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的冒险:危机背后的心理陷阱与行为管控 财政金融 [美]赫什·舍夫林
  • 金融的冒险:危机背后的心理陷阱与行为管控 财政金融 [美]赫什·舍夫林
  • 金融的冒险:危机背后的心理陷阱与行为管控 财政金融 [美]赫什·舍夫林
  • 金融的冒险:危机背后的心理陷阱与行为管控 财政金融 [美]赫什·舍夫林
  • 金融的冒险:危机背后的心理陷阱与行为管控 财政金融 [美]赫什·舍夫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融的冒险:危机背后的心理陷阱与行为管控 财政金融 [美]赫什·舍夫林

1. 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泰勒和行为财务学大师迈尔·斯塔特曼并肩的行为金融学创始人之一,深度解析错误行为背后的逻辑。2. 全新引入有名行为科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

30.9 3.2折 98 全新

库存11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赫什·舍夫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4437

出版时间2017-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492页

字数550千字

定价98元

货号305_9787508684437

上书时间2024-06-25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 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泰勒和行为财务学大师迈尔斯塔特曼并肩的行为金融学创始人之一,深度解析错误行为背后的逻辑,助你恐惧与贪婪;全新引入有名行为科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 tverky) 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相关心理理论;    3. 将心理学与经济学结合在一起的扛鼎之作。承认人的多样和差异,直面人的不足和缺陷,揭示了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背后的心理学因素以及管控方法。

目录:

