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证备要:本书主要在临床上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来诊治疾病的。本书就形体部位分为全身证状、头面证状、目证状、耳证状、鼻证状、口唇证状、舌、牙、咽喉、颈项、肩背、胸胁腋乳、腰、腹脐、四肢、手足、前阴、后阴内脏、妇科证状20类,分别介绍临床常见证状400多种。本书所包括的病证,以内科为主,兼及妇科、儿科、外科和眼、喉等科,由于内容比较切合临床实际,具有临床手册的作用。
书内有几页划线
¥
200
¥
0.57
九品
仅1件
作者秦伯未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1963-09
版次1
印刷时间1976-04
印次6
印数512.8千册
四部分类子部>医家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88页
字数189千字
定价0.57元
货号书柜4
上书时间2019-03-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中医临证备要》由秦伯未编写。本书可帮助读者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之后,掌握在临床上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来诊治疾病。
本书主要是帮助读者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之后,在临床上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来诊治疾病的。为了便于临床参考,本书就形体部位分为全身证状、头面证状、目证状、耳证状等20类,分别介绍临床常见证状400多种。每个证状各就病因、病机,结合四诊和其他兼证,分析其不同性质,从而详列相适应的治法。篇后附有辨证论治浅说,结合实际病例,说明在临证时,如何抓住主证,探讨病因,确定证候,进行治疗。因此,本书虽从辨析证状着手,但是仍以体现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证论治的特点为主。
本书所包括的病证,以内科为主,兼及妇科、儿科、外科和眼、喉等科,由于内容比较切合临床实际,具有临床手册的作用。
目录
一、全身证状
1.恶寒 2.恶寒战栗 3.发热
4.发热定时 5.寒热往来 6.外热内寒 7.外寒内热 8.上热下寒 9.身热足寒 10.牛侧寒冷 11.身痛
12.身重 13.身痒 14.自汗 15.盗汗
16.汗出不止 17.牛身汗出 18.汗斑
19.发红斑 20.发红疹 21.发白痦
22.麻疹 23.风疹 24.痱子 25.天花
26.皮肤发黄 27.皮肤发黑 28.皮肤发赤 29.浮肿
30.消瘦 31.疲乏
32.肌肉跳动 33.肌肤麻木 34.肌肤枯糙 35.小儿五迟 36.小儿五软 37.小儿五硬 38.冻伤
39.湯火伤 40.咬伤
41.跌打损伤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