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教学方法及理论 干国祥
  •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教学方法及理论 干国祥
  •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教学方法及理论 干国祥
  •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教学方法及理论 干国祥
  •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教学方法及理论 干国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教学方法及理论 干国祥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8.8 3.1折 28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干国祥

出版社文化艺术

ISBN9787503948657

出版时间201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262页

定价28元

货号716_9787503948657

上书时间2024-06-27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理想的课堂什么样?怎样的课堂才有效?懵懵懂懂,启而不发怎么办?
一线教师的成果,课程研究的智慧萃取
“有效框架”,将课堂细化为每一分钟
三重境界,将课堂带向理想目标
一本深受中小学教师喜爱的书!

目录:

前言?向世界开一朵自己的花
引言?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章 有效框架
  什么是有效框架
  怎样解读教材
  《春偶成》——文本解读vs教材解读
  《自然之道》——文本与教材的衡解读
  文本:“自然之道”在讲什么
  教材:《自然之道》要教什么
  有效的三类目标
  新课程理论的三维目标
  新教育的三类目标
  定向预,课堂不再从零开始。
  板块分栏:左手教,右手学 
  设计实例
  “思维五步”+“过程三段”——远离机械破碎的课堂
  课后反思,检查效果
  三大模糊 
  课例:《燕子》——语文味与阅读的整体感
  训练有素
  学标准
  课例:五年级语文(下)单元学标准
  两套大纲
  课例一:明落红应满径(第二套大纲)
  课例二:花落知多少(套大纲)
  从“诵”开始
  怎么“诵”
  诗的感情vs诗人的感情
  与《如梦令》比较
  哪种“境”
  课例三:自在飞花轻似梦(第二套大纲)
  开启黎明
  漠漠轻寒上小楼
  淡烟流水画屏幽
第二章理想课堂三重境界
  理想课堂有哪三重境界
  重境界:落实有效框架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第三重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理想的课堂什么样
  重现探索知识的神奇过程
  第二重境界的主体是全体
  课例一:《景阳冈》
  课前:准备好了吗
  开始:检查预
  引导:《水浒传》中谁英雄
  渐入:哨棒的作用
  拓展:哨棒与红门
  课例二:《月光启蒙》版——kwl模式
  部分:介绍kwl学模式
  第二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部分:鱼骨图梳理结构,彰显作用
  第四部分:创作童谣献给妈妈
  第五部分:回应kwl中的“学会”
  附:鱼骨图具体内容
  课例三:《月光启蒙》新教育版——月光?母亲?故乡
  背景
预作业
  期待:这会是堂什么样的课
  朗读的感情从哪来
  理解课文:让词语复活
复活文本
  “母亲”的形象
  从“母亲”到“故乡” 
  分角朗读 
  附记
  知识、生活与生命共鸣
  理想课堂的三重对话
  三重境界的关系
  课例一:《王冕》 
  背景
  预检测: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核心目标:言下之意与言外之旨,详略结合的写法
  逐段分析:王冕的真话与话
  围绕王冕母亲的讨论 
  ……
第三章  有效研范式
感谢与说明

内容简介:

本书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深厚的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案例为土壤,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是实现“有效框架”规定的内容,即通过“有效框架”表格,将课堂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二是据此内容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让获得求知的快乐。三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本书是新教育实验三大项目之一“构筑理想课堂”的项目用书,适合广大教师、教育和科研工作者阅读。让我们一起走进有效课堂,攀登理想境界。

作者简介:

干国祥男,生于l969年,浙江绍兴人。新教育实验研究中心成员。另有荷卒、宁怀山等网名和笔名。自1988年起,从事山村中小学教育达15年,负责中小学语文、自然、社会、美术等学科和班主任、学校行政、教科研管理等作。曾任教师之友教育科学论坛编辑,先后在教育在线等论坛担任版主和版主,从事教育网络管理、教育创作和教师培训等工作,意在打破教育理论话语与教育实践话语的隔膜。加盟新教育实验后,主持新教育研究中心理论和课程研发,在新教育课程,“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以及理想课堂的框架和三重境界、新教育叙事心理学框架等领域,都有启发贡献,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有所建树。治学以道家和禅宗为源,多年来广泛涉猎西方哲学、心理学,自称儒家弟子,现致力于儒道经典的再阐释。出版作品破译教育的密码等,在教育南风窗教师博览等杂志发表各类文章多篇:先后在成长等报刊开设个人专栏。

精彩内容:

怎样解读教材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材不能等同于内容,更不能等同于师生实际的实践(讲过的课程)。在大多数情况下,教材只是内容的原材料,只是展开课程的一个凭据。
这里面的情况很复杂,但是我们可以简单描述如下:
在中国当前的现状中,教材是法庭课程标准所凭借的指定材料,具有程度的法规质,是相关部门认为实现课程标准的很重要工具。因此,任何学科的,不能轻易地置教材于不顾,或者肆意地篡改教材。
同时,当前大多数教材的编纂是仓促的,尤其是语文教材,一来历目前没有足够成熟的语文课程前例,二来因为占市场以及跟风等原因,语文教材的编纂往往较为粗疏与草率。如果接近依赖于没有经过实践充分验证,也没有经过学理反复推敲的教材,那么我们可能既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水,更无法期望我们的成为高涵养、高素质的人。
在自然科学类的学科中,教材与内容的一致比较高,有时甚至能够达到教材即是理想的内容。而在人文类学科中,譬如语文学科,教材与内容的一致很好低。教材往往只是文章选辑,而没有清晰地指明师生需要如何利用教材,更没指明利用这些教材,师生应该完成哪些内容,达到何种目的。举例而言,一首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我们可以借它来学音律,也可以借它来练朗读,还可以借它来改写作文,借它来学古诗中的意象,甚至借它来学晚唐诗歌的特点。体味禅思的空幽寂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