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名记者:第二卷 新闻、传播 柳斌杰主编
  • 中国名记者:第二卷 新闻、传播 柳斌杰主编
  • 中国名记者:第二卷 新闻、传播 柳斌杰主编
  • 中国名记者:第二卷 新闻、传播 柳斌杰主编
  • 中国名记者:第二卷 新闻、传播 柳斌杰主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名记者:第二卷 新闻、传播 柳斌杰主编

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7.7 3.2折 56 九五品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柳斌杰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26500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35页

字数200千字

定价56元

货号315_9787010126500

上书时间2024-06-25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正版特价书籍
商品描述
目录:

铁肩担道义文章谱千秋
——《中国名记者》序/柳斌杰 李东东001
"鉴湖女侠" 
秋瑾(1875—1907) 001 
人物评介/崔远航 002 
作品选编
《〈中国女报〉发刊辞》 009
《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 011
《警告我同胞》 014
才子报人
包天笑(1876—1973) 017
人物评介/朱凌青 018
作品选编
《察本新闻记略》(节选) 024
《一缕麻》 029
《哀江南》 034
......

内容简介:

中国记者系列丛书拟编撰20本,收录400位中国名记者,每一名记者分为评传、代表作品、作品赏析三部,将记录中国新闻目前为、为立言记事的很好记者的光辉事迹和突出贡献,人物入选标准是从中国近现代史开始,按照历史顺序,从戊戌变法、辛亥、次战争、第二次战争、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为民族独立、为政治、为事业、为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新闻记者。继而,陆续收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高举中国特社会主义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造地开展新闻工作,把前辈们忠于党、忠于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的很好新闻记者。

精彩内容:

秋瑾的爱国情怀    秋瑾(1875―1907),初名闺瑾,小字玉姑,又字墙卿,号旦吾,东渡后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1875年11月8生于福建厦门。其祖父为清同治年间恩科举人,官至福建补用知府,曾代任云霄厅同知、厦门海厅同知。其父同为同治年间举人,官至湖南郴州直隶州知州,代任桂阳州直隶州知州。秋瑾生母单氏长于文学。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秋瑾自幼得到良好教育,爱好诗文,喜读经史,其诗文亦深受其祖父钟爱。    秋瑾少时居于厦门,彼时厦门为各国通商岸,英、美、法和葡萄牙人在厦门横冲直撞,当地清廷对外国商人处处迁和忍让。1884年7月,法国有两艘军舰闯入福建闽江,并在8月4进犯台湾地区基隆。当时秋瑾常常对她的母亲说:“红毛人这样厉害,胆小如鼠,这样下去,成了它的奴隶了。”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秋瑾从父亲来信中得此消息,作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问道中洋战未休。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其中一腔忧国、欲报国却无路的心情现于笔下。    1902年秋瑾随夫迁至北京,与桐城吴芝瑛女士结交。后由于情志向不合,且在寓居北京时受到新思想熏陶,“悲中国教育之不兴,国权之不振”,她于1904年5月毅然东渡本游学。在此之前,为筹备旅资费,秋瑾变了所剩陪嫁的首饰。但当得知宁河王照因戊戌变法牵连入狱,需要巨款方能获释时,她毅然将变首饰所得钱款大部赠予王照,而二人素不相识,秋瑾也并未告知王照自己姓名。这在当时亦十分难得。    在秋瑾短暂的一生所作诗文中,可见其对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甘愿为国为民献身的情怀。如她于1905年所写的黄海舟中人索句并见俄战争地图中直抒胸臆:“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对列强的侵略行径表达了强烈的愤怒和谴责之情,同时她也呼吁众人应不惧牺牲,力挽时局,改变当时中国之命运。此诗写作于秋瑾从本回国之后,在本的经历,已使她不再是一名仅仅拥有爱国情怀的深闺女子,而成长为一名具有鲜明斗争意识的斗士。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904年东渡本后,在东京的秋瑾深感当时留政治觉悟低,为唤醒群众,她在东京组织演说会,发行白话,期出版于1904年中秋节。白话是杂志质,与梁启超保皇党的新民丛报对立,鼓吹推翻清,月出一册,售大钱五十文,可惜限于条件,出版不久即停刊。白话除在本出版发行外,在中国上海望街中国时报馆隔壁的小说林社设立了的经售处。秋瑾以“鉴湖女侠秋瑾”的署名在一至四期上发表文章。杂志的内容充满激烈的反满情绪,如期中国历史的摄影一文中指斥金、元、清的封建统治者为“胡人”、“野种”。现在看来,这些文章虽显露出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但却反映了当时反对清统治、渴望能够成立新的和复兴救亡的强烈要求。    同年秋,秋瑾由李白(冯自由之妻)介绍,在横滨与刘道一等九人一同加入三合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1905年,秋瑾为筹措学费暂时归国,后经陶成章介绍认识蔡元培,两人在上海见面,又经徐锡麟介绍加入光复会。同年7月在本组织同盟会,秋瑾首先加入,被推为评议部议员和浙省主盟人。黄兴在本横滨设制造,秋瑾、于方君瑛、陈撷芬、蔡蕙等加入练。    1905年11月,本文部省颁布取缔中国留规则,秋瑾归国,并在上海与其他同志共同创设中国公学,以安置归国留并作党人活动。她在回国时写给王时则的信中表示:“吾归国后,亦当尽力筹划,以期光复旧物,与君相见于中原。成败虽未可知,然苟留此未死之余生,则吾志不敢一息也。吾自庚子以来,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且光复之事,不可一缓,而男子之死于谋光复者,则自唐才常以后,若沈尽、史坚如、吴樾诸君子,不乏其人,而女子则无闻焉,亦吾女界之羞也。愿与诸君交勉之。”    1906年,秋瑾积极开展了各项活动,包括在上海筹备中国女报、为筹措经费、在新军中发展光复会会员等,甚至因制作时不慎爆炸而手部受伤。    1907年,秋瑾回到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开设体育专修科,培养军事人才。秋瑾本欲招纳女兵到体育会学兵式体,自己为督率,编成女国民军,但遭到旧势力反对而作罢。后秋瑾召集光复会各会党,将洪门所属部队编为“光复军”,并亲手拟定军制,推徐锡麟为首领,积极密谋。然而7月初徐锡麟安庆失败后,浙江计划泄露,秋瑾本可提前撤离躲避,但为了继续主持浙江,秋瑾拒绝撤离;后在大通学堂与其他同志议事时被捕,于7月15义。    p00300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