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词选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 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注
  • 唐宋词选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 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注
  • 唐宋词选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 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注
  • 唐宋词选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 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注
  • 唐宋词选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 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宋词选 中国古典小说、诗词 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注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30.7 5.5折 56 全新

库存2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注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61645

出版时间1981-01

装帧其他

开本32

页数528页

定价56元

货号300_9787020161645

上书时间2024-06-21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敦煌曲子词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

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

李白

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

忆秦娥(箫声咽)

刘长卿

谪仙怨(晴川落初低)

张志和

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

韦应物

调笑(胡马)

刘禹锡

忆江南(春去也)

潇湘神(斑竹枝)

白居易

忆江南(江南好)

长相思(汴水流)

温庭筠

菩萨蛮(帘里玻璃枕)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更漏子(玉炉香)

梦江南(梳洗罢)

皇甫松

梦江南(兰烬落)

韦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谒金门(春雨足)

李晔

菩萨蛮(登楼遥望秦宫殿)

李存勗

忆仙姿(曾宴桃源仙洞)

张泌

浣溪沙(马上凝情忆旧游)

毛文锡

甘州遍(秋风紧)

牛希济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欧阳炯

南乡子(画舸停桡)

南乡子(岸远沙)

南乡子(洞谁家)

江城子(晚金陵岸草)

孙光宪

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

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

思帝乡(如何)

鹿虔扆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李珣

南乡子(归路近)

南乡子(携笼去)

南乡子(山果熟)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冯延巳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鹊踏枝(窗外寒鸡天欲曙)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鹊踏枝(几行云何处去)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谒金门(风乍起)

醉桃源(南园春半踏青时)

李璟

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煜

捣练子令(深院静)

清乐(别来春半)

望江南(多少恨)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徐昌图

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王禹偁

点绛唇(雨恨云愁)

钱惟演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潘阆

酒泉子(长忆观潮)

林逋

长相思(吴山青)

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

张先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竞)

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踏莎行(小径红稀)

菩萨蛮(高梧叶下秋光晚)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宋祁

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欧阳修

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踏莎行(候馆梅残)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

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双声子(晚天萧索)

望海潮(东南形胜)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王安石

桂枝香(登临送目)

晏几道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王观

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魏夫人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

苏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老夫聊发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浣溪沙(层层苘叶光)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洞仙歌(冰肌玉骨)

念奴娇()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水调歌头(落绣帘卷)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李之仪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张舜民

花声(木叶下君山)

孙浩然

离亭燕(江山如画)

黄裳

减字木兰花(红旗高举)

黄庭坚

念奴娇(断虹霁雨)

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

虞美人(天涯也有江南信)

清乐(春归何处)

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

秦观

望海潮(梅英疏淡)

水龙吟(小楼连苑横空)

满庭芳(山抹微云)

鹊桥仙(纤云弄巧)

踏莎行(雾失楼台)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行香子(树绕村庄)

贺铸

踏莎行(杨柳回塘)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六州歌头(侠气)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晁补之

摸鱼儿(买陂塘)

周邦彦

兰陵王(柳阴直)

苏幕遮(燎沉香)

六丑(正单衣试酒)

满庭芳(风老莺雏)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台(白玉楼高)

西河(佳丽地)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谢逸

千秋岁(楝花飘砌)

花心动(风里杨花)

苏过

点绛唇(新月娟娟)

万俟咏

忆秦娥(千里草)

司马槱

缕(家在钱塘江上住)

李重元

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

赵佶

燕山亭(裁剪冰绡)

蒋氏女

减字木兰花(朝云横度)

无名氏

御街行(霜风渐紧寒侵被)

叶梦得

八声甘州(故都迷岸草)

朱敦儒

浣溪沙(雨湿清明香火残)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李纲

六幺令(长江千里)

李清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如梦令(常记溪亭暮)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念奴娇(萧条庭院)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永遇乐(落熔金)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声声慢(寻寻觅觅)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吕本中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胡世将

酹江月(神州沉陆)

赵鼎

满江红(惨结秋阴)

洪皓

江梅引(天涯除馆忆江梅)

李弥逊

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

蝶恋花(百叠青山江一缕)

王以宁

水调歌头(大别我知友)

陈与义

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

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张元幹

石州慢(雨急云飞)

贺新郎(曳杖危楼去)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点绛唇(山暗秋云)

