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报感知论
  • 情报感知论
  • 情报感知论
  • 情报感知论
  • 情报感知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情报感知论

39 4.1折 96 九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延飞 杜元清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4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9-15

华夏淘宝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延飞 杜元清
  •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4
  • 版次 1
  • ISBN 9787518981687
  • 定价 9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2页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写作目的概括起来就是:着眼于情报使命,抓住情报感知这个专业特质,探
  寻契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情报学术真谛。著述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1 章“情报感知的意义辨析”在情报学术认知的范畴里解析情报感知的意涵和
  作用关系,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阐述情报感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章还阐释
  了情报感知的5 个具体任务,明确了情报感知行为主体,讨论了情报感知研究工作的
  组织。
  第2 章“情报感知的对象体系”从情报需求感知、情报素材感知和国家情报治理过
  程中的情报任务感知3 个方面,解析了情报感知的对象体系。本章还讨论了信息贫困、
  信息需求评价、知识审计等话题。
  第3 章“情报感知的生态构建”强调生态理念对于现代情报感知业务体系的重要性,
  阐述情报感知生态观的主要内容、情报感知生态研究的特殊使命、情报感知生态构建的
  核心内容和实施要点。
  第4 章“情报感知的信息环境”指出情报感知总是发生在信息环境里。本章研究了
  通用信息环境、情报工作信息环境、网络辅助的情报感知环境,以及情报感知所不能忽
  视的媒介因素。
  第5 章“情报感知的宏观样式”从“情报源”“情报传递过程”“情报用户/客户”
  3 个维度,深入研究了情报感知的8 种样式和相应的应用场景,给出了部分示例。
  第6 章“情报感知的特征信息提取”研究了特征信息采集的原理、特征信息提取的
  作业模式和特征信息采集的一般方法,探讨了特征信息的刻画力、特征信息的映射等效
  与同构问题。本章明确指出:情报感知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准确有效地提取对象事物的
  特征信息。
  第7 章“情报感知的效用发生机制”研究了特征信息采集折射的思维与智能、特征
  信息感知的效用机制、基于效果的数字化实例、影响力传递的感知效用、信息对抗所折
  射出的情报感知效用机制、特征信息公信力的特殊要求、基于网络信息环境的浸取分析
  法则,讨论了人机合作三角形模型、虚拟现实和体验经济、信息对抗、国家情报战略、
  公信力、浸取分析等话题。
  第8 章“情报感知的方法工具”针对情报感知业务要求,阐释基于地平线扫描理念
  的方法体系。本章讨论地平线扫描的相关概念——地平线、研究前沿、弱信号、技术监
  视、技术预见和技术评估,讨论地平线扫描的概念模型、流程和方法,提供一些典型的
  地平线扫描实操案例,展示地平线扫描三要素:扫什么、怎么扫、扫描成果怎么分发。
  本章明确指出,领衔或参与高品质的地平线扫描作业,是科技情报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第9 章“从情报感知到情报刻画”阐述作为情报感知产品生成环节的情报刻画的意
  义,研究情报刻画的动因,说明进行情报刻画所要注意的事项,给出情报刻画的典型案
  例,讨论情报刻画的能力保障,为今后开展情报导视研究埋下伏笔。
  第10 章“围绕人工智能的情报感知刻画实践”利用智能信息技术情报研究的任务
  实例,展示说明情报感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途径和成果形式。
【目录】


目 录
1.1 情报学术认知范畴里的情报感知… ………………………………………………1 
1.1.1 关于情报学术认知……………………………………………………… 1 
1.1.2 情报感知的意涵………………………………………………………… 4 
1.1.3 情报感知的作用关系…………………………………………………… 6 
1.2 情报感知研究的意义… …………………………………………………………… 12
1.2.1 情报感知研究的缘起…………………………………………………… 12 
1.2.2 情报感知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1.3 情报感知的任务概述… …………………………………………………………… 14
1.3.1 情报感知的五大任务…………………………………………………… 15 
1.3.2 困惑思与情报感知…………………………………………………… 17 
1.3.3 情报感知的意识密切伴随着五大任务的执行………………………… 18 
1.4 情报感知的行为主体… …………………………………………………………… 18
1.4.1 情报感知主体分类……………………………………………………… 19 
1.4.2 情报感知共同体:由情报分析者组成的协同主体…………………… 20 
1.4.3 伙伴主体(甲方)……………………………………………………… 20 
1.4.4 非合作主体……………………………………………………………… 23 
1.4.5 三类主体间的关系……………………………………………………… 24 
1.5 情报感知研究工作的组织… ……………………………………………………… 24
1.5.1 情报感知研究的对象内容……………………………………………… 24 
