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 法学理论 张少林
  • 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 法学理论 张少林
  • 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 法学理论 张少林
  • 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 法学理论 张少林
  • 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 法学理论 张少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 法学理论 张少林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25.3 4.5折 56 全新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少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83254

出版时间2015-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页数311页

字数279千字

定价56元

货号119_9787511883254

上书时间2024-06-22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章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的界定 
节被害人行为的界定与比较 
一、刑事被害人的含义和特征 
二、被害人行为的含义 
三、刑法中被害人行为与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行为的比较 
第二节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的界定和范围 
一、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的界定 
二、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的范围 
第三节研究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的价值和方法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被害人行为的成立、分类与地位 
节被害人行为的成立要件 
一、行为的主体 
二、行为的对象和客体 
三、主观方面 
四、客观方面 
第二节被害人行为的范围和具体分类 
一、被害人行为的范围 
二、被害人行为的具体分类 
第三节被害人行为的质 
一、刑事法律行为 
二、被害人行为的双重质 
三、被害人行为与行为人行为、犯罪结果的关系 
第四节被害人行为的地位 
一、刑事法律关系中的被害人行为 
二、以行为人行为为中心的被害人行为 
第三章被害人同意行为的刑法意义 
节被害人同意行为的成立要件 
一、同意主体的适格 
二、所同意权益的个人 
三、同意行为的真实 
四、同意行为的针对 
第二节中外关于被害人同意行为的规定 
一、国外关于被害人同意行为的规定 
二、我国关于被害人同意行为的规定 
三、境外关于被害人同意行为规定的比较 
第三节被害人同意行为的效力依据 
一、学界关于效力依据的学说 
二、实体权益处分理论 
三、干预理论 
第四节实在同意行为定罪上的意义 
一、实在同意的刑法意义 
二、虚同意的刑法意义 
三、同意行为中的认识错误 
四、其他有关同意行为的刑法意义 
五、一般医疗行为中的被害人同意 
六、器官移植中的被害人同意 
七、人体实验中的被害人同意 
第五节实在同意行为量刑上的意义 
一、经被害人同意的剥夺生命行为 
二、经被害人同意的严重伤害行为 
三、拐妇女、罪中的被害人同意 
第六节推定同意的刑法意义 
一、推定同意的类型与区别 
二、推定同意的判断标准 
三、推定同意的效力依据 
四、关于推定同意刑法意义的探讨 
第七节我国被害人同意行为的立法构想 
第四章被害人过错行为之刑法意义 
节被害人过错行为的含义与成立要件 
一、被害人过错行为的含义 
二、犯罪学上被害人过错与刑法学上被害人过错行为的关系 
三、诈骗罪中的被害人过错 
四、被害人过错行为的成立要件 
第二节中外关于被害人过错行为的规定 
一、国外关于被害人过错行为的规定 
二、我国关于被害人过错行为的规定 
第三节被害人过错行为的效力依据 
一、关于效力依据的学说及其评析 
二、责任减轻理论 
第四节被害人过错行为对定罪量刑的影响 
一、被害人过错行为影响定罪量刑的实证分析 
二、被害人过错行为定罪上的意义 
三、被害人过错行为量刑上的意义 
第五节我国被害人过错行为的立法构想 
一、立法必要 
二、立法构想 
第五章被害人谅解行为之刑法意义 
节被害人谅解行为的界定、特征和种类 
一、被害人谅解行为的界定 
二、被害人谅解行为的成立要件 
三、被害人谅解行为的种类及其区别 
四、被害人谅解行为的分类 
第二节中外关于被害人谅解行为的规定 
一、关于出于谅解不追究行为的规定 
二、关于单方谅解行为、刑事和解的规定 
第三节被害人谅解行为的效力依据 
一、关于被害人谅解行为效力依据的学说及评价 
二、程序主体理论 
三、恢复理论 
四、刑法谦抑理论 
第四节关于被害人谅解行为刑法意义的探讨 
一、出于谅解不追究行为的刑法意义 
二、单方谅解行为的刑法意义 
三、刑事和解的刑法意义 
第五节我国被害人谅解行为的立法构想 
结语 
参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的研究,旨在引起刑法学界对被害人问题的重视,拓展刑法学理论的研究领域,也希冀工作人员在处理相关刑事案件时,不仅关注行为人的行为,也同时虑被害人的行为,尊重被害人的主体地位,全面虑犯罪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对行为人的行为作出准确的刑法评价。

作者简介:

张少林,1968年生,江西万载人,诉讼法学硕士,刑法学博士,现为上海市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上海市法学会理事,第五届上海市中青年法学家,第三届、第四届上海检察业务专家,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复旦大学研究中心、苏州大学检察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先后在上海市检察院二分院研究室、嘉定区检察院(挂职检察长助理,协管侦监、公诉)t作,参与了有名的“1115大火案”的。在法学研究、法学家、刑丛、诉讼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13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诉讼法学转载。代表作:硕士刑事庭审认证规则研究全文发表于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3万多字)。作为主要执笔人完成高检察院、上海市检察官协会重点课题10余项。
主要著作有:个人独著刑事证据的运用(2003年),合著刑事证明方法与(2008年、2012年),审查据审查与判断要点(2011年),参著诉讼法专论、体系刑法学等8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