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行 中国现当代文学 李幼谦
  • 女儿行 中国现当代文学 李幼谦
  • 女儿行 中国现当代文学 李幼谦
  • 女儿行 中国现当代文学 李幼谦
  • 女儿行 中国现当代文学 李幼谦
  • 女儿行 中国现当代文学 李幼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女儿行 中国现当代文学 李幼谦

正版书籍 支持7天无理由

10.5 2.1折 49.8 九五品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幼谦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7740439

出版时间202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页数320页

字数260千字

定价49.8元

货号104_9787547740439

上书时间2024-06-12

典则俊雅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正版特价书籍
商品描述
目录:

升学试

我要读书

突然定亲

表姐跳塘

哥哥结婚

金榜题名

他们相见

纪念活动

表姐探夫

尊师缴费

哥哥被聘

老师吐血

突遭匪祸

哥哥回家

香消玉殒

特大喜讯

父亲遇害

强制休学

偷偷入学

公开退婚

去找哥哥

兄妹重逢

参加组织

参加游行

倾向

张贴

光荣入党

奔向光明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长篇小说。讲述了1947年春,主人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取了县女中。但兄妹都必须听从父亲的安排。主人公要和丁家宝订婚,由他家开药铺的钱供养她上学;哥哥违心地娶了她表妹蓝叶,嫂子留在家里照顾父亲,主人公才能够上学。发现丁家宝抽,气得主人公甩掉他资助的银元,与他离婚。在进步老师和的帮助下,上了师范。参加了进步的组织,印,刷标语,学唱歌曲,联络了一些大学进步组织,参加他们的运动。根据地要在大中组织力量,迎接的解放。接受主人公入党。主人公由一个反抗包办婚姻的弱女子,走上了道路,奔向了光明!

作者简介:

    李幼谦,女,重庆合川人,中国散文家协会及散文学会会员,安徽芜湖市作家协会名誉。发表过三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抗婚倾城红间岛铁骑卧底中将救赎,在迷雾中钓鱼城的乱世佳人鲁智深七部,散文集踏歌而行独步天下君子如茶叶落花开关情一个老饕的美食五本。

精彩内容:

    看到女子中学(简称“女中”)的招牌,我全身瘫软了,拼尽挪动身子,到了门边,用巴掌抹去满脸的雨水、汗水、泪水,本来想再歇一会儿的,可听不到一点声音——大事不好!是不是试已经开始了?我一个激灵站起身,想去,门槛太高,两手撑着才能翻过去。
    还没站稳,一个沉闷的声音响起:谁叫来的?我扒开贴在脑门上的头发,才看见,右侧的门房站着个老头儿,对着我吹胡子瞪眼。
    来试的。我清清嗓子,赶紧声明。
    什么?开十几分钟了,哪有你这样的?
    给我出去!看门的老头儿训斥着。
    不看也知道,我像个小乞丐:头发湿漉漉的,全粘在脸四周,青布棉袄没罩衫,被雨雪淋湿,不断地向下滴水,裤子和布鞋糊满泥巴,走到哪里都湿一片
    父亲说,让我读到小学,已经是开明的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再多也是要嫁人的,根本不需要上中学。是哥哥偷偷给我报了名,我半夜起身,悄悄出门,想不到还是迟到了。我苦苦哀求,说家住金子镇,离这里有30多里路,天没亮我出门,又是雨,又是雪,又是风,斗笠被吹跑了,都没时间去捡,路上摔了一跤,我也没哭;风雪逼着我后退,我都没退,紧赶慢赶,怎么还是迟到了?不让我试,不是白跑一趟了吗?
    我蜷缩在大门一侧,泪水涌出了眼窝。
    老人心软,哄我不要哭,去求求老师,看他们能不能放场。我忍住哭泣,向他鞠了一躬,跌跌撞撞往里跑,顺着墙上的箭头,过了几道门,被两个女老师拦阻了。
    我急忙证明我是生,从棉衣下取出一条布袋,又从布袋里掏出了稿纸,还有木头做的文具盒,即使有棉衣挡着,里面的准证还是被打湿了。她们互相望望,什么话也不说。难道怀疑我不上?我流利地背了一首唐诗,又说,鸡兔同笼的算学也难不倒我她们这才打断了我的表演,说哪怕真的是生,开20分钟,也要取消试资格的。
    听说不准参加试了,我哇的一声放声大哭。几个场门打开,老师伸头出来呵斥,说哪来的野丫头干扰试。一个女老师拖我,我不走,另一个女老师劝我,我不听,带着乡村孩子的糊涂、胆大,干脆又蹦又跳,又哭又闹。四合院当中,一间办公室门打开,出来个富态的中年妇女,神情威严地问情况。
    边廊上有一间教室也打开了门,出来个女老师,披着卷曲的长发,戴着眼镜,用很好听的声音对富态的女人说:校长,这,可能是我们场的金世风同学,山区来的,路远迟到了。
    校长摇摇头,拖我走的人立即放了手。
    我连忙站起来喊:校长,鸡叫头遍我出门了,走到现在,不是存心迟到,不信,你看我早饭还没吃    我掏出一包已经被雨水泡涨的锅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动容,那女人戚戚的神态使我看到了希望。她问我为什么要来上中学。我马上回答:女孩子读书才能自强自立,有了知识,才能服务社会。
    她又问我家里是不是同意。我毫不犹豫地扯谎:全家都同意,他们说女中不要紧,全是女同学,不会被男同学拐跑。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