目录序言/前言/章 引言 / 001福岛核电站核泄漏 / 003伯根布鲁斯威格公司对pharmerica 的并购 / 006libor 与纵丑闻 / 008全球变暖 / 010结语 / 012部分第二章 sp/a 理论:关注三种重要情绪 / 017风险管理的一则小故事 / 018风险心理学 / 021三大重要情绪 / 022高风险方案与低风险方案 / 025评估sp/a 的相关情绪:风险管理者有不同吗? / 026估值心理 / 027结语 / 031第三章 前景理论:收益、损失与框架效应 / 032风险厌恶 / 033基于环境的不同风险态度 / 035框架效应与并发决策 / 037准享乐编辑理论:对前期收益和损失的框架效应 / 038概率大小 / 040构成前景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原则 / 042下注金额与个体差异 / 044讨厌失败:对确定损失的厌恶 / 045结语 / 047第四章 偏差与风险 / 048可得偏差 / 049感知风险 / 051典型 / 054乐观主义 / 056过度自信 / 057确认偏误 / 058群体思维 / 059控制错觉 / 061贝叶斯法则缺失 / 062结语 / 063第五章 个与风险 / 064风险管理类型 / 065杰夫·贝佐斯:企业家 / 066乐观主义与企业风险承担 / 067个维度 / 068个与sp/a 理论的三种重要情绪 / 070损失厌恶、sp/a 与风险承担 / 071用于探求类型的调查问题 / 072结语 / 074第二部分第六章 流程、陷阱与 / 076流程与 / 0772014 年的埃博拉疫情 / 079在陷阱与流程方面的关键问题 / 082风险管理结构与 / 083卡普兰-麦克斯风险类型框架 / 085激励措施与风险承担 / 088结语 / 091第七章 明斯基、金融不稳定说与风险管理 / 095狂热和荷尔蒙 / 096杠杆 / 097边缘金融 / 098庞氏融资 / 099金融创新和资产价值 / 102新时代的思维方式 / 104监管失败 / 105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挤兑 / 107大而不能倒 / 108明斯基的政策建议 / 109结语 / 112第八章 瑞银集团与美林证券的期望陷阱 / 114瑞银集团 / 115美林证券 / 121结语 / 127第九章 标准普尔与穆迪的欺诈问题 / 128评级公司:历史与现在 / 129标准普尔的作框架 / 131竞次现象出现 / 132标准普尔结构金融部门的决策流程 / 133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债务抵押债券评级中的调整、和延迟 / 134穆迪出现了类似情形 / 137心理和竞争竞价 / 139心理与欺诈 / 140结语 / 141第十章 房利美、房地美和美国国际集团陷入群体思维 / 143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基本情况 / 143决策与结果:住房泡沫期的资助企业 / 145美国国际集团的基本情况 / 151决策与后果:房地产泡沫期的美国国际集团 / 152结语 / 156第十一章 苏格兰皇家银行、富通银行与荷兰银行遭遇赢者诅咒 / 157荷兰银行的基本情况及其对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吸引力 / 158追逐的快感 / 159收购过后的苏格兰皇家银行 / 161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对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风险管理 / 162激素与男竞争 / 169收购与男竞争 / 169结语 / 173第十二章 系统风险的行为因素 / 174测量金融机构的系统风险 / 175对情绪的测量 / 177其他情绪指标 / 179随着兴奋变化的情绪和系统风险轨迹 / 1832008 年、2009 年的情绪与系统风险 / 186结语 / 190第十三章 金融监管与心理学 / 192监管思路的转变 / 193资产、负债和理论中的风险价值 / 194资产、负债与风险价值实践 / 196《巴塞尔协议》的启示 / 199复杂与既得利益 / 201快速节俭启发式 / 202监管金融机构的快速节俭启发式 / 204结语 / 207第十四章 欺诈风险、麦道夫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 208《巴伦周刊》刊登麦道夫的故事 / 209可转换价差套利策略 / 210费菲德哨兵 / 211麦道夫如何回应这些问题? / 215麦道夫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217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问题 / 222结语 / 224第十五章 风险、收益和个股 / 225规范金融 / 226对冲研讨会上的分歧 / 227从15 年实验数据得出的体结论 / 230对预期收益和感知风险的判断: 典型和情绪反应 / 233贝克·伍格勒情绪 / 235对综合方法的思 / 239结语 / 240第十六章 