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苏文论十八题
¥
8
2.9折
¥
2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邱运华 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5
上书时间2021-09-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邱运华 著
-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1
-
版次
1
-
ISBN
9787533652081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5页
-
字数
2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新世纪文艺美学建设丛书
- 【内容简介】
-
《俄苏文论十八题》收集了我在近五年的学习俄苏文论和诗学过程中发表的十八篇论文,汇集成一个集子,谓《俄苏文论十八题》。大多是自己出题、自己答卷。论文主题主要包括巴赫金研究、托尔斯泰诗学和马克思主义文论里的托洛茨基、布哈林研究,其中以巴赫金及其相关研究为主。这也是近年来我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的重心。我想,大致名之曰“俄苏文论”应该没有问题。
相对于近年的英美文论话语喧嚣而言,俄苏文论研究几近沉寂。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话语喧嚣是好事情,可以看到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文论的方方面面,展现一个民族在文论领域思考的多样性;对于俄苏文论来说,这种局面已经不太可能。我当然不能武断地说,俄苏文论所认真思考的问题不属于后现代社会。但是,从品格上说,20世纪晚近的俄苏文论所考虑的问题,的确带有某种意义上的古典性,确如巴赫金所强调的面对文学提出“基本问题”,换个角度说,就是坚信学术研究可能日益接近真理。相对于时兴非本质主义、扩容和边界模糊的西方文论话语来说,这是老派话语的文论。我不愿意把这一姿态看成一种“坚守”,实际上它也没有刻意去坚守什么。我在内心把它看作一个民族文学的常态——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基本姿态。世纪之交汇时期对新文化新文论的真诚思考,无论是普列汉诺夫、列宁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潮,还是拒绝城堡上空飘扬的旗帜的颜色的形式主义文论,都具有不可磨灭的理论价值;甚至探索“社会主义的”文学和文论的过程,虽然不免单纯、浮躁和浅薄,但因其记载了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也不失历史价值。面对这个语境而产生的巴赫金、普罗普、洛特曼、赫拉普钦科、利哈乔夫、尤里·曼等,力求撇开政治浮云和时尚时髦,体认民族文化的深邃处,探询文学理论的本体,回答当下文学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在学术史上留下了心智的印记。
- 【作者简介】
-
邱运华,祖籍湖南。获博士学位。曾任湖南湘潭大学中文系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兼中文系主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外文论、俄苏文论与文学、马克思主义文论。主要讲授课程:文学概论、西方文论、俄罗斯文学、外国文学。1996-199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普希金研究》课题组成员,项目成果《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普希金的专著,获得湖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独立承担200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20世纪之交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专著《俄罗斯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话语问题》已送出版社出版。参加国家教育部重点资助研究项目《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史》(2002-2006)的课题组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专题研究》(2003-2007)课题组。1986年以来发表论文60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个人代表著作《诗性启示: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研究》、《蒲宁评传》。其他著作6部。
- 【目录】
-
序言
外位性理论与巴赫金文艺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一、研究者对巴赫金外位性理论的评论
二、外位性理论的表述贯穿了巴赫金的全部学术活动
三、巴赫金外位性理论的基本内涵
四、作为文学研究方法论的外位性理论
巴赫金“意识形态科学"学说与文艺学研究的视野拓展
一、巴赫金“意识形态科学”概念的语境
二、巴赫金“意识形态科学”的术语体系
三、巴赫金“意识形态科学”的基本立场
四、整合和拓展:巴赫金“意识形态学说”的价值
巴赫金的超语言学与20世纪西方文论的语言学转向
一、超语言学:一种批判理论
二、话语的狂欢与独吟
三、错会的契合:解构文论与巴赫金的被发现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话语建构问题
一、巴赫金的艺术交往话语的价值
一、生活和艺术:两套话语交流和对话
二、话语理论与审美语境的多元空间
三、建立“审美活动场”
巴赫金关于文艺学学科建设思想的再度阐释
一、言谈建构的文本:“文艺学家”身份与研究的边界
二、巴赫金对文艺学学科的基本思想
三、巴赫金文艺学思想的根本精神
维谢洛夫斯基和巴赫金对民间创作研究比较论
一、从“主义研究”向“实证研究”的转向
二、维谢洛夫斯基:民间起点和诗学的历史视野
三、巴赫金:发掘民间立场的意识形态视野
四、为什么是民间创作研究
“世界文学"概念的建立与跨民族文学研究中的文化站位问题
一、跨民族文学研究的出现以及不同文化站位问题的提出
二、三种不同的文化站位及其话语权力模式
三、巴赫金的外位性理论和“他人文化的眼睛”的意义
四、如何理解跨民族文学研究的文化站位
求索“文学性”:跨文化种类话语的文艺学研究对象问题
一、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文艺学研究对象困惑
二、文学性: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意义上的
三、文学性:一种艺术结构的建构
四、文学性:跨文化种类话语研究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历史诗学"的两套理路与文论研究中的历史意识问题
一、求证历史:维谢罗夫斯基的历史诗学
二、巴赫金:发掘历史诗学中的民间立场
三、赫拉普钦科:构建马克思主义历史诗学
四、当下文论建设中的历史意识问题
诗性体裁及其文化意识的积淀——“文化”与“诗学”中介的载体研究
一、什么是文化诗学
二、关于“诗性体裁”概念
三、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体裁实践的文化意识
四、体裁的文化意识是一个变化中相对稳定的结构
五、结语
诠释的困境:20世纪初的托尔斯泰话题
一、作为诠释对象的20世纪初的托尔斯泰话题
……
十九世纪俄辚思想文化语境与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的启示特色
诗性启示:列夫·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的根本特征
论列夫·托尔斯泰诗性启示的象征
问题与主义:托洛茨基的文化理论研究
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中介与形式内涵——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文艺问题
“无产阶级文化”,作为一个问题——兼论葛兰西对布哈林的批评
现代中国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高尔基典型论——30年代周扬、胡风之争与典型说论辩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