点绛唇(清夜沉沉)

瑞鹧鸪(白衣苍变浮云)

胡铨

好事近(富贵本无心)

岳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

满江红(遥望中原)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黄中辅

念奴娇(炎精中否)

陆游

钗头凤(红酥手)

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

汉宫春(羽箭雕弓)

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唐婉

钗头凤(世情薄)

范成大

鹧鸪天(休舞银貂小契丹)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张孝祥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水调歌头(濯足夜滩急)

念奴娇(洞庭青草)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

王炎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辛弃疾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念奴娇(野棠花落)

水调歌头(落塞尘起)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满江红(蜀道登天)

千年调(卮酒向人时)

丑奴儿(不识愁滋味)

清乐(茅檐低小)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

贺新郎(细把君诗说)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踏莎行(夜月楼台)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贺新郎(绿树听鹈)

永遇乐(千古江山)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祝英台近(宝钗分)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芽)

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

沁园春(杯汝前来)

陈亮

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念奴娇(危楼还望)

贺新郎(老去凭谁说)

刘过

沁园春(古岂无人)

沁园春(斗酒彘肩)

沁园春(万马不嘶)

贺新郎(弹铗西来路)

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朱淑真

谒金门(春已半)

眼儿媚(迟迟春弄轻柔)

蝶恋花(楼外垂杨千万缕)

姜夔

扬州慢(淮左名都)

点绛唇(燕雁无心)

暗香(旧时月)

疏影(苔枝缀玉)

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

刘仙伦

念奴娇(艅艎东下)

程珌

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戴复古

贺新郎(忆把金罍酒)

望江南(石屏老)

史达祖

绮罗香(做冷欺花)

双双燕(过春社了)

满江红(万水归阴)

刘学箕

贺新郎(往事何堪说)

王埜

西河(天下事)

曹豳

西河(事)

吴泳

上西(跨征鞍)

黄机

满江红(万灶貔貅)

严羽

满江红(近觚棱)

刘克庄

沁园春(何处相逢)

沁园春(一卷阴符)

昭君怨(曾看洛阳旧谱)

满江红(金甲琱戈)

贺新郎(北望神州路)

贺新郎(湛湛长空黑)

玉楼春(年年跃马长安市)

卜算子(片片蝶衣轻)

忆秦娥(梅谢了)

冯取洽

贺新郎(知彼须知此)

吴渊

念奴娇(我来牛渚)

李好古

江城子(沙浅草接天长)

清乐(清淮北去)

清乐(瓜州渡)

王澜

念奴娇(凭高远望)

吴潜

水调歌头(铁瓮古形势)

满江红(万里西风)

满江红(红玉阶前)

李曾伯

沁园春(水北洛南)

沁园春(天下奇观)

吴文英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唐多令(何处合成愁)

张绍文

酹江月(举杯呼月)

陈人杰

沁园春(为问杜鹃)

沁园春(诗不穷人)

沁园春(谁使神州)

沁园春(记上层楼)

沁园春(抚剑悲歌)

沁园春(我自无忧)

文及翁

贺新郎(一勺西湖水)

刘辰翁

柳梢青(铁马蒙毡)

兰陵王(送春去)

永遇乐(璧月初晴)

金缕曲(与客携壶去)

周密

闻鹊喜(天水碧)

一萼红(步深幽)

王奕

贺新郎(决眦斜阳里)

王清惠

满江红(太液芙蓉)

邓剡

酹江月(水天空阔)

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文天祥

酹江月(乾坤能大)

满江红(试问琵琶)

王沂孙

眉妩(渐新痕悬柳)

高阳台(残雪庭阴)

醴陵士人

一剪梅(宰相巍巍坐庙堂)

杨佥判

一剪梅(襄樊四载弄干戈)

徐君宝妻

满庭芳(汉上繁华)

蒋捷

贺新郎(渺渺啼鸦了)

贺新郎(深阁帘垂绣)

梅花引(白鸥问我泊孤舟)

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

虞美人(听雨歌楼上)

陈德武

水龙吟(东南名州)

张炎

南浦(波暖绿粼粼)

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清乐(辔摇衔铁)

内容简介:

有名学者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词作为文学样式之一,唐宋两代是词的创作很繁荣的时代。本书则是对唐宋时期经典词作的选注,共选入的唐宋词312首,唐五代词56首,北宋89首,南宋167首。在作品的去取上,首先注重思想内容较好、艺术成较高、情调基本建康的作品,并兼顾到各个流派、各种风格的代表作,使读者对这一时期的词作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作者简介:

