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 中国哲学 (春秋)老子
  • 道德经 中国哲学 (春秋)老子
  • 道德经 中国哲学 (春秋)老子
  • 道德经 中国哲学 (春秋)老子
  • 道德经 中国哲学 (春秋)老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道德经 中国哲学 (春秋)老子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4.3 2.1折 68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春秋)老子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3922579

出版时间2018-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10页

定价68元

货号405_9787513922579

上书时间2024-06-22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第十八章道亡有义/75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78
第二十章独异于人/80
第二十一章惟道是从/82
第二十二章圣人抱一/86
第二十三章道亦乐得/90
第二十四章自是者不彰/94
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97
第二十六章静为躁君/100
第二十七章善行/105
第二十八章知雄守雌/108
第二十九章圣人无为/113
第三十章以道佐主/117
第三十一章有道不处/120
第三十二章知止不殆/125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129
第三十四章不自为大/134
第三十五章执道乐往/135
第三十六章欲歙固张/138
第三十七章道恒无为/140
德经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146
第三十九章下为高基/152
第四十章无中生有/155
第四十一章善贷且成/158
第四十二章物损而益/160
第四十三章不言之教/164
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166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170
第四十六章知足常足/174
第四十七章不行而知/177
第四十八章为道损/180
第四十九章善者吾善/184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190
第五十一章尊道贵德/195
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199
第五十三章盗竽非道/203
第五十四章善抱不脱/207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212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216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220
第五十祸相倚/223
第五十九章治人尚啬/227
第六十章以道治国/230
第六十一章大者宜下/234
第六十二章万物之奥/237
第六十三章能成其大/242
第六十四章无为无败/250
第六十五章善为道者/257
第六十六章莫能与争/260
第六十七章我有之宝/264
第六十八章不争之德/268
第六十九章哀者胜矣/275
第七十章被褐怀玉/278
第七十一章以其病病/282
第七十二章自爱不贵/287
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290
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294
第七十五章无以生为/296
第七十六章强大处下/299
第七十七章不欲见贤/302
第七十八章柔之胜刚/305
第七十九章道与善人/307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310
第八十一章善者不辩/313

内容简介:

道德经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的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科学、等等方面。

精彩内容:

老子的章是全书纲。道是老子哲学中一个核心概念,道字在老子一书中出现达七十余次之多。概括而言其含义有以下三种:作为宇宙之本原的道和作为自然之规律的道,还有一种是作为人事之法则。三者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作为宇宙本原的道在天地万物产生之后,体现为自然规律之道,而自然规律之道落实到人的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人事法则的道。反之亦然。在老子一书中,同一道字在不同语境下含义不尽相同,但并非截然不同,因为这几种含义间本相互依存,互为表里。道的概念在老子哲学中具有纲领核心地位,既体现形而上的意义,又体现形而下的现实意义,具有极为深邃的内涵与广阔外延,涵括了宇宙万物的基本法则。老子一书蕴藏极为渊深的智慧,名言警句俯拾皆是。尤其开端那句“道’可道,非常‘道””为人们所耳熟能详。但尽管能说出,可真正理解其含义的却少之又少。人们之所以记住它,也因为这句读起来顺畅、简洁,有点像顺溜;当然也因为这句话玄妙,令人不能一目了然,而正是这种玄妙感吸引了一部分人的兴趣。尽管不知道它说的是什么,但却很喜欢去引用它。这句话从字面上看极其简单:“道’可道,非常‘道’”,仅仅六个字,而道字出现了三次。三个道字中,个道和第三个道含义相同,是作为老子哲学核心概念的道;而第二个道则是普通意义上的“说出、表达”的意思。我们读这句话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非常”与现代汉语里的“非常”是不同的,它不是一个词,而是“非”和“常”两个词。“非”很好理解,即不是的意思,这与现代汉语是相同的。“常”字在老子中本来写作“恒”,但为避汉文帝刘恒之名讳,“非恒‘道’”被改成了“非常‘道’”。如果还原为“非恒‘道’”更容易理解。“常”跟“恒”的意思相同。所谓的““道’可道,非紫‘道”,也是说,可以用语言表述的道不是永恒、的道。而这所谓永恒、的道又指的是什么呢?它指的是宇宙的本体,是世间万物的由来,是了具体的道理和规律的根本、的道。正因为此,老子才说这样的道是不可言说的。在这一句中,“名”这个词也出现了三次,有两种含义:个“名”和第三个“名”是老子的哲学概念,而第二个“名”是命名的意思。作为哲学概念的“名”,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道的呈现形态,或者可以在通俗的层面上理解为事物的各种样态。“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说:那些能命名的事物样态,都不是永恒的样态。为什么老子说“可名之名”不是“常名”呢?其实,老子在这句话中提出了永恒的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很容易衰朽,例如人们常说的“昙花一现”,还有朝生暮死的蜉蝣等等;而另外也有些事物存在的时间极为长久,比如说动物界的龟能存活数百年。但曹有诗云:“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也是说龟虽然很长寿,但会有的。生命体是这样,而非生命的物质,其存在时间也有着长短之别。比如烟花,美丽无比,却只能瞬间存在;而钻石恒久远的特受到人们的喜爱。但钻石的存在是恒久的吗?现代科学证明,地球的生成时间距今大约为46亿年,它不仅有着自己生成的时间,同样也会有自己灭亡的时间,尽管这一时间对于人类来说十分的漫长,但地球的毁灭却是一个必然的事实。既然地球都会有毁灭的,地球上的钻石又怎么会恒呢?有生必有死,这是宇宙万物的必然规律,没有什么可以例外。那么,是不是说宇宙没有永恒的存在了呢?并非如此。但这种永恒的存在绝非某种具体事物,它是不能被说出来的,因此老子才说:“名可名,非常名。”老子所谓的“名可名,非常名”,指的不仅仅是事物的形体不会永恒存在,同时也是说事物的价值也并非是恒久的。道理很简单,事物本身都不存在了,它的价值又如何存留呢?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