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器分析(白玲)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仪器分析(白玲)

5.87 1.2折 48 八五品

库存147件

重庆沙坪坝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文杰 主编;白玲;郭会时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9787122358325

上书时间2024-01-0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正版旧书外观八成新左右里面部分笔记内容完好无损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文杰 主编;白玲;郭会时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12
  • 版次 1
  • ISBN 9787122358325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8页
  • 字数 1千字
【内容简介】
全书共十八章,内容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和库仑分析法、伏安法和极谱法、电导分析法和电分析化学的新进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等。介绍了上述各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此外,还介绍了计算机在分析仪器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
白玲,江西农业大学理学院,教授,白玲,女,1964年出生,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莱斯大学访问学者,任江西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现代仪器分析》、《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及《环境污染物分析监测》等和研究生《高等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前沿》等课程教学,研究方向为分析化学和环境工程等领域。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环保厅科技项目、省火炬计划课题、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和省教研课题等10余项;以第 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正式发表SCI等论文48篇;主编或副主编国 家 级及省 部 级等化学类规划教材如:《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共计22部;连续2年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聂涛和卢双双同学分别荣获2015年和2016年江西省优 秀硕士学位论文;获省级优 秀教材二等奖2项,省级和校级优 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荣获江西省从教30周年荣誉证书。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仪器分析法及其特点1

