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
  • 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
  • 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
  • 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
  • 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
  • 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
  • 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
  • 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

30400 8.0折 38000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详

出版社线装书局

ISBN9787512009806

出版时间2013-10

印刷时间2013-10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其他

定价38000元

上书时间2019-07-03

圣品书院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观念中。

      随着儒家之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定于一尊,历代学者纷纷为诸经作注解。其中,汉朝及稍后的学者们做了大量的注释工作,人们称之为注或笺。唐宋时期,由于时间 久远,人们对汉代的注释也难于理解了。于是一些学者不仅注解经传的正文,而且对前人的旧注也进行解释和阐发,习惯上就称之为“疏”或“正义”。历代解释十 三经的著作很多。南宋以前,注和疏本来都是单独成书的,南宋时始合刻在一起。南宋绍熙年间始有汇集唐宋之前最具权威性的“十三经”注、疏的合刊本,形成一 整套经书及其注文,称为《十三经注疏》。

      其中,南宋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所载建本附释音注疏本,称“宋十行本”。其版由元入明,递有修补。明嘉靖中据十行本重刻,称“闽本”;万历中又据闽本重 刻,称“明监本”;崇祯中毛晋汲古阁又据明监本重刻,称“毛本”。清代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刻《十三经注疏》附《考证》,称“殿本”;嘉庆二十一年 (1816)由阮元主持的南昌学堂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称“阮元本”。清代武英殿大量刊刻书籍,使用雕刻及活字制版,并多用特制的开化纸印刷,字体秀丽工整,版面完善精美,书品甚高。清乾隆四年(1739)刊刻的《十三经注疏》,采用明监本,与嘉庆年间的阮元本《十三经注疏》有诸多不同之处,有其自身特色和价值。

      第一,经文、注文、释文(又称“音义”)、疏文四项内容俱全无缺的刻本,只有清乾隆武英殿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一种,可谓开拓之举。乾隆时期纂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荟要》,其中的《十三经注疏》就是据武英殿本校写的。

      第二,武英殿本第一次为《十三经注疏》全文施加断句,这也是一个开拓之举。历史上经书的版本有加句读的,但疏文则从未有断句的,有之从殿本始。由于殿本流传不广,甚至有的当代古籍整理工作者也不了解殿本的这一贡献,认为历史上没有为疏文断句的,因此也就谈不上利用武英殿本的这一学术成果。

      第三,武英殿本每卷之后附有“考证”,在《十三经注疏》刊刻史上应当是首开其例。殿本的“考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字校勘,就是后来的《校勘记》;二是内容诠释。

      第四,武英殿本校勘认真,改正了以往不少错误,是错误较少的一个版本。

      第五,武英殿本刊刻精工,为清内府刻本的代表之一。殿本用十分规范的宋体字刊刻上版,笔画粗细适中,墨色均匀,印本清朗,赏心悦目。

      乾隆武英殿本《十三经注疏》有多方面的优点,为他本所不及,但自从乾隆时期刊行以来只有同治十年广东书局重刊流传。长期以来,这部善本流传不广,实为古籍界的遗憾。此次使用天津图书馆馆藏武英殿本原版原大影印,一方面能还原殿本原貌,另一方面为海内外经学、版本学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研究素材,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儒学研究不断深入的今天,出版武英殿本能够提供一个新的参校版本,为下一步的点校、勘误等工作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次据底本用宣纸原大影印,手工线装,16函100册,尽显中国传统线装文化特色,极具收藏价值。

      武英殿刻本是清代宫中刻书初承明内府经厂之余绪。康熙十九年(1680)始,在西华门内武英殿设立刻书机构,专门负责内府图书的雕刻、印刷、装潢事宜。康熙四十三年(170 4)武英殿开馆校刻《佩文韵府》,从此成为内府常开的修书印书机构,是清帝的御用出版机构,殿本也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官刻本。在长达200余年的历史中, 武英殿先后刊行书籍数百种,此即“武英殿刻本”(简称“殿本”)的由来。

      殿版书印刷精美、刊刻细致,在图书的种类和质量上都超越了以前各代,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清代文化的高度发展。在系统整理、保存古籍和清代国家文献档案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与前代内府相比,殿本独具风格特色,刻书内容广,涉及经学、小学、数学、乐律、文学、艺术、目录、金石等门类的著作,集中反映了当时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水平;刻书质量高,开精写、精校、精刊之风,且刻画和套印技术超越前人。如《万寿盛典》刻本,绘制了大典的宏伟场面、众多人物。《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中三十六幅山水版画精妙绝伦,套印有双色、三色及五色。

      殿本是供皇帝欣赏把玩的艺术品,浓郁的“官气”反映了皇家雍容华贵的气派,工艺精湛,用料讲究,不惜工本。这是与皇帝本人的艺术修养和皇室强大的经济基础分不开的,折射出光彩耀眼的宫廷文化特征。另外,殿本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阶级倾向,有些古书上的文字被别有用心地删改,这是殿本一弊。殿本多用开化纸, 书品宽大,印刷墨色之光泽莫不尽善尽美,书名大多冠有“钦定”、“御纂”等字样,对抬头和避讳上的要求甚为严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