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道德话语 中国哲学 刘永春
  • 儒家道德话语 中国哲学 刘永春
  • 儒家道德话语 中国哲学 刘永春
  • 儒家道德话语 中国哲学 刘永春
  • 儒家道德话语 中国哲学 刘永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儒家道德话语 中国哲学 刘永春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35 3.7折 95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永春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71590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其他

开本16

定价95元

货号411_9787519471590

上书时间2024-06-27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导论

节研究儒家道德话语的意义第二节儒家道德话语的已有研究第三节 本书的内容安排

章儒家道德话语的历史变迁节儒家道德话语的形成第二节 儒家道德话语的发展第三节儒家道德话语的成熟第四节 儒家道德话语的转型

第二章古代汉语与儒家伦理

节 古汉语语音与儒家伦理第二节 古汉字字形与儒家伦理第三节 古汉语词汇与儒家伦理第四节 古汉语语法与儒家伦理第五节 古汉语修辞与儒家伦理

第三章儒家基础道德话语分析节“天”概念的分析第二节“理”概念的分析

第三节“心”概念的分析

第四章儒家核心道德话语分析

节“仁”概念的分析

第二节“义”概念的分析

第三节“礼”概念的分析

第四节“圣人”概念的分析

第五章儒家言语道德

节《论语》中的言语道德

第二节《孟子》中的言语道德

第三节《荀子》中的言语道德

第四节《礼记》中的言语道德

第六章儒家道德叙事

节儒家经典中的道德叙事

第二节 历史事件中的道德叙事

第三节家风家训中的道德叙事

第四节戏曲艺术中的道德叙事

第五节 用器物中的道德叙事

结 语

主要参文献



内容简介:

儒家伦理思想正是借助汉语的语言工具才得以表达。根据汉语对儒家伦理思想的作用与贡献,儒家道德语言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部分汉语词汇被儒家用来表达其基本道德概念:如表达道德形而。上概念的天、理、气;表达儒家美德和道德规范概念的仁、义;表达道德人格概念的圣人、君子。(二)—部分汉语被儒家用来表达其道德命题及其论证,如对人善恶的命题及论证)。(三)—部分汉语被儒家用来解释其基本观念,如汉代经学、宋明理学、清据学。儒家道德观念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通过对早期儒家道德语言的不断诠释而实现的。(四)—部分汉语则被儒家用作道德修辞,如儒家文献中常见的表达道德观念的比喻、排比等修辞形式。(五)—部分汉语语言被儒家用作道德叙事,如通过家风家训、历史故事等表达道德观念,还通过行动的语言“礼”、视听的语言“乐”、“物化”的语言“器物”等表达其道德观念。之,儒家对汉语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分运用,对儒家道德观念的构建和传播意义重大。也正是由于汉语的独特,儒家道德观念在概念、命题、论证、叙事等方面也具有显著的特点,体而言,儒家道德语言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语言。

作者简介:

刘永春民大学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道德研究院暨哲学系讲师,主要研究伦理学。在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公开刊物发表学术二十余篇,主持社科项目和湖南省社科项目各1项,参与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参编学术著作2部。

精彩内容:

导论节研究儒家道德话语的意义黑尔在道德语言中说:“伦理学乃是对道德语言的一种逻辑研究。”①该断言或许有些偏颇,但至少提醒我们,研究伦理学不能忽视道德语言的重要。以往的研究往往聚焦于伦理思想本身,忽略了语言对儒家伦理的重要意义。如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在表达伦理思想时有何差异,词类活用、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古代汉语的语法形式会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表达产生何种影响;儒家在解释“人”“仁”“义”等概念时主要不是采用分析和定义的方式,而是借用比喻、叙事等方式,儒家用事实与价值融合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历史事件的道德评价等。这些涉及语言的问题和现象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儒家在表达其伦理思想时,采用的是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达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与当代学者在理解儒家思想时所采用的话语表达形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当代学者在理解儒家伦理思想时,除了受到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影响之外,在程度上也受到了外语特别是英语的潜在影响。人们除了用西方概念理解儒家之外,更多是在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上,也潜移默化地受到英语思维和语法的影响。比如,人们可能会谴责孔子为什么对仁做出这么多自相盾的定义,指责孟子怎么可以将不相关的水和善进行类比论证等。基于目前的语言结构,我们很容易对儒家做出不公正的评价,但事实上,这是儒家独特的话语表达形式:他们不是去定义或者论证,而是在从不同视角、用不同的比喻或叙事试图解释一个概念。当然,不是说要反对以西释中或者反对用另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儒家伦理思想。我们的立场不仅不反对,而且是大力支持的,因为传统的话语形式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我们需要采用更好的语言工具表达儒家的伦理思想。但前提是,我们要高度认识到,我们处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中,语言的差异会影响我们对思想的理解。为了更生动地理解语言对思想的重要影响,我们不妨借用语言学家萨丕尔曾经使用过的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来说明:“设想在我们面前发生了这样一个客观事件:一块石头掉了下来。对于所有的观察者来说,这个事件都应该是一样的,所有的观察者所感觉到的是同样的内容。但是当这些观察者将这个事件表现在意识上时,他们要用语言来做到这一点。这时,使用不同语言会使你意识到不同的图景。如果你是讲英语的,你会将这个事件分析成两个部分:‘石头’这个事件以及‘掉下来’这个运动。如果你是讲法语的,你会将这个事件归于阴类。而你如果讲德语的话,会将其看作是阳的。在所有这几种语言中都必须确定石头是确指的——‘这块石头’,还是泛指的—▁‘有一块石头’。但如果你是讲俄语的话,觉得这是不必关心的。如果你是讲奇普瓦语的,你得立即指明,这件事是属于无生物。如果你是讲夸千乌都语的,你会觉得要说明这物件是处在说话人看得见还是看不见的地方,还要说明这物件是处在靠近说话人的地方,还是靠近者的地方,或者靠近某个第三者的地方。对于说英、法、德等语的人来说,你必须说明掉下来的是一块还是几块石头,而对说夸千乌都语的人来说数的差别是不重要的。对于说英、法、德等语的人来说,你必须说明这个运动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但对说夸千乌都语的人来说,这也是不必要的。在所有这些语言中,我们都保持了一个对整个事件的基本分析,即一边是一个物件,一边是这个物件所经过的运动。人们会有这样的看法,以为这种分析是客观的、可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