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刑的温度(增订版) 法学理论 刘仁文
  • 死刑的温度(增订版) 法学理论 刘仁文
  • 死刑的温度(增订版) 法学理论 刘仁文
  • 死刑的温度(增订版) 法学理论 刘仁文
  • 死刑的温度(增订版) 法学理论 刘仁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死刑的温度(增订版) 法学理论 刘仁文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3.7 3.2折 75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仁文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3243

出版时间2018-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32页

字数301千字

定价75元

货号305_9787108063243

上书时间2024-06-25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悲剧(代序)编  理想与现实  宽恕  宽容需要这样的母亲  一个死刑案件的跟踪  当场击毙必须掂量五个问题  民意与死刑判决  人权:判处死刑的死刑  生活在一个没有死刑的社会,我们准备好了吗  人道主义背景下的死刑改革第二编  他山之石  荷兰的三个命案判决  世界死刑存废趋势  与巴丹戴尔先生谈死刑  生命无价——《死刑的全球察》译后记  死刑的威慑力问题  “终身监禁”并不等于在监狱中度余生  联合国通过全球暂停执行死刑案意味着什么  从本恢复执行死刑看废除死刑的复杂  亚洲死刑观察第三编  中国之路  严格死刑的几个前提条件——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中国死刑制度及其改革——在外国记者驻华俱乐部的演讲  废除死刑是否需要设立期限  68个死刑罪名可废除67个半——关于死刑的对话  中国废除死刑之路——在中国政法大学蓟门决策论坛上的演讲  死刑改革不能倒退,只能前进  中国的死刑改革之路——在燕山大讲堂的演讲  中国死刑存废的现状与争议——在岭南大讲坛的演讲  要创造条件取消贪腐犯罪的死刑  为什么要创造条件废除贪腐犯罪的死刑  死刑的宪法维度第四编  生杀大权  死刑核准权“回归”的四大好处  如何收回死刑核准权  死刑复核不应仅仅是收回  落实死刑案件二审开庭  “留有余地”与“疑罪从无”  寄望优选法院审慎复核“吴英案”  对优选检死刑复核检察厅的三点期待  加强检察对死刑二审案件的法律监督第五编  执行的风度  死刑执行的方法及相关问题  解密注死刑执行车  死刑执行权应从法院剥离出来  废止决统一注死刑的条件已经成熟  从美国经验看注执行死刑的改进  刑法的人道化历程  注死刑:12年的静止与变化  用注取代决,实现死刑执行方法的统一第六编  死刑的温度  加强对死刑案件的辩护  死刑复核被告人应有法律援助权  死刑案件不应排除和解  死刑案件特别赦程序之构想  美国弱智罪犯不执行死刑之启示  绝症死刑犯与人文关怀  对老年罪犯死是智慧的立法  死囚生育权带来的法律思  死刑犯器官利用需进一步规范  为什么不知道马加爵被执行死刑  死刑犯行刑前应有权会见亲属  建立对刑事被害人的补偿制度后记

内容简介:

十余年来,刘仁文教授持续关注死刑问题。本书收入了作者历年来死刑研究的心得与洞见,围绕世界死刑废除的趋势、中国死刑改革的历史与进展、死刑核准权、执行方式、相关制度的建设以及震撼人心的死刑案例,深入探讨了死刑的废除在中国的梦想与现实。死刑的温度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可作和前瞻的主张,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学术的人文关怀,流露出朴素、厚重的情怀。

作者简介:

刘仁文,湖南隆回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北京大学)。现任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刑法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马普外国与国际刑法研究所访问学者,并任国际刑事法院检察长办公室法律顾问。已出版学术专著刑法的结构与视野等八部,学术随笔集法律的灯绳等四部,主编刑法学的新发展等五部,主持翻译死刑的全球察等七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中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百余篇,在读书、财经等发表散文、和各类随笔若干。另有研究报告数十份,合著二十余部。

精彩内容:

