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论(第3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学论(第3版)

19.42 3.9折 49.8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朝辉;王志彦;谢翌;姚玉香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8

版次3

装帧其他

货号ZJ

上书时间2024-11-01

晗蕊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朝辉;王志彦;谢翌;姚玉香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8
  • 版次 3
  • ISBN 9787302613411
  • 定价 49.8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6页
  • 字数 414.000千字
【内容简介】
《教学论(第3版)》是编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借鉴国内外同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教学论(第3版)》以教学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为线索,主要介绍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及其发展历史、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规律与原则、课程理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境、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内容。 《教学论(第3版)》旨在突出针对性、实践性、主体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在编写过程中采用引导案例、实践课堂等版块突出其实践性,同时也关注教学理论的拓展。 教学论能否重新焕发生命、能否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掌握现代教学理论,使教学理论从“自在”走向“自为”,唤醒教师的理论意识,提升其实践能力。基于上述考虑,《教学论(第3版)》既可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教师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李朝辉,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截止到2020年8月,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承担各类项目1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教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2

一、教学含义的分析 2

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4

第二节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5

一、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5

二、教学论的任务 7

三、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 7

第三节  教学论发展的历史沿革 8

一、教学论的萌芽阶段(16世纪

以前) 8

二、教学论的发展阶段(17世纪—

20世纪初) 10

三、教学论的繁荣阶段(20世纪初

至今) 11

四、当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势 12

第四节  教学论的基础 13

一、教学论的哲学基础 13

二、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 15

三、教学论的文化和社会学基础 16

本章小结 17

思考与练习 18

 第二章  教学目标 19

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述 20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 21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22

第二节  当代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3

一、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3

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6

三、新课程三维目标分类 28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 28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29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 31

三、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 33

本章小结 35

思考与练习 35

 第三章  教学主体 36

第一节  教师 37

一、教师的角色 38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 41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47

第二节  学生 49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50

二、教师学生观的更新 51

第三节  师生关系 52

一、师生关系概述 52

二、不良师生关系(师生冲突)的表现

及解决策略 54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构建 57

本章小结 60

思考与练习 60

 第四章  教学过程 62

第一节  教学过程概述 63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63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65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66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动力 68

一、教学过程动力的内涵 68

二、教学过程动力矛盾说 69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 71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观 71

二、教学过程本质研究之思考 74

本章小结 76

思考与练习 77

 第五章  教学规律与原则 78

第一节  教学规律 79

一、教学规律的概念 79

二、教学规律的来源 80

三、教学的基本规律 80

第二节  教学原则 84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84

二、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 84

三、教学原则的作用 85

四、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85

本章小结 92

思考与练习 93

 第六章  课程理论 94

第一节  课程的概念及类型 96

一、课程的基本概念 96

二、课程的类型 98

第二节  课程理论流派 99

一、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99

二、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104

三、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108

第三节  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 111

一、课程标准 111

二、课程内容 112

第四节  课程实施与课程开发 115

一、课程实施 115

二、课程开发 117

第五节  课程资源 120

一、对课程资源的理解 120

二、课程资源的作用 121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 123

四、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124

本章小结 125

思考与练习 126

 第七章  教学组织形式 127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128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128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 129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130

四、研究教学组织形式的意义 133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改革趋势 133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

教学 133

二、教学的辅助形式 135

三、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

教学 138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38

五、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141

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42

一、备课 142

二、上课 143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44

四、课外辅导 144

五、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44

第四节  教案与学案的研制 145

一、教案的研制 145

二、学案的研制 146

本章小结 148

思考与练习 149

 第八章  教学模式 150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152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152

二、教学模式的结构 152

三、教学模式的特点 154

四、教学模式的功能 155

第二节  当代国外教学模式简介 155

一、范例教学模式 156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 156

三、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157

四、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158

五、暗示教学模式 159

六、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60

第三节  我国教学模式简介 161

一、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161

二、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162

三、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162

四、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163

五、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164

第四节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与应用 164

一、教学模式的演变 165

二、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65

三、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166

本章小结 167

思考与练习 168

 第九章  教学方法与手段 169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概念与运用 170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170

二、常用的教学方法 172

第二节  现代化教学手段 176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

及含义 176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

和作用 177

第三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 178

一、学习方式的发展 178

二、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179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190

本章小结 193

思考与练习 193

 第十章  教学环境 195

第一节  教学环境概述 196

一、教学环境的概念 196

二、教学环境的特点 200

三、教学环境的功能 203

第二节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204

一、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基本

依据 205

二、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基本

原则 206

三、现代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

理念 208

四、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基本

策略 211

五、我国中学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

宏观思考 212

本章小结 214

思考与练习 215

 第十一章  课堂管理 216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217

一、课堂管理的主体 218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 219

第二节  课堂规则 220

一、课堂规则概述 220

二、课堂规则的制定 221

三、课堂规则形成的方法 223

第三节  课堂环境管理 224

一、课堂物质环境管理 224

二、课堂社会心理环境管理 226

第四节  课堂问题行为管理 227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228

二、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228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232

本章小结 237

思考与练习 238

 第十二章  教学评价 239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240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 240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241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242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类型 243

一、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

差异评价 244

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45

三、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 247

四、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248

第三节  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248

一、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48

二、课堂教学评价 252

三、备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

和学业成就的评价 254

第四节  教学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256

一、教学评价的步骤 256

二、教学评价的方法 257

本章小结 262

思考与练习 263

 参考文献 26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