1.5.2 情报感知研究的组织实施……………………………………………… 25 
1.6 本章小结… ………………………………………………………………………… 26
.第2章 情报感知的对象体系
2.1 情报需求感知… …………………………………………………………………… 27
2.1.1 情报需求的分类………………………………………………………… 28 
2.1.2 源于信息贫困的情报需求……………………………………………… 30 
2.1.3 “客户需求”信息的获取……………………………………………… 36 
2.1.4 需求评价:情报需求优先级的定义…………………………………… 41 
2.2 情报素材感知… …………………………………………………………………… 42
2.2.1 知识审计:探索“现有知识资产的翻新再用可能”……………… 42 
2.2.2 情报源感知:系统扫描新素材………………………………………… 47 
2.3 情报治理过程中的情报任务感知… ………………………………………… 54
2.3.1 信息资源建设是情报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55 
2.3.2 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是情报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56 
2.3.3 机构建设是情报事业发展的组织前提………………………………… 61 
2.3.4 赋能评估是情报治理的感知手段……………………………………… 64 
2.3.5 情报治理中的情报感知对象体系集成案例……………………… 73 
2.4 本章小结… ………………………………………………………………………… 75
.第3章 情报感知的生态构建
3.1 情报感知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 76
3.1.1 情报感知生态观中的存在与生长关系意识…………………………… 77 
3.1.2 情报感知生态观中的多样与进化关系意识…………………………… 77 
3.1.3 情报感知生态观中的生存与贡献关系意识…………………………… 78 
3.1.4 情报感知生态观中的共享与共赢关系意识…………………………… 79 
3.2 情报感知生态研究的特殊使命… ………………………………………………… 79
3.2.1 新形势下的情报任务关切系于数据生态治理………………………… 79 
3.2.2 健康生态保证情报过程与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80 
3.3 情报感知生态构建的核心内容… ………………………………………………… 81
3.3.1 开源情报系统的生态解析……………………………………………… 81 
3.3.2 情报学教育的生态解析………………………………………………… 84 
3.4 情报感知生态构建的实施重点… ………………………………………………… 94
3.4.1 营造数据基础生长空间………………………………………………… 94 
3.4.2 把握情报数据生态治理的关键环节…………………………………… 94 
3.4.3 理解情报数据生态治理的现实任务…………………………………… 95 
3.5 本章小结… ………………………………………………………………………… 95
.第4章 情报感知的信息环境
4.1 通用信息环境… …………………………………………………………………… 97
4.1.1 一般信息环境模型……………………………………………………… 98 
4.1.2 一个主体参加多个业务项目的信息环境模型……………………… 100 
4.1.3 多主体共同从事一个项目的信息环境模型………………………… 100 
4.1.4 网络信息环境(计算环境)………………………………………… 103 
4.2 情报工作信息环境… ……………………………………………………………105 
4.2.1 网络中枢模式下科技情报工作系列之间的联系…………………… 105 
4.2.2 情报工作所涉信息的集成和发布…………………………………… 106 
4.2.3 科技情报网络中枢信息环境的3 个使命…………………………… 107 
4.3 网络辅助的情报感知环境… ……………………………………………………108 
4.3.1 网络中枢的存在意义………………………………………………… 108 
4.3.2 网络应用力与网络内容水………………………………………… 109 
4.4 情报感知的媒介因素… …………………………………………………………110 
4.4.1 媒介的作用意义……………………………………………………… 110 
4.4.2 情报的送达问题……………………………………………………… 114 
4.5 本章小结… ………………………………………………………………………120 
.第5章 情报感知的宏观样式…………………………………………… 122
5.1 s-t-u融合的信息环境设计规范……………………………………………… 122 
5.1.1 情报科学的s 规范、t 规范和u 规范………………………………122 
5.1.2 s-t-u 融合:信息环境设计规范………………………………… 124 
5.2 情报感知的s-t-u 样式……………………………………………………… 124 
5.2.1 感知样式的三维坐标系……………………………………………… 125 
5.2.2 感知样式的决定因素………………………………………………… 125 
5.3 部分感知样式的应用示例… ……………………………………………………129 
5.3.1 特定信息meme ……………………………………………………… 129 
5.3.2 感知样式二(meme 在任意时间作用于特定传感器)的应用……… 130 
5.3.3 感知样式三(meme 在任意时间作用于任意传感器)的应用……… 135 
5.3.4 感知样式五(meme 在特定时间作用于特定传感器)的应用……… 136 
5.3.5 感知样式七(meme 在特定时间作用于任意传感器)的应用……… 137 
5.4 本章小结… ………………………………………………………………………139 
.第6章 情报感知的特征信息提取……………………………………… 141
6.1 特征信息采集的… …………………………………………………………141 
6.1.1 特征信息的界定……………………………………………………… 141 
6.1.2 特征信息的提取……………………………………………………… 143 
6.1.3 特征信息提取的感知意义…………………………………………… 144 