一、悲伤的故事2000年4月1深夜,四个来自苏北农村的无业青年,潜入玄武湖畔的金陵御花园行,他们初进入一座不亮灯的空宅,结果在那套正在装修的别墅里一无所获,接着他们选择了隔壁的一家。但他们的盗行动很快被这个外籍家庭察觉,因为言语不通,惊惧之中,他们选择了杀人灭。这个不幸的家庭,一家四顷刻间遇害。遇害的是一家德国人,他们1998年落户。男主人普方(jürgenpfrang)时年51岁,是扬州亚星奔驰合资公司的德方代表,他40岁的妻子是一位和善的全职太太,15岁的女儿和13岁的儿子都是国际学校的。这正是西方的愚人节,以至于很多友人听到这个噩耗后都难以置信:天哪!这是真的吗?很快,四个凶手被抓获,并迅速被起诉到法院。庭审时,普方一家人的亲友也赶来旁听。让他们震惊的是,这四名18到21岁的凶手看起来像刚刚逃出课堂、做错事的孩子,他们一脸稚气,显露着没有见过世面的窘迫和闯祸后的惊惶。在普方亲友的想象中,凶手应当是那种“看起来很强壮、很凶悍的人”,可实际上,“跟你在马路上碰到的普通人没有区别”。听说这四个孩子根据中国法律将很可能被判处死刑,普方的母亲(一说普方妻子的母亲)在跟亲友商量之后,写信给中国法官,说不希望判处这四个青年死刑,“德国没有死刑。我们觉得,他们的死不能改变现实”。这个案子当年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影响。在一次交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德国记者转达了普方家属希望从宽处理被告的愿望,但我发言人的回应是:“中国的根据中国的有关法律来审理此案。”果然,市中级法院的一审死刑判决书很快下来了,其中特别写到:“本案庭审后,被害人贝塔?普方的近亲属致函本院,认为各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应当受到法律惩罚,但反对对被告人适用死刑。对此,本院予以注意。本院认为,依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一律适用中华共和国刑法。本案四名被告人在我国境内犯罪,应当适用我国刑法,依照我国法律定罪量刑。”终,江苏省法院驳回了四名被告的上诉,维持死刑的判决。当时新华社曾以特大涉外凶杀案公开宣判为题作了报道,报道中提及:“法庭认为,仲伟杨等四名被告人杀人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极大,依法均应予以严惩”二、悲剧的惨案发生数月后,居住在的一些德国人开始想到,再过几年,认识普方这一家的朋友们也许都会先后离开,到那时,这个不幸的家庭或许将被人们遗忘。想到这些,大家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忧伤。于是,他们决定以一种更积极的方式去纪念普方一家。当年11月,由普方夫妇的同乡和朋友发起,在居住的一些德国人设立了以普方的名字命名的,用于改变苏北贫困地区上不起学的状况。[1]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庭审中的一个细节给他们触动很深:那四个来自苏北农村的被告人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正式的工作,“如果他们有个比较好的教育背景,会有自己的未来和机会”。“如果普方还在世,那么普方家肯定是个参与的家庭。”德国巴符州驻代表处的负责人朱利娅(juliagüten)说。她是普方的创始人之一,和普方是同乡。她觉得这是纪念普方一家优选的方式。在她的印象中,普方及其太太一直都热心公益、乐善好施,他们家的一双儿女也是学校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的积极参加者。为了能在中国的法律框架下合法地开展活动,普方找到当地的一家慈善组织“爱德会”,获准挂靠在它的名下,以“普方协会”的名义搞慈善。“这些外国人找到我们的时候,我是很震撼的。”爱德会的原副秘书长、早接触普方的之一张利伟说,从爱德会和普方开始合作,到七年前离开爱德,他亲自执行了这个助学项目七年。和普方多年的合作让张利伟对宽恕有了更深的理解,在2010年的一次媒体采访中,他如是说:“‘以德报怨’这个词在我们中国的中也有,但是真正做出来需要非常大的,包括伦理上和上的。是现在,你看近我们讨论得非常多的一件事情,醉驾司机张明宝,他撞死了四个人,他的妻子去这些人家里跪着求情,(死者的)家属会原谅吗?他们连门都不让她进。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事情已经酿成了,我们如何去处理,去?但是在十年前,普方的这群朋友告诉我那四名罪犯年纪都很轻,是因为失业贫穷而去偷,并不是存心要去做(杀人)那样大的罪行。他们认为事件的根源是这些人没有机会得到好的教育,所以帮助这些穷困失学完成学业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早,他们资助苏北地区的贫困中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随着中国逐步实行费义务教育,他们对项目做了相应的调整,如把资助的地区从苏北扩大到了皖南,资助的对象延伸到了高中。当然,重点仍然放在初中教育上,虽然学费取消了,但是那些孤儿、单亲家庭、父母患重病以及自身残疾者等弱势群体仍然需要生活上的资助和其他一些帮助。每年的4月,有一个集中筹款的“普方晚宴”活动。这个晚宴早是追思普方家人,因为4月是惨案发生的时间。早期在不少人都对普方一家很熟悉,随着他们的朋友渐渐离开或离开中国,如今这项活动越来越成为纯粹的慈善活动,参加晚宴的人基本上都已经不认识普方一家人了,参与者也从初的德国人到后来的其他外国人再到如今的外国人都有。早先一次晚宴大约可以募集到几万元,现在每次募集到二三十万元很正常,2012年的“普方晚宴”竟募集到了一百二十余万元善款。另一场有意义的活动是每年的12月,国际学校——也是普方夫妇的一双儿女原来读的学校,会在校园里竖起一棵爱心树,树上挂满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有一个接受普方项目资助的孩子的名字,师生们路过这棵树,会挑选一张卡片带回家,给卡片上的孩子精心准备一份礼物,放回树下。这些礼物将由普方协会和爱德会派专人送达每个孩子。14年来,普方协会从无到有,慢慢发展。我看到的统字,到2012年,它已经默默资助了超过600名中国贫困圆了求学梦。这其中,绝大部分受资助者并不知道普方背后的故事。“我们并不想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因为一家德国人不幸遇难,我们要资助凶手家乡的孩子,”普方协会的负责人说,“我们只是想帮助贫困获得等的教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