文学院研究所是1953年成立的专业的文学研究机构,很初属于北京大学,后划归学院,1976年划归会科学院。所内聚集了大批品质学者。该所组织撰写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和中国文学史等书,是在学术界和读者群中影响力很大的著作。

精彩书评:

寂寞的名山事业——纪念“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面世六十年
(作者:尚晓岚)

很近,红楼梦的作者署名忽然成了热门话题,“无名氏续”挑战了高鹗作为续书者的“常识”。实际上,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署名早在2008年已发生变动,此后一直延续,如今竟随着“四大名著珍藏版”的推出发酵成了“新闻”。
    古典文学的研究和出版,或许是这般“炒冷饭”的事业。年复一年,修订、再版、加印,署名也好校注也罢,即使细小变化的背后,都可能有大量研究成果甚至学术争论,但读者和媒体对此并不敏感,能像红楼梦署名这样传播开的,极少。正是这寂寞的事业,构筑了传统与经典的坚固大厦。
    在红楼梦署名问题沸沸扬扬之际,人文社悄然推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版辑。实际上,该社的“四大名著”,按传统亦属于这套丛书,数十年来堪称很通行、读者认知度很高的版本。古典文学的阅读,绕不开读本丛书,而丛书的故事,要从六十年前讲起。
    在那个时代,古籍整理面向普通读者
    朝内大街166号,人文社所在地,破旧得令人倍感亲切。在书和资料足以把人埋起来的古典编辑室,青阅读记者看到了一份1958年9月的油印材料——文学出版社五年出版规划草案(中国古典部分),内容是三套古典文学书系的选目和基本方针,其中包括“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涵盖历代的诗词文曲小说等等,共五十种,还详细列出了丛书序言或后记的写作要求。