1.1.1分析化学的发展和仪器分析的产生1

1.1.2仪器分析法的特点2

1.1.3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关系3

1.1.4仪器分析的作用和应用领域3

1.1.5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4

1.2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4

1.3分析仪器5

1.3.1分析仪器的组成5

1.3.2分析仪器的性能指标6

1.4分析方法的选择7

思考题与习题8

第2章光谱分析法引论9

2.1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9

2.1.1发射光谱法9

2.1.2吸收光谱法9

2.1.3散射光谱法10

2.2电磁辐射及电磁波谱10

2.2.1电磁辐射的波动性10

2.2.2电磁辐射的微粒性11

2.2.3电磁波谱11

2.3光谱法仪器12

2.3.1光源12

2.3.2单色器14

2.3.3吸收池18

2.3.4检测器18

2.3.5读出装置20

思考题与习题21

第3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3

3.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3

3.1.1分子吸收光谱的形成23

3.1.2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24

3.1.3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26

3.1.4紫外-可见光谱中的一些常用术语26

3.1.5影响紫外-可见光谱的因素27

3.2吸收光谱的测量——朗伯-比耳定律28

3.2.1透射比和吸光度28

3.2.2朗伯-比耳定律28

3.2.3吸光系数29

3.2.4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29

3.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0

3.3.1主要组成部件30

3.3.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31

3.3.3分光光度计的校正32

3.4分析条件的选择33

3.4.1仪器测量条件33

3.4.2反应条件的选择33

3.4.3参比溶液的选择36

3.4.4干扰及消除方法37

3.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37

3.5.1定性分析37

3.5.2结构分析41

3.5.3定量分析42

3.5.4络合物组成的测定45

3.5.5酸碱离解常数的测定46

3.5.6应用实例47

思考题与习题48

第4章红外吸收光谱法50

4.1概述50

4.1.1红外区的划分及主要应用50

4.1.2红外吸收光谱法的特点51

4.1.3红外吸收光谱图的表示方法52

4.2基本原理52

4.2.1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52

4.2.2分子的振动53

4.3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57

4.3.1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58

4.3.2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65

4.4红外光谱仪器67

4.4.1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68

4.4.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70

4.4.3非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71

4.5试样的处理和制备71

4.5.1红外光谱法对试样的要求71

4.5.2制样的方法72

4.6红外光谱法的应用72

4.6.1定性分析73

4.6.2定量分析75

4.6.3红外光谱法的应用76

4.6.4红外光谱硬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78

4.6.5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78

4.6.6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79

4.6.7FTIR与其他技术联用79

思考题与习题80

第5章分子发光分析法82

5.1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法82

5.1.1基本原理82

5.1.2荧光和磷光分析仪器88

5.1.3分子荧光定量分析方法90

5.1.4分子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91

5.1.5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应用92

5.1.6磷光分析法的应用93

5.2化学发光分析法94

5.2.1基本原理94

5.2.2化学发光反应的类型95

5.2.3测量仪器96

5.2.4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应用96

思考题与习题97

第6章原子发射光谱法99

6.1概述99

6.2基本原理100

6.2.1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100

6.2.2原子能级与能级图101

6.2.3谱线强度102

6.2.4谱线的自吸与自蚀103

6.3仪器103

6.3.1光源103

6.3.2试样引入激发光源的方法107

6.3.3试样的蒸发与光谱的激发108

6.3.4光谱添加剂109

6.3.5分光仪109

6.3.6检测器109

6.3.7光谱仪110

6.4背景的扣除和基体效应的影响115

6.4.1背景的来源115

6.4.2背景的扣除115

6.4.3基体效应的影响115

6.5分析方法115

6.5.1光谱定性分析115

6.5.2光谱半定量分析117

6.5.3光谱定量分析117

6.6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119

6.6.1应用领域119

6.6.2应用实例119

思考题与习题119

第7章原子吸收光谱法121

7.1概述121

7.2基本原理121

7.2.1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121

7.2.2基态原子与待测元素含量的关系122

7.2.3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与变宽122

7.2.4原子吸收线的测量123

7.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25

7.3.1光源125

7.3.2原子化器126

7.3.3分光系统128

7.3.4检测系统128

7.3.5测定条件的选择129

7.4干扰及消除方法129

7.4.1物理干扰及消除129

7.4.2化学干扰及消除130

7.4.3电离干扰及消除130

7.4.4光谱干扰及消除130

7.5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方法131

7.5.1标准曲线法131

7.5.2标准加入法132

7.6灵敏度与检出限132

7.6.1灵敏度132

7.6.2检出限132

7.7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133

7.7.1直接原子吸收分析133

7.7.2间接原子吸收分析133

7.7.3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实例133

7.8原子荧光光谱法134

7.8.1基本原理134

7.8.2仪器136

7.8.3定量分析方法136

7.8.4干扰及消除136

7.8.5氢化法在原子荧光中的应用137

7.8.6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特点137

思考题与习题137

第8章电分析化学引论139

8.1电分析化学概述139

8.1.1电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139

8.1.2电分析化学方法的特点139

8.2化学电池140

8.2.1原电池和电解池140

8.2.2电池的表示方法141

8.3基础概念与重要术语141

8.3.1电极电位141

8.3.2液体接界电位与盐桥143

8.3.3极化和过电位144

8.4电极的分类145

8.4.1根据电极反应的机理分类145

8.4.2根据电极所起的作用分类146

思考题与习题147

第9章电位分析法与离子选择性电极148

9.1电位分析法概述148

9.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构造与分类149

9.2.1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构造149

9.2.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149

9.3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膜电位和电极电位150

9.3.1离子选择性电极的膜电位150

9.3.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极电位150

9.4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151

9.4.1电位选择性系数151

9.4.2线性范围和检测下限152

9.4.3响应时间152

9.4.4有效pH值范围152

9.4.5电极寿命152

9.4.6电极内阻152

9.5几种常用的离子选择性电极152

9.5.1pH玻璃电极152

9.5.2氟离子选择性电极155

9.5.3气敏电极156

9.5.4酶电极156

