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庄中的名言智慧/南怀瑾讲述系列 中国哲学 述:南怀瑾
  • 老庄中的名言智慧/南怀瑾讲述系列 中国哲学 述:南怀瑾
  • 老庄中的名言智慧/南怀瑾讲述系列 中国哲学 述:南怀瑾
  • 老庄中的名言智慧/南怀瑾讲述系列 中国哲学 述:南怀瑾
  • 老庄中的名言智慧/南怀瑾讲述系列 中国哲学 述:南怀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老庄中的名言智慧/南怀瑾讲述系列 中国哲学 述:南怀瑾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6.4 4.3折 38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述:南怀瑾

出版社上海人民

ISBN9787208158733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157页

定价38元

货号702_9787208158733

上书时间2024-06-26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出版说明
上篇:《老子》中的名言智慧
  美之为美,斯恶已。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功成而弗居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虚其心,实其腹
  挫其锐,解其纷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上善若水
  揣而?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五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圣人终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下篇:《庄子》中的名言智慧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越俎代庖
  大而无用
  槁木死灰
  师心自用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朝三暮四
  秋毫之末
  存而不论
  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大仁不仁
  大廉不?
  大勇不忮
  止其所不知
  一问三不知
  孟浪之言
  生有涯而知无涯
  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德有所长,形有所忘
  庄周梦蝶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
  技进乎道
  官知止而神欲行
  刀刃若新发于硎/游刃有余
  怵然为戒/踌躇满志
  人之貌有与也
  神虽王,不善也
  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安时处顺,哀乐不入,谓之县解
  薪尽火传
  道不欲杂
  存己而后存人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绳墨之言
  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
  内直外曲
  与天为徒/与人为徒
  听之以气
  寡不道以欢成/有德者能之
  安之若命
  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以巧斗力
  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兽死不择音
  无迁令,无劝成
  乘物游心
  螳臂当车
  形莫若,心莫若和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肝胆楚越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受命于天
  鉴明则尘垢不止
  自状其过
  游于羿之彀中
  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
  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然而往,?然而来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死生,命也
  相?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藏舟难固
  撄而后成
  莫逆之交
  安时处顺
  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内容简介:

本书从南怀瑾先生的老子他说庄子諵譁中精选出来,南先生深入浅出充满睿智地解释老庄中的名言智慧,将读者轻松喜悦地进入老子和庄子的境界,获取人生的智慧。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有名学者。出生于浙江温州书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传统教育,时期已读遍诸子百家的各种经典。他精研儒、释、道,将中华各种思想融会贯通。1969年创立东西协会,旨在促进东、西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湾地区创办老古事业有限公司。    南怀瑾先生在台讲学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数年,2004年落脚上海。2006年,他定居于江苏太湖之滨的太湖大学堂,终其晚年在这里讲学、授课,培养下一代种子。    南怀瑾先生毕生讲学无数,著作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近六十部作品,并曾译成多国语言。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深受海内外各层次读者的喜爱,半世纪以来影响无数中外人士;而南怀瑾先生融会东西、重整断层的心愿,亦将永续传承下去。

精彩内容:

上篇:老子中的名言智慧    美之为美,斯恶已。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无论后世哪一种,或教育哲学,    都会树立一个美和善的架构(标的)。    殊不知变生于定,二由一起。    凡是人为所谓的美与善的道,    一落痕迹,早已成为不美不善的先驱了。    故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说: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痛,是以不病。”    这是说明真是天纵睿知的人,    决不轻用自己的知能来处理天下大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有与无,是彼此互为因果,相生互变的,    它的重点在相生的这个“生”字。    难与易,本来互为成功的原则,    它的重点在难易相成的这个“成”字。天下没有容易成的事,    但天下事当在成功的一刹那,是很好容易的。    而且凡事的开始,看来都很容易,做来却都太难。    但“图难于易”,却正是成功的要诀。    人生的遭遇,成功与失败,    吉、凶、祸、福,都有它的原因,    真有智慧的人,要知道它的原因,    不需要烦恼,不需要忧愁。    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高与下,本来是相倾而自然归于等的。    它的重点,在相倾的这个“倾”字。    高高在上,低低在下,从表面看来,保证不是齐一等的。    但天地宇宙,本来便在周圆旋转中。    凡事崇高必会倾倒,复归于。    即使不倾倒而归于,    在弧形的回旋律中,高下本来同归于一律。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音与声相和,才构成自然界和谐的音律,    因此又有“禽无声,兽无音”的说法。    前与后,本来是相随而来,相随而去,没有界限的,    无论是时间的或空间的前后,都是人为的界别。    它的重点,在这个相随的“随”字。    前去后来,后来又前去,    时空人物的脚步,永远是不断地追随回转,而无休止。    之,老子指出无论有无、难易、高下、音声、前后等现象界的种种,都在自然回旋的规律中相互为用,互为因果。    没有保证的美或不美,善或不善的界限。    因此,他教人要认识道的妙用,    效法天地宇宙的自然法则,    不执着,不落偏,不自私,不占有,为而无为。    所以他便说: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处无为之事”――    作为,应如行云流水,    义所当为,理应为。    做过了,如雁过长空,风来竹面,    不着丝毫痕迹,不有纤芥在胸中。    功成而弗居    我们做人处世,要效法天道。    “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尽量地贡献出来,而不辞劳瘁。    但是自己却决不计较名利,功成而弗居为己有。    这是禀承天地生生不已、长养万物万类的精神,    只有施出,而没有丝毫占为已有的倾向,    更没有相对地要求回报。    人们如能效法天地存心而做人处事,这才是很高道德的风范。    如果认为我所贡献的太多,    别人所得的也太过便宜,    而我收回的却太少了,    这是有辞于劳瘁,    有怨天尤人的怨恨心理,    即非效法天道自然的精神。    p18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