补充。陈大爷很羡慕邻床阿梅家的老人,阿梅是带着家里做的好吃的到养老院,老人天天能吃到外面的东西,金川锅贴,韭菜虾仁水饺,老人点什么,家里给他送什么。逢年过节,家里人开车来接了老人去饭店聚餐。陈大爷嘴上不说,心里暗自比较,这样一比,落差太大。陈大爷想,阿梅姊妹是老人亲生的,自己家虽说有儿有女,毕竟不是亲生的,亲生不亲生,人到老了,晚年生活是不一样。
    陈大爷已经住过十多家养老院,比较来比较去,还是这家养老院的伙食相对好一些。这家养老院的院长、主任、医生、护士、护工、老人,每天吃同一锅饭菜。菜不可能太差。养老院天天中午有荤腥。大荤一份,小荤一份,蔬菜一份,半碗蔬菜汤,饭随便打。陈大爷现在每天的期盼,是中午能吃好一点,下午还有力气去楼顶的露台一下太阳,看看远处的天。(p1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