9.6直接电位法157

9.6.1测量原理157

9.6.2测量仪器157

9.6.3直接电位法的定量方法158

9.6.4直接电位法的应用159

9.7电位滴定法162

9.7.1电位滴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及装置162

9.7.2电位滴定终点的确定方法162

9.7.3自动电位滴定仪164

9.7.4电位滴定法的应用165

思考题与习题166

第10章电解与库仑分析法168

10.1电解分析法168

10.1.1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168

10.1.2电解分析方法和应用170

10.2库仑分析法173

10.2.1库仑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法拉第电解定律173

10.2.2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174

10.2.3库仑滴定法176

思考题与习题178

第11章伏安与极谱分析法180

11.1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180

11.1.1极谱法的装置180

11.1.2极谱波的形成181

11.1.3极谱过程的特殊性181

11.1.4滴汞电极182

11.1.5极谱波类型182

11.2极谱法的干扰电流及消除方法183

11.2.1残余电流183

11.2.2迁移电流184

11.2.3氧波184

11.2.4极谱极大185

11.2.5叠波、前波和氢波185

11.3极谱定量定性方法186

11.3.1扩散电流方程式186

11.3.2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187

11.3.3极谱定性分析依据——半波电位187

11.3.4极谱定量分析189

11.3.5普通极谱分析法的特点及存在问题189

11.4单扫描极谱法190

11.4.1单扫描极谱波的基本电路和装置190

11.4.2定量分析原理191

11.4.3单扫描极谱法的特点及应用191

11.5循环伏安法191

11.5.1基本原理191

11.5.2应用192

11.6脉冲极谱法193

11.6.1基本原理193

11.6.2特点和应用195

11.7溶出伏安法195

11.7.1阳极溶出伏安法195

11.7.2阴极溶出伏安法196

11.7.3溶出伏安法中的工作电极196

11.8极谱催化波和络合物吸附波196

11.8.1平行催化波197

11.8.2氢催化波197

11.8.3络合物吸附波198

思考题与习题198

第12章电导分析法与电分析化学新进展199

12.1电导分析法199

12.1.1基本原理199

12.1.2电极及测量仪器201

12.1.3直接电导法202

12.1.4电导滴定法203

12.2化学修饰电极203

12.2.1概述203

12.2.2化学修饰电极的类型204

12.2.3化学修饰电极在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205

12.3超微电极208

12.3.1概述208

12.3.2超微电极的基本特征208

12.3.3超微电极的应用209

12.4生物电化学传感器209

12.4.1概述209

12.4.2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类型209

12.4.3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210

12.4.4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211

思考题与习题213

第13章色谱法引论214

13.1概述214

13.1.1色谱法的发展历史214

13.1.2色谱法的优点和缺点215

13.1.3色谱法的定义与分类215

13.2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217

13.2.1色谱流出曲线217

13.2.2色谱峰的描述参数217

13.2.3保留值218

13.2.4分配平衡219

13.3色谱法基本原理220

13.3.1塔板理论220

13.3.2速率理论222

13.4分离度224

13.4.1分离度的定义224

13.4.2分离度的计算226

13.5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226

13.5.1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226

13.5.2分离度的优化227

13.6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229

13.6.1色谱定性分析229

13.6.2色谱定量分析231

思考题与习题233

第14章气相色谱法235

14.1气相色谱仪235

14.1.1气相色谱流程235

14.1.2气相色谱仪的结构235

14.2气相色谱固定相237

14.2.1气固色谱固定相237

14.2.2气液色谱固定相238

14.3气相色谱检测器241

14.3.1热导检测器241

14.3.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242

14.3.3 电子捕获检测器243

14.3.4火焰光度检测器244

14.3.5检测器的性能指标244

14.4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246

14.4.1柱长246

14.4.2载气及流速的选择246

14.4.3柱温的选择246

14.4.4载体粒度及筛分范围247

14.4.5进样方式及进样量247

14.5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简介247

14.5.1毛细管气相色谱仪247

14.5.2毛细管色谱柱248

14.5.3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249

14.6气相色谱法的应用250

思考题与习题252

第15章高效液相色谱法253

15.1概述253

15.1.1与经典液相色谱法比较253

15.1.2与气相色谱法比较254

15.1.3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255

15.2高效液相色谱仪255

15.2.1贮液器256

15.2.2高压输液泵256

15.2.3进样装置261

15.2.4色谱柱262

15.2.5检测器263

15.2.6馏分收集器267

15.2.7色谱数据处理装置267

15.3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268

15.3.1固定相268

15.3.2流动相268

15.4液-固吸附色谱法269

15.4.1原理269

15.4.2固定相270

15.4.3流动相271

15.5液-液分配色谱法272

15.5.1原理272

15.5.2分类272

15.5.3固定相272

15.5.4流动相272

15.6化学键合相色谱273

15.6.1分离原理273

15.6.2固定相274

15.6.3流动相275

15.6.4应用275

15.7离子交换色谱法275

15.7.1原理275

15.7.2离子交换剂276

15.7.3流动相276

15.7.4应用277

15.8尺寸排阻色谱法277

15.8.1原理277

15.8.2固定相278

15.8.3流动相278

15.8.4应用279

15.9色谱分离方法的选择279

15.10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实例279

思考题与习题282

第16章核磁共振波谱法283

16.1核磁共振基本原理283

16.1.1核的自旋运动283

16.1.2自旋核在磁场中的行为284

16.1.3核磁共振284

16.1.4弛豫过程285

16.2核磁共振波谱的主要参数286

16.2.1化学位移及影响因素286

16.2.2自旋偶合及自旋分裂289

16.3核磁共振波谱仪290

16.3.1连续波核磁共振谱仪290

16.3.2脉冲-傅里叶核磁共振谱仪(PFT-NMR)291

16.3.3试样的制备292

16.4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应用292

16.4.1核磁共振谱图及图谱解析292

16.4.2化合物结构鉴定及定量分析294

思考题与习题296

第17章质谱法297

17.1质谱仪297

17.1.1质谱仪的工作原理298

17.1.2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298

17.1.3质谱仪的基本结构299

17.2质谱图及其应用307

17.2.1质谱的表示方法——质谱图与质谱表307

17.2.2质谱图中主要离子峰的类型及其应用307

17.2.3同位素离子峰及其应用309

17.2.4质谱定性分析311

17.2.5质谱定量分析312

17.3色谱-质谱联用技术313

17.3.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313

17.3.2液相色谱-质谱联用314

思考题与习题315

第18章计算机在分析仪器中的应用316

18.1计算机与分析仪器316

18.1.1微型电子计算机简介316

18.1.2计算机与分析仪器的连接方式317

18.1.3模-数与数-模转换317

18.2计算机与分析数据320

18.2.1多次平均320

18.2.2局部平滑320

18.2.3Fourier变换321

18.3人工智能与实验仿真模拟技术323

18.3.1专家系统323

18.3.2分析仪器自动化324

18.3.3仿真系统324

18.4计算机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举例325

18.4.1激光诱导时间分辨荧光325

18.4.2伏安仪326

思考题与习题327

参考文献328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旧书外观八成新左右里面部分笔记内容完好无损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