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通释 (春秋)孔子
  • 论语通释 (春秋)孔子
  • 论语通释 (春秋)孔子
  • 论语通释 (春秋)孔子
  • 论语通释 (春秋)孔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论语通释 (春秋)孔子

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7.9 1.4折 58 九五品

库存2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春秋)孔子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28960

出版时间2014-07

装帧其他

开本16

定价58元

货号702_9787512628960

上书时间2024-06-22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正版特价书籍
商品描述
目录:

学而篇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篇第十一
渊篇第十二·



内容简介:

论语通译是一部哲学书籍,作品以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为主线,通过注释及译注,辅助青文言文阅读,使读者快的时间了解文字的背景、思想,开阔青的眼界和见识,是研究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作品。

精彩内容:

学什么,怎样学学可以使人成长,使人进步,使人快乐,使人睿智,使人过上的子关于学的意义,谁都能说上一箩筐,也不必再赘述了。倒是那学什么、怎么学的大深意,却是很有必要说上一说的。“学而时之”个“学”指的是学。那么,学的内容是什么呢?是学问。许多人把学问当作知识,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大千世界,知识海量,如果把学问当作知识,那恐怕一辈子什么都不用干了,只做够了。尽管哲人说,学无止境,生命不息,学不止,但也要有选择地学。细读论语全书,我们不难发现,孔子所说的“学问”既不是指文学水的高超,也不是指知识渊博,而是指做人做事的学问——做人到位,做事正确。做人做事的学问不是在书斋里形成的,也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常的生活中,在做事、交友、为政、经商、治家乃至穿衣吃饭、打扫卫生等这些具体的社会活动中养成的。这是“学而时之”的“”——学问的获得,既需要上述的实践,更需要不断地反思,随时随地提醒自己改正错误与不足,提高修养。这种人格的培养,是一种行为的得。没有持之以恒的反复磨砺,是很难形成的。进德修身,通常而言,是与自己的不良气作斗争,是痛苦的事情,但是在孔子看来却充满了“悦”和“乐”,有着无限的乐趣——因为个人修养的提高乃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是运用自己的心灵对自然和社会规律进行理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快乐。“乐感”是人外在行为收效内化后的情绪体验,这一情感历程无疑是寂寞的。难怪李白曾有诗言“古来圣贤皆寂寞”,一语道破了做学问的境况。这一点,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概莫能外,中国的孔子、庄子,西方的苏格拉底、叔本华、马克思无不寂寞一生。所以,如果真心向学,要有耐得住寂寞的精神,否则谈。真正做学问的人,活着的时候,很可能没一个人了解他,有时甚至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之后,人们才会认识到其思想的价值。不要说圣贤,是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常常感叹,了解自己的人太少了。可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圣贤也是人,身处无边的寂寞中,多么期望能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千秋大业,与他谈论道德学问,和他有着强烈共鸣,能够与其砥砺互进,那是何等的欣慰和快乐呀!于是,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家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然而,这样的知己很难得,有时可能一辈子都碰不到一个。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怎么办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处世交友都是人生要义,当以人和为乐事,“人不知而不愠”才是为人为学的高境界。普通人遇到困难,遭到挫败,或被人误解时,往往满腹怨气,怨天尤人。而一个道德学问精深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通常会反思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会遭遇困境,自己哪些地方没做好,该如何改进等。自持仁心,不断进德修身,自己的心灵会充实、圆满,并终获得。所以,人的一生,关键是自知自立。自己是否,取决于自己,不在外人如何评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