6.2 特征信息提取的作业模式… ……………………………………………………146 
6.2.1 层次的感知作业………………………………………………… 146 
6.2.2 第二层次的感知作业………………………………………………… 148 
6.2.3 第三层次的感知作业………………………………………………… 150 
6.3 特征信息采集的一般方法… ……………………………………………………153 
6.3.1 约定本体……………………………………………………………… 153 
6.3.2 令感知作等于业务作…………………………………………… 155 
6.4 特征信息的刻画力… ……………………………………………………………155 
6.4.1 事物本质特征的确定………………………………………………… 156 
6.4.2 事物特征个数的选取………………………………………………… 157 
6.4.3 事物特征刻画的品质………………………………………………… 158 
6.4.4 事物特征信息提取案例……………………………………………… 159 
6.5 特征信息的映等效与同构… …………………………………………………165 
6.5.1 映与其对应原事物必须等效……………………………………… 166 
6.5.2 同构与等效是完成任务的目标而言的…………………………… 167 
6.6 本章小结… ………………………………………………………………………169 
.第7章 情报感知的效用发生机制……………………………………… 170
7.1 特征信息采集折的思维与智能… ……………………………………………170 
7.1.1 智力作……………………………………………………………… 171 
7.1.2 计算等效…………………………………………………………… 173 
7.1.3 机器辅助的感知……………………………………………………… 174 
7.1.4 基于计算的知识发现和格式转换…………………………………… 176 
7.1.5 人机界限的消失……………………………………………………… 177 
7.2 特征信息感知的效用机制… ……………………………………………………179 
7.2.1 事物特征信息与事物本身的分离…………………………………… 179 
7.2.2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与体验经济…………………………………… 180 
7.2.3 管理现实世界………………………………………………………… 181 
7.3 基于效果的数字化实例… ………………………………………………………182 
7.3.1 现金传递……………………………………………………………… 183 
7.3.2 报纸印发作………………………………………………………… 184 
7.3.3 手机——声音的旅行………………………………………………… 184 
7.3.4 未来的星际航行……………………………………………………… 185 
7.4 影响力传递的感知效用… ………………………………………………………185 
7.4.1 注意力(attention)与影响力的关系……………………………… 185 
7.4.2 人与信息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方式………………………………… 187 
7.4.3 客户所设信息环境中的情报工作者………………………………… 188 
7.5 信息对抗所折出的情报感知效用机制… ……………………………………188 
7.5.1 可信的威慑——通过“让对手知道”而实现威慑………………… 188 
7.5.2 掩耳盗铃问题与信息劣势…………………………………………… 189 
7.5.3 信息优势……………………………………………………………… 190 
7.5.4 情报发现:传统计谋的失效………………………………………… 192 
7.5.5 情报战略………………………………………………………… 192 
7.6 特征信息公信力的特殊要求… …………………………………………………193 
7.6.1 区分正确知识与错误知识…………………………………………… 193 
7.6.2 了解映失真的两个因素…………………………………………… 194 
7.6.3 弄清“所见”的6 种可能…………………………………………… 194 
7.6.4 识别针对特征采集的欺骗:4 个案例……………………………… 195 
7.7 基于网络信息环境的浸取分析法则… …………………………………………198 
7.7.1 科技情报工作流程中“浸取”概念的融入………………………… 198 
7.7.2 浸取分析法的作实现……………………………………………… 199 
7.8 本章小结… ………………………………………………………………………199 
.第8章 情报感知的方法工具………………………………………… 202 
8.1 地线扫描的产生渊源… ………………………………………………………202 
8.1.1 地线扫描缘起于商业环境扫描…………………………………… 202 
8.1.2 “环境扫描(environmental scanning)”的具体含义…………… 203 
8.1.3 “环境扫描”的流程………………………………………………… 205 
8.1.4 “环境扫描”有什么用……………………………………………… 205 
8.2 地线扫描的定义形式… ………………………………………………………206 
8.2.1 英国的地线扫描定义………………………………………… 206 
8.2.2 澳大利亚的地线扫描概念…………………………………… 07 
8.2.3 oecd 关于地线扫描的定义……………………………………… 208 
8.2.4 本书采用的地线扫描定义………………………………………… 208 
8.3 地线扫描中的关键术语解析… ………………………………………………209 
8.3.1 地线………………………………………………………………… 209 
8.3.2 “研究前沿”的两个含义…………………………………………… 213 
8.3.3 弱信号………………………………………………………………… 215 
8.3.4 技术监视……………………………………………………………… 216 
8.3.5 技术预见或面向未来的技术分析………………………………………… 217 
8.3.6 技术评估……………………………………………………………… 218 
8.4 地线扫描的实施要求… ………………………………………………………220 
8.4.1 英国的技术监视/ 地线扫描概念模型…………………… 220 
