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民族思想史研究 史学理论 邓云
  • 明朝民族思想史研究 史学理论 邓云
  • 明朝民族思想史研究 史学理论 邓云
  • 明朝民族思想史研究 史学理论 邓云
  • 明朝民族思想史研究 史学理论 邓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朝民族思想史研究 史学理论 邓云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2 3.2折 38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云

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7116345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16

定价38元

货号710_9787207116345

上书时间2024-06-24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

 明太祖至明宣宗时期的民族思想

 明太祖的民族思想

第二节 刘基的民族思想

第三节 明成祖的民族思想

第四节 明仁宗、明宣宗的民族思想

第二章 明英宗和明景帝时期的民族思想

 明英宗的民族思想

第二节 关于是否征讨麓川的思想交锋

第三节 王阳明的民族思想

第三章 明孝宗时期的民族思想

 明孝宗的民族思想

第二节 王鳌的民族思想

第三节 丘濬的民族思想

第四节 关于哈密卫弃与守的思想交锋

第四章 明世宗和明穆宗时期的民族思想

 明世宗的民族思想

第二节 曾铣的民族思想

第三节 明穆宗的民族思想

第四节 高拱的民族思想

第五章 明神宗时期的民族思想

 郑洛的民族思想

第二节 张居正的民族思想

第三节 李成梁的民族思想

第六章 明思宗时期的民族思想

 明思宗的民族思想

第二节 熊廷弼的民族思想

第三节 袁崇焕的民族思想

第四节 王夫之的民族思想

参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明太祖至明宣宗时期的民族思想、明英宗和明景帝时期的民族思想、明孝宗时期的民族思想、明世宗和明穆宗时期的民族思想、明神宗时期的民族思想、明思宗时期的民族思想等。

作者简介:

邓云,山东牟人,兰州大学法学博士,美国莫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山东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少数民族史研究,主持和参与社科项目、人文社科项目3项,发表相关学术四十余篇。

精彩内容:

节明太祖的民族思想明太祖朱元璋,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军击退蒙元大军,于称帝,年号洪武。面对新生的明朝政权,明太祖为了避重蹈元朝灭亡的覆辙,在位期间努力恢复生产、整治贪官,正确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使其统治时期出现中国历又一盛世,史称“洪武之治”。在这一背景下,明太祖积极稳妥地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思想。明太祖与北方蒙古各部的民族关系经历了“战”“守”“战”的思想演变的过程,终与蒙古各族形成对峙局面,对其演变的具体原因和内容,我们可以做如下分析。一、从“北伐”到“固守”的思想演变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称帝建立明朝后,对蒙古族采取“乘胜北击”的思想,其主要原因,一是元顺帝的残余势力依然很强大,正所谓“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资装铠杖,尚赖而用也,驼马牛羊,尚全而有也”。二是蒙古各部对于新建的明王朝充满了仇恨,经常南下扰明,一直企图重新夺回政权,对明朝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三是明太祖认为应该趁着明朝建立之初,明军将帅依然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强烈的进取之心,乘胜北击,消灭元朝残余力量,实现其“定天下于一”的梦想,用战争实现的统一,所以对蒙古贵族发动了一连串的军事攻势。洪武二年(1369年)六月,明太祖命令常遇春和李文忠率一万骑兵、八万步卒,直捣元顺帝的老巢开,八月大败元军,击碎了元顺帝复兴的梦想,使其“知事不济,不复南向矣”。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明太祖又派大将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兵分两路进攻,五月攻克应昌。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明太祖再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与李文忠、冯胜、汤和、蓝玉等率师分三路北伐,为稳重起见,明太祖拨军十五万,临行前一再告诫徐达等人,“宜益思戒慎,不可轻敌”。但由于粮饷运输困难,以及对敌掉以轻心,结果在岭北之役战败,明军损失惨重。这使明太祖认识到,在草原地区作战,他的主力军队——步兵在蒙古骑兵面前是不占任何优势的,所以岭北之役的失利使明太祖对蒙古各部的思想发生转变,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守,明军暂时放弃了统一蒙古的打算,开始采用守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