心理学如何击垮全球曼氏金融公司 / 241全球曼氏金融:风险管理失败的一个案例 / 242令人震惊的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实验 / 247全球曼氏金融的群体思维 / 249激素和自我控制 / 249风险选择、个体差异、结构和/ 251结语 / 251第十七章 摩根大通“伦敦鲸”事件:风险管理溃败 / 252首席投资办公室的交易 / 253复杂目标 / 256疯狂的艾娜 / 259突破限额 / 261歪曲统计隐藏损失 / 264美国货币监理署/ 265结语 / 266第十八章 风险管理概况:爱迪生联合电气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矿产资源管理服务局 / 268爱迪生联合电气公司的风险管理 / 269爱迪生联合电气公司对飓风桑迪的响应 / 270英国石油公司及其 / 273阿拉斯加漏油事件 / 274得克萨斯城的爆炸 / 275马科多油井 / 277爆炸事故和华盛顿的反应 / 278细节决定成败:测试 / 279美国海洋能源管理、监督和执行局 / 282结语 / 284第十九章 西南航空公司、通用汽车和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 / 285西南航空公司做得很好 / 286航空公司的大错误 / 288通用汽车关于点火开关的错误选择 / 292通用汽车对点火开关缺陷的应对举措 / 294通用汽车的公司和巴拉的证词 / 296与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的相互影响 / 297结语 / 299第二十章 结论 / 300埃博拉疫情和世界卫生组织:该做的与不该做的 / 301瑞银集团、《巴塞尔协议》和全球金融危机:该做的与不该做的 / 302金融部门的群体思维:该做的与不该做的 / 303房利美和摩根大通:该做的与不该做的 / 305东京电力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苏格兰皇家银行:该做的与不该做的/ 306金融不稳定说:该做的与不该做的 / 308结 语 / 308附录a 对sp/a 理论的深入剖析 / 310附录b 对前景理论的深入剖析 / 330附录c 对sp/a 理论和前景理论的整合 / 346附录d 对启发式方法与偏见的深入剖析 / 368附录e 组织风险的规范模型 / 391附录f 对金融不稳定说建模 / 400附录g 对情绪的实证测算 / 406附录h 发现银行的规范模型 / 411附录i 金融不稳定说:中国和欧洲的事例 / 413目录序言/前言/章 引言 / 001福岛核电站核泄漏 / 003伯根布鲁斯威格公司对pharmerica 的并购 / 006libor 与纵丑闻 / 008全球变暖 / 010结语 / 012部分第二章 sp/a 理论:关注三种重要情绪 / 017风险管理的一则小故事 / 018风险心理学 / 021三大重要情绪 / 022高风险方案与低风险方案 / 025评估sp/a 的相关情绪:风险管理者有不同吗? / 026估值心理 / 027结语 / 031第三章 前景理论:收益、损失与框架效应 / 032风险厌恶 / 033基于环境的不同风险态度 / 035框架效应与并发决策 / 037准享乐编辑理论:对前期收益和损失的框架效应 / 038概率大小 / 040构成前景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原则 / 042下注金额与个体差异 / 044讨厌失败:对确定损失的厌恶 / 045结语 / 047第四章 偏差与风险 / 048可得偏差 / 049感知风险 / 051典型 / 054乐观主义 / 056过度自信 / 057确认偏误 / 058群体思维 / 059控制错觉 / 061贝叶斯法则缺失 / 062结语 / 063第五章 个与风险 / 064风险管理类型 / 065杰夫·贝佐斯:企业家 / 066乐观主义与企业风险承担 / 067个维度 / 068个与sp/a 理论的三种重要情绪 / 070损失厌恶、sp/a 与风险承担 / 071用于探求类型的调查问题 / 072结语 / 074第二部分第六章 流程、陷阱与 / 076流程与 / 0772014 年的埃博拉疫情 / 079在陷阱与流程方面的关键问题 / 082风险管理结构与 / 083卡普兰-麦克斯风险类型框架 / 085激励措施与风险承担 / 088结语 / 091第七章 明斯基、金融不稳定说与风险管理 / 095狂热和荷尔蒙 / 096杠杆 / 097边缘金融 / 098庞氏融资 / 099金融创新和资产价值 / 102新时代的思维方式 / 104监管失败 / 105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挤兑 / 107大而不能倒 / 108明斯基的政策建议 / 109结语 / 112第八章 瑞银集团与美林证券的期望陷阱 / 114瑞银集团 / 115美林证券 / 121结语 / 127第九章 标准普尔与穆迪的欺诈问题 / 128评级公司:历史与现在 / 129标准普尔的作框架 / 131竞次现象出现 / 132标准普尔结构金融部门的决策流程 / 133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债务抵押债券评级中的调整、和延迟 / 134穆迪出现了类似情形 / 137心理和竞争竞价 / 139心理与欺诈 / 140结语 / 141第十章 房利美、房地美和美国国际集团陷入群体思维 / 143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基本情况 / 143决策与结果:住房泡沫期的资助企业 / 145美国国际集团的基本情况 / 151决策与后果:房地产泡沫期的美国国际集团 / 152结语 / 156第十一章 苏格兰皇家银行、富通银行与荷兰银行遭遇赢者诅咒 / 157荷兰银行的基本情况及其对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吸引力 / 158追逐的快感 / 159收购过后的苏格兰皇家银行 / 161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对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风险管理 / 162激素与男竞争 / 169收购与男竞争 / 169结语 / 173第十二章 系统风险的行为因素 / 174测量金融机构的系统风险 / 175对情绪的测量 / 177其他情绪指标 / 179随着兴奋变化的情绪和系统风险轨迹 / 1832008 年、2009 年的情绪与系统风险 / 186结语 / 190第十三章 金融监管与心理学 / 192监管思路的转变 / 193资产、负债和理论中的风险价值 / 194资产、负债与风险价值实践 / 196《巴塞尔协议》的启示 / 199复杂与既得利益 / 201快速节俭启发式 / 202监管金融机构的快速节俭启发式 / 204结语 / 207第十四章 欺诈风险、麦道夫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 208《巴伦周刊》刊登麦道夫的故事 / 209可转换价差套利策略 / 210费菲德哨兵 / 211麦道夫如何回应这些问题? / 215麦道夫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217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问题 / 222结语 / 224第十五章 风险、收益和个股 / 225规范金融 / 226对冲研讨会上的分歧 / 227从15 年实验数据得出的体结论 / 230对预期收益和感知风险的判断: 典型和情绪反应 / 233贝克·伍格勒情绪 / 235对综合方法的思 / 239结语 / 240第十六章 心理学如何击垮全球曼氏金融公司 / 241全球曼氏金融:风险管理失败的一个案例 / 242令人震惊的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实验 / 247全球曼氏金融的群体思维 / 249激素和自我控制 / 249风险选择、个体差异、结构和/ 251结语 / 251第十七章 摩根大通“伦敦鲸”事件:风险管理溃败 / 252首席投资办公室的交易 / 253复杂目标 / 256疯狂的艾娜 / 259突破限额 / 261歪曲统计隐藏损失 / 264美国货币监理署/ 265结语 / 266第十八章 风险管理概况:爱迪生联合电气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矿产资源管理服务局 / 268爱迪生联合电气公司的风险管理 / 269爱迪生联合电气公司对飓风桑迪的响应 / 270英国石油公司及其 / 273阿拉斯加漏油事件 / 274得克萨斯城的爆炸 / 275马科多油井 / 277爆炸事故和华盛顿的反应 / 278细节决定成败:测试 / 279美国海洋能源管理、监督和执行局 / 282结语 / 284第十九章 西南航空公司、通用汽车和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 / 285西南航空公司做得很好 / 286航空公司的大错误 / 288通用汽车关于点火开关的错误选择 / 292通用汽车对点火开关缺陷的应对举措 / 294通用汽车的公司和巴拉的证词 / 296与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的相互影响 / 297结语 / 299第二十章 结论 / 300埃博拉疫情和世界卫生组织:该做的与不该做的 / 301瑞银集团、《巴塞尔协议》和全球金融危机:该做的与不该做的 / 302金融部门的群体思维:该做的与不该做的 / 303房利美和摩根大通:该做的与不该做的 / 305东京电力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苏格兰皇家银行:该做的与不该做的/ 306金融不稳定说:该做的与不该做的 / 308结 语 / 308附录a 对sp/a 理论的深入剖析 / 310附录b 对前景理论的深入剖析 / 330附录c 对sp/a 理论和前景理论的整合 / 346附录d 对启发式方法与偏见的深入剖析 / 368附录e 组织风险的规范模型 / 391附录f 对金融不稳定说建模 / 400附录g 对情绪的实证测算 / 406附录h 发现银行的规范模型 / 411附录i 金融不稳定说:中国和欧洲的事例 / 413