8.4.2 英国部门的地线扫描新结构………………………………… 221 
8.4.3 美国的技术监视/ 地线扫描概念模型…………………… 222 
8.4.4 地线扫描的两个含义:瑞士模型………………………………… 224 
8.4.5 美国的地线扫描概念模型………………………………… 225 
8.4.6 欧洲委员会的地线扫描模型……………………………………… 226 
8.4.7 地线扫描的其他模型……………………………………………… 228 
第9章 从情报感知到情报刻画
8.4.8 地线扫描的方法体系……………………………………………… 229 
8.4.9 大型扫描团队对弱信号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流程…………………… 232 
8.4.10 地线扫描的工作体系与产品体系……………………………… 233 
8.5 地线扫描的应用解读… ………………………………………………………233 
8.5.1 英国dstl 的地线扫描…………………………………… 233 
8.5.2 新加坡的风险评估和地线扫描(rahs)项目办公室…… 238 
8.5.3 美国futurescout 公司为美国陆军执行的一个地线扫描…………239 
8.5.4 英国剑桥大学sutherland 教授团队的地线扫描………………… 240 
8.5.5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年度应重点事件调查报告(p)… 241 
8.5.6 美国从事技术监视和地线扫描工作的机构及其产品举例… 242 
8.5.7 中国沈阳格微软件有限公司的地线扫描案例…………………… 243 
8.6 本章小结… ………………………………………………………………………245 
9.1 情报刻画的意义… ………………………………………………………………248 
9.1.1 借“用户画像”理解“情报刻画”………………………………… 248 
9.1.2 “以促进感知的形式”呈现要送出的情报产品…………………… 251 
9.1.3 把握情报刻画的实质………………………………………………… 253 
9.2 情报刻画的动因… ………………………………………………………………254 
9.2.1 初心:赢取客户注意力……………………………………………… 254 
9.2.2 要求:凸显wikid 对接收者的意义……………………………… 255 
9.2.3 追求:提高情报的可信度…………………………………………… 256 
9.2.4 宗旨:方便客户理解和传播meme ………………………………… 257 
9.3 情报刻画的实施要求… …………………………………………………………257 
9.3.1 遵循情报刻画的原则………………………………………………… 257 
9.3.2 把握情报刻画的品质………………………………………………… 259 
9.4 刻画的典型案例… ………………………………………………………………263 
9.4.1 刻画案例一:“补充素材”………………………………………… 263 
9.4.2 刻画案例二:把程序的知识变成陈述的知识………………… 264 
9.4.3 刻画案例三:把500 个词左右的文章缩写成120 个词左右的文章……266 
9.5 情报刻画的能力保障… …………………………………………………………267 
9.5.1 “能指”与“所指”的区分与歧义避…………………………… 267 
9.5.2 知识服务问题的识别………………………………………………… 275 
9.5.3 知识服务发生前提的理解…………………………………………… 277 
9.5.4 吸收率金字塔的应用…………………………………………… 281 
9.5.5 若干理论工具在情报产品供给侧的运用…………………………… 282 
9.5.6 情报感知路径的优化………………………………………………… 286 
9.5.7 信息新秩序的建立…………………………………………………… 287 
9.5.8 知识共同体的知识配置……………………………………………… 287 
9.6 本章小结… ………………………………………………………………………290 
围绕人工智能的情报感知刻画实践291…………………………….0章
10.1 智能信息技术的谱系扫描…………………………………………………… 292 
10.1.1 智能信息技术的概念……………………………………………… 292 
10.1.2 人工智能分类……………………………………………………… 293 
10.1.3 人工智能简史……………………………………………………… 295 
10.1.4 人工智能与决策…………………………………………………… 297 
10.2 智能信息技术与情报学的关系感知………………………………………… 298 
10.2.1 智能信息技术与情报学的渊源…………………………………… 298 
10.2.2 新时代智能信息技术与情报学的关系定位……………………… 301 
10.3 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刻画…………………………………………………… 302 
10.3.1 战略密集………………………………………………… 303 
10.3.2 产业化应用融合加速推进………………………………………… 307 
10.3.3 科学研究领域显著扩大…………………………………………… 310 
10.3.4 人工智能技术加展的原因及启示…………………………… 314 
10.4 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对情报学的影响展望………………………………… 316 
10.4.1 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对情报学基础理论的影响………………… 317 
10.4.2 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对情报学应用实践的影响………………… 320 
10.4.3 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对情报学专业教育的影响………………… 323 
10.5 本章小结……………………………………………………………………… 325 
参文献………………………………………………………………………327 
索 引…………………………………………………………………………336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