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达夫选集 散文 郁达夫
  • 郁达夫选集 散文 郁达夫
  • 郁达夫选集 散文 郁达夫
  • 郁达夫选集 散文 郁达夫
  • 郁达夫选集 散文 郁达夫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郁达夫选集 散文 郁达夫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7.9 3.2折 25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郁达夫

出版社开明出版社

ISBN9787513126465

出版时间201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200页

定价25元

货号500_9787513126465

上书时间2024-06-26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出版说明 / 1编辑凡例 / 7序 / 9小说沉沦 /采石矶 /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 /过去 /迟桂花 /东梓关 /出奔 /散记文学上的阶级斗争 /海上通信 /一个人在途上 /病闲记 /钓台的春昼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

内容简介:

郁达夫选集分为小说和散记两部分,由丁易作序并编写传略。收入小说八篇,散记六篇,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中篇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等为。小说按时间先后排列,以反映出郁达夫的思想意识的盾及其错综复杂的情况。

精彩书评:

新中国成立不久,部成立了“新文学选集编辑委员会”,负责编选“新文学选集”,部部长茅盾任编委会主任,出版署副署长叶圣陶、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作协党组书记兼副、文艺报主编丁玲、文艺理论家杨晦等任编委会委员。“新文学选集”1951年由开明书店出版,是新中国首部汇集“五四”以来作家选集的丛书。
  这套丛书分为两辑,“已故作家及烈士的作品”,共12种,即鲁迅选集选集郁达夫选集闻一多选集朱自清选集许地山选集蒋光慈选集鲁彦选集柔石选集胡也频选集洪灵菲选集和殷夫选集。“健在作家”的选集为第二辑,也12种,即郭沫若选集茅盾选集叶圣陶选集丁玲选集田汉选集巴金选集老舍选集洪深选集艾青选集张天翼选集曹禺选集和赵树理选集。
  “选集”的编排、装帧、设计、印制都相当究。健在作家选集的封面由本人题签。已故作家中,“鲁迅选集”四个字选自鲁迅生前自题的“鲁迅自选集”,其他作家的书名均由郭沫若题写。正文前印有作者照片、手迹、编辑凡例和序;“已故作家”的“选集”中有的还附有小传,序也不止一篇。初版本为大32开软精装本,另有乙种本(即普及本)。软精装本扉页和封底衬页居中都印有鲁迅与的侧面头像,因为占的版面较大,格外引人注目。在新主义论中称鲁迅“是新军的和英勇的旗手”,“是中国的主将”,“不但是的文学家,而且是的思想家和的家”,“鲁迅的方向,是中华民族新的方向”,刊印鲁迅头像是为了突出鲁迅在新文学的地位,将鲁迅头像与头像并列刊印在一起,则寄寓着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发展的终方向,是走向1942年以后的文艺上的“时代”。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实践提出的文艺发展的正确方针,是新中国文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已故作家”中,鲁迅、朱自清、许地山、鲁彦、蒋光慈五人“因病致死”;、郁达夫、闻一多、柔石、胡也频、洪灵菲、殷夫七人都是“烈士”,是被派杀害的。鲁迅和是“左联”主要人;蒋光慈、洪灵菲、胡也频、柔石、殷夫都是“左翼作家”。闻一多、朱自清是“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但他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的,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别了,司徒雷登,选集第4卷,出版社1991年版,496页。“已故作家”和“烈士作家”选集的出版,“正说明了民的、的文学和所走过来的路,是壮烈的”冷火:新文学的光辉道路——介绍开明书店出版的“新文学选集”,文汇报1951年9月20第4版。。
  “健在作家”中郭沫若位居政务院副理兼文教委主任,是人。茅盾“是党的早的一批党员之一,曾积极参加党的筹备工作和早期工作”,:1981年4月11在沈雁冰追悼会上的致词。又是新中国的部部长、作家协会,身份特殊。洪深、丁玲、张天翼、田汉、艾青、赵树理等都是党员作家。叶圣陶、巴金、老舍、曹禺等人在文学上的成自不待言,又都是我党亲密的朋友,是“进步的的文艺运动”(茅盾语)的参与者,是“文艺家”冷火:新文学的光辉道路——介绍开明书店出版的“新文学选集”,文汇报1951年9月20第4版。。
  “健在作家的作品”,由作家本人编选,或由作家本人委托他人代选。“已故作家及烈士的作品”,由编委会约请专人编选。郁达夫选集由丁易编选、洪灵菲选集由孟超编选,殷夫选集由阿英编选,柔石选集由魏金枝编选,胡也频选集由丁玲编选,蒋光慈选集由黄药眠编选,闻一多选集和朱自清选集均由李广田编选,鲁彦选集由周立波编选,许地山选集由杨刚编选。编委会约请的编选者多为名家,且与作者交谊深厚,对作者的创作及其为人都有深切的了解,能够全面把握作家的思想脉络,准确地阐述其作品的文学史意义。鲁迅选集和选集则由“新文学选集编辑委员会”编选,规格更高。
  这套丛书的意义首先在于给“新文学”定位。编辑凡例中说:“此所谓新文学,指五四以来,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而言”;“现实主义是五四以来新文学的主流”;“新文学的历史是批判的现实主义到的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这种独尊“现实主义的文学”的做法,把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以及意识流小说等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挡在“新文学”的门槛之外了,在看来不“太偏”,可在新中国成立伊始的“大欢乐的节”里,似乎是“全社会”的“共识”。编辑凡例还说:“这套丛书既然打算依据中国新文学的历史发展的过程,选辑五四以来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使读者“藉本丛书之助”,“能以比较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对于新文学的发展的过程获得基本的初步的知识”,从而点出了这部“新文学选集”的“文学史意义”:编选的是“作品”,展示的则是“新文学的发展的过程”。把“现实主义的文学”作为“新文学”的主流,以此来筛选作品;重塑“新文学”的图景;规范“新文学史”的写作;建构“新文学”的传统;回归“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高指导原则”;为新中国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和资源,乃是这套“新文学选集”的意义和使命所在,因而被誉为“新文学的纪程碑”。
  遗憾的是这套丛书未能出全。“已故作家及烈士的作品”只出了11种,选集未能出版。曾经是的“”,按当时的归定:一级人的文字要公开发表,必须经批准。再加上对“新文学”评价太低,他个别文艺中的见解与“左翼”话语相抵牾,出于慎重的虑,只好延后。健在作家的选集也只出了11种,田汉选集未能出版。他在1955年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田汉剧作选后记中对此做了解释:
  当1950年新文学选集编辑委员会编选五四作品的时候,我虽也光荣地被指定搞一个选集,但我是十分惶恐的。我想——那样的东西在益提高的的文艺要求下,能拿得出去吗?再加,有些作品的底稿和印本在我流离转徙的生活中都散失了,这一编辑工作无形中延搁下来了。
  “作品的底稿和印本”的“散失”,并不是理由;“惶恐”作品“在益提高的的文艺要求下,能拿得出去吗?”,这才是“延搁”的主因。出版的这22种选集中,鲁迅选集分上、中、下三册,郭沫若选集分上、下二册,其馀20位作家都只有一册,规格和分量上的区别彰显了鲁迅和郭沫若在我国现代文学崇高的地位,鲁迅是新运动的旗手和主将,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的又一位“主将”和“向导”:我要说的话,重庆新华报1941年11月17版。,从而为鲁郭茅巴老曹的排序定下规则。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