内容简介:

本书将心理学、实验经济学以及商业管理进行结合,通过梳理近期典型的金融风险、商业风险管理失败的案例,分析其失败根源,探究人类的基本心理因素、心理障碍、心理陷阱对个人及组织决策、投资收益、公司业绩和社会财富创造的深层次影响。并认为要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和管理机制,不仅需要科学的分析框架、合理的计量模型、灵活的风险预警和处置方法,更需要洞悉人的心理,止心理陷阱。

作者简介:

赫什舍夫林,圣塔克拉拉大学列维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曾经担任美国审计委员会,为大型金融机构提供行为风险管理咨询是当前世界上行为金融研究领域的很好学者之一,被称为行为金融学的先驱人物。其专著贪婪和恐惧被摩根大通评为2000年以来优选的十大读物之一。

精彩内容:

前 言早在几十年前,我对心理学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很好感兴趣,但是真正触动我完成本书的却是2008 年之后发生的种种事件。在展开讨论之前,我想先简单介绍下本书的写作背景。我次体悟到心理学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是1978 年,当时我为美国能源部在加利福尼亚州利弗莫尔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national laboratory)从事项目咨询。这个项目关注核电设施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体看,这个项目所采用的方法植根于传统的决策理论。但是,我当时负责尝试将基于心理学的新行为学研究方法引入该项目。那是一段激动人心的子,我记得在实验室中给大家讲述对我很有启发的一篇工作中的观点,那是当时尚未公开发表的“前景理论”。这篇现在很好知名,极具影响力,作者是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他的同事阿莫斯特沃斯基(amo tverky)。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卡尼曼获得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时还专门提到了这篇有名。      尽管心理学应用于经济学研究成为一个新研究方向,但是直到很多年后,新行为理念才逐渐被关注风险管理的学者和金融从业者认识与重视。20 世纪80 年代末到90 年代初,该领域与现今接近不同,主要关注的话题都与保险有关。从我个人经历看,给美国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rim)硅谷分会介绍行为学专题时,我当时的感觉是风险管理者可能对行为学思路感兴趣,但是并不清楚该如何将这种思路用于实践。     20 世纪90 年代,一篇新文献引入了“行为风险管理”这个术语,用以描述人们运用心理学与组织心理学来分析工作场所的风险。该文献中的主要风险问题与健康和残疾相关,而健康与残疾是保险风险管理的传统主题。相关的行为问题涉及人际动力学和群体过程。在这本书中,我尝试将行为风险管理文献的关注点进一步拓展,以解决更多问题。     1999 年,我感受到行为理念在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有了初步的立足之地。那年,我前往伦敦进行为期的行为金融研讨,那次研讨会由iir 会议公司组织,其中的一位与会人员从事风险管理工作,名叫卢卡塞拉廷(luca celati)。卢卡敏锐观察到了心理学对金融交易的影响,他随后撰写了本将行为理念用于金融风险管理实践的书——风险管理的阴暗面(the dark ide of rik management)。卢卡的书于2005 年正式出版,里面有大量深刻、重要的见解。1999 年,我的独著贪婪和恐惧(beyond greed and fear)也付梓问世。这本书以金融从业人员作为读者群,而且出版期恰逢互联网泡沫。那次泡沫和随后的股市崩盘正是“情绪风险”的生动、现实写照,情绪风险是一种与心理驱动现象相关的金融风险。2000 年过后,我给金融专业人士做讲座时开始强调情绪风险。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很终在人们记忆中逐渐淡去,2004 年优选金融市场进入了以高收益和低波动为特点的狂热期。2006 年至2011 年,我参加了由靠前商业信息中心(icbi)组织的各类风险管理会议,在会议上做了一系列相关报告。2006 年12 月,我在靠前商业信息中心组织的“风险思维会议”上做了报告,报告的一页幻灯片内容如下,该幻灯片强调了我的中心思想:   对风险管理者的教训:  你面临的风险是基本风险及情绪风险形成的综合风险  你冒险忽视了情绪风险     从会议反馈情况看,与会人员清楚掌握了我想说的重点。我记得一位与会人员告诉我,她听我报告时感到一阵战栗。    在2006 年的“风险思维会议”上,我次遇见里卡多雷博纳托(riccardorebonato),他是者的困境(plight of the fortune teller)一书的作者,当时在苏格兰皇家银行担任首席风险官。里卡多和我深入交流了风险管理中心理学的作用、情绪的可测度等。我从这次交流中获得了很多体悟,而且阅读他的著作也让我受益匪浅。    