    “读本丛书,是请有影响力的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学目前很有代表的作家作品进行编选、标点、注释。所谓‘读本’,是以大众普及为目的,供大家阅读用的一个版本。”长期主持古典部工作的人文社副编辑周绚隆说,“1958年,读本丛书被正式命名,它的历史还可以向前追溯。”
    1951年,冯雪峰主持创建人文社,从招纳了一批高水的专家学者,古典部主任是聂绀弩,还有王利器、顾学颉、陈迩冬、舒芜、周绍良、周汝昌等等。建社初期,为满足社会上对古籍的需要,先是快速影印了一批书。“那时候图书馆的宋元善本很容易借出来,我们的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等等都是根据宋版书影印的。”与此同时,社里开始规划和推进古籍的整理出版。
    “1952年我们出版了七十一回本水浒,影响特别大,它实际上标志着新中国整理出版古籍的开始。”周绚隆说。在那个时代,古籍整理不是学界的自说自话,而是面向读者的,要选择很好的底本,加新式标点,校勘注释,形成一个可供普及的版本,“供给广大群众阅读”。1958年是出版目前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不仅人文社做出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丛书”“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的详尽规划,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也在这一年启动,甚至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的规划也可追溯至这一年。回望之下,不让人油然而生敬意,在那个并不富裕的时代,和出版体现出非凡的责任和气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不是一句空话。
    选家和编辑的水,造了经典版本
    读本丛书,除了几部长篇小说和名剧,多数是选本,不仅要点校,还要求编选精当,注释准确。所以选家的眼光和水很重要。对此,人文社有一个机制,周绚隆概括为:“,谁值得做;第二,谁能做。”是说,先敲定经典作家作品,再据此寻找能够胜任的编选者,没有合适的人先放下,绝不凑合。有些作品,社内编辑水很高,自己做了,像顾学颉的元人杂剧选、陈迩冬的苏轼诗选苏轼词选等;还有很多书是在范围内选人,皆为一时俊彦,像马茂元的楚辞选、王伯祥的史记选、萧涤非的杜甫诗选注、钱锺书的宋诗选注、夏承焘和张璋的金元明清词选等等,现在看都是很经典的选本。读本丛书的早期版本是很多读书人的心头挚爱,它们手工绘图、书法题签、书卷气十足的装帧设计,也备受称道。
    人文社早年有一个惯,为了维护品牌的严肃,很多书初版都用副牌社的名义,经过读者和社会检验后才能纳入“文学出版社”旗下,像红楼梦在五十年代很初是用副牌“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印行的。读本丛书的入选标准很好严格,1958年仅有余冠英的汉魏六朝诗选、钱锺书的宋诗选注等数种列入丛书。这个规矩延续下来,直到,只有经过读者和市场检验的书,才能戴上“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的冠冕,之前一概先以单品种面世。
    老一辈学者,怎样为了这套书殚精竭虑,学者型的编辑,怎样一字一词地校改,双方怎样反复沟通琢磨,留下许多事迹。记者在编辑部看到一册七十年代杜甫诗选注的校样,上面写满了编辑戴鸿森先生的随文批注,以及编选者萧涤非先生的答复,两人切磋商改,细致入微,水极高。古典编辑室的李俊仔细研读过这份校样,他说:“细读这些批注文字,戴、萧二人商榷学术的画面仿佛映现在眼前。那时‘’结束不久,百废待兴,学术研究在回归正轨的道路上谨慎探索,该怎么走?能迈多大步?尚未可知,而这本校样正是当年留下的足迹。”
    古籍出版和一般图书不同,即使出版了,工作也未结束。钱锺书的宋诗选注1958年面世,记者在编辑部看到一封杨绛先生的书信,是钱先生去世后,她逐条订正宋诗选注的排印讹误。李俊编辑则用“此恨绵绵无绝期”来形容他改校样的感受——这句诗里的“恨”,是遗憾之意。造一个经典版本,需要不断修订打磨,改正讹误,补充新的研究成果,一本书经过几代人之手,历时数十年,并不罕见。只要有需求,严格来说没有终结之时。古籍出版所蕴含的精神,一如那部讲述编纂辞书的本电影编舟记,精益求精,琐细淡,无论怎样施以审美的目光,终究是寂寞的。
    当代人做选本,有自己的优势
    “”之前,列入读本丛书的书有十二种。据周绚隆介绍,丛书的出版在“”中放缓,但并未中断。“”后,古籍出版迎来新局面,读本丛书也在八十年代初呈现蓬勃之势。一批在“”中被搁置延误的书出版了,重新活跃的学术界贡献了一批新成果,还有一批作品进行了全面修订——像通行的人文版红楼梦是这一时期面世的。
    近些年,读本丛书在不断地扩充和发展,一批唐宋以后的文选和诗选陆续加入。周绚隆概括为:“断的补齐,个别版本替换,有问题的修订。”古典编辑室重整规划,丛书下设三个系列:一是四大名著;二是历代诗选,如今从先秦诗选到清诗选已出齐;三是断代文选,有唐文选明文选清文选等。三个系列加上已有的词选、曲选、四大名剧等,结构更为衡。
    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等几个选本很有名,如今由于版权原因,已不在读本丛书之列,诗经选更替为褚斌杰先生的选本。至于增补新书必然涉及的编选者问题,周绚隆说,要选择在某一领域有长期投入和深度积累的学者,“我们要避开那些特别忙的学术达人,掌握各种资源的学术组织者,他们是不会给你好好干的。”
    周绚隆认为,今人编选古籍,借助电脑和网络技术,能掌握和利用海量信息,学术研究几十年来也有长足的发展,对作家作品和版本的研究大大细化,与纯粹靠记忆和学养的前辈学者相比,这些都是优势。“但我们的专注程度不如老一辈。另外,现在借助各种工具,互相参,选本的独特不如过去那么鲜明。不过,选家的个和经典之间未必都是同步的,首先我们还是要追求经典,不要遗漏重要作品,希望在保证经典的情况下有独特。”
    人们阅读古籍的能力普遍不如以前
    如今,读本丛书面临着新环境,大力推动传统的复兴,读者自发的兴趣和热情也在升温。“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明显感觉经典文学的经典版本,在持续回升。”周绚隆介绍说,去年人文社的“四大名著”均都过了五十万套,业绩超出以往。而刚面世不久的读本丛书典藏版辑印了5000套,很快加印了。“如果是2000年前后,印5000想掉,要费很长时间。”
    周绚隆觉得,随着网络的普及,读者对古典文学纸质书的依赖一度有所下降,“但是现在明显感觉到,读者重新开始关注有品质、有品牌的东西。我们再版读本丛书,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市场判断。”不过,他并不一味乐观,“必须承认,古典文学在全民阅读中的占比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