2006 年的那次会议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开始为风险管理者讲解我个人对于情绪风险的观点与解读。2007 年4 月,我为政策与市场刊物写了一篇关于情绪风险的文章交易员心理与市场修正,文章关注与非典型低市场波动相关的偏差。在文章里,我还指出了当时美国次级房贷市场脆弱不断加剧、中国股市因征收资本利得税的传闻而下跌等各类问题。2007 年5 月,我在靠前商业信息中心的优选金融衍生品会议上做报告,介绍了能反映情绪的衍生品定价模型。     2007 年10 月,我在“中国金融年会”上做了主题发言,将中国股市正在酝酿的泡沫与前几年破裂的互联网泡沫进行对比剖析。在主题发言中,我提出中国可以吸取他国的经验教训,从而减少心理陷阱。附录i 中,我详细分析了中国的问题。     2008 年6 月,我完成的终结管理幻觉(en the management illuion)一书正式出版。这本书分析了行为金融在组织中的作用,书中包含了大量案例。2008年,我在靠前商业信息中心“风险资本大会”上所做报告正是基于其中的两个案例。个案例是关于法国兴业银行“魔鬼交易员”杰洛米科维尔(jér?me kerviel) 的案例,第二个案例是关于瑞银集团卷入美国次贷危机而遭遇巨额损失的案例。我曾经在几年前接受瑞银集团前财富经理的邀请,前往瑞银集团阿姆斯特丹部开展行为学研讨会,这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其集团。     在“风险资本大会”上,我那一场的主持人是来自法国兴业银行的艾伦亚里斯(allan yarih),他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至于瑞银集团,一位与会人员(风险管理者)告诉我,我对瑞银集团相关事件的分析与瑞银集团在4 月份自查报告中的相关剖析大致相符。读者们在本书的随后章节中将看到对该自查报告的行为分析。雷曼兄弟的破产发生在“风险资本大会”召开两个月之后,从此经济衰退演变成了难以遏制的优选金融危机。优选的关注点从此转向为研究风险管理的大溃败。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人们对风险管理的心理学视角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我多次受邀对此做报告。从2000 年开始,我在阿姆斯特丹金融研究所教授高管教育课程。在这之前,阿姆斯特丹金融研究所曾经前瞻地预感到高管教育课程在风险管理中格外重要,因此与纽约大学合作在此领域提供硕士课程。批学员参加了2008 年至2009 年的课程。我有幸在2009 年6 月给他们做过一次报告。自此之后,我对纽约大学的风险管理科学硕士开始了长期课程教授,此外还为阿姆斯特丹金融研究所设计了非硕士类课程。这些对于已经担任风险管理者的金融专业人士而言是实地检验行为学观点的好机会。这本书中很多内容是我教授这些课程获得的感想。2011 年12 月,我在“风险思维会议”上做了一次报告,这次报告强调了风险的重要,并阐述了对于“结束风险管理幻觉”的理解。截至此时,优选金融危机的冲击虽然余波未了,但已经逐渐消散。现在,风险管理者承认他们当初对情绪有所忽视,这存在风险。参加完这次会议后,我觉得风险管理者对于辨识、减少心理陷阱的兴趣不断提高。    此外,我发现靠前风险管理师协会对行为理念也越来越感兴趣。与优选风险管理协会类似,靠前风险管理师协会为风险管理者提供相关课程与认证。2012 年,靠前风险管理师协会举办了一场会议庆祝成立10 周年,邀请我做行为学方面的主题发言。我参加完会议后感觉到,与会人员对心理学的重要有共鸣,但是尚不清楚如何在实践中处理相关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我发现,其他发言人对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金融稳定问题进行讨论时接近没有提到海曼明斯基(hyman minky),而我在本书中会介绍明斯基的方法。我觉得人们对明斯基的学术观点存在明显忽视。实际上,在经历优选金融危机之后,我们能感觉到明斯基的看法具有前瞻、预见。     我曾经有机会明斯基的观点在几个会议上做报告。记得有一次会议是2013 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靠前风险管理大会”,紧跟着我发言的是来自纽约大学的埃德奥特曼(ed altman),他的发言让我受到极大触动。于是,我吸收借鉴了他的观点,整合形成了我个人对明斯基思想的解读。在这次会议上,我还遇见了尚恩特恩布尔(hann turnbull),他的持之不懈促使我开始认真思索行为金融与网络治理之间的联系。     此外,我还有幸在2015 年靠前商业信息中心的“优选金融衍生品暨风险管理大会”上做关于明斯基思想的主题报告。报告素材来自本书第十二章,主要阐述了系统风险。问答环节的讨论涉及被高估的美国股市、欧洲主权债务以及明斯基观点在中国的适应等。会议结束后的数月时间里,希腊主权债务、欧元区的未来走向、美国股市的高估、中国的资产泡沫等事件均按照明斯基所提出的理论那样不断动态演进,成为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对上述事件的具体讨论可以参见附录i。与优选风险管理协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