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玉六记·珍藏版(全七册)
  • 永玉六记·珍藏版(全七册)
  • 永玉六记·珍藏版(全七册)
  • 永玉六记·珍藏版(全七册)
  • 永玉六记·珍藏版(全七册)
  • 永玉六记·珍藏版(全七册)
  • 永玉六记·珍藏版(全七册)
  • 永玉六记·珍藏版(全七册)
  • 永玉六记·珍藏版(全七册)
  • 永玉六记·珍藏版(全七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永玉六记·珍藏版(全七册)

通达但不消极,幽默但又很超脱

449 280 九品

仅1件

辽宁沈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永玉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12974

出版时间2013-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13-09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24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784页

字数150千字

定价280元

上书时间2023-07-26

东德书局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外观小污渍,个别册封面一定污渍,七册全,值得珍藏佳品。保正版假一赔十
商品描述
[本书简介]
豆瓣评分:9.2
作者: 黄永玉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黄永玉先生创作《永玉六记》,始于1964年。二十年后,1983年,率先以《永玉三记》为题,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最初三种,依次为《罐斋杂记》、《力求严肃认真思考的札记》、《芥末居杂记》,并在港举办“《永玉三记》插图展”。1993年,由香港古椿书屋出版后三种,依次为《往日,故乡的情话》、《汗珠里的沙漠》、《斗室的散步》。1997年,北京三联书店将新出三种与最初的《永玉三记》汇集出版,统称为《永玉六记》,全套近七百幅。
2013年,黄永玉先生迎来九十华诞,也是《永玉六记》开始创作五十周年,首次结集出版三十周年。为此,读库特别推出珍藏版《永玉六记》。年届九旬的黄永玉先生,从《罐斋杂记》(又名“诺亚方舟”)、《力求严肃认真思考的札记》、《芥末居杂记》中择取二十余幅作品,重新以彩墨绘制了一个别册。这本比原版《永玉六记》多出的一册,名曰“诺亚方舟·芥末居撷片”,并附李辉先生撰写的近七千字后记,以利大家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历程和艺术特色。  

[本书书评]

——读黄永玉的《往日 故乡的情话》
  
《永玉六记》最先看的是这本。故乡二字,份量很重。我是以珍重的心情翻开这本书的。

画作前的卷首语,隽永深情。特别喜欢这段文字,尤其爱最后一句的意象。

“再差三十年,就是一世纪的浪迹天涯。故乡的闪念太多。

山水,生活,隽语,人物,情调,片段的哀乐,油然生发于朝夕。

对于朋友,我记下的这些东西不知他们喜不喜欢?明不明白?有无同感?有如泡一杯家屋山背后摘下的野茶敬客的意思,偷偷一瞥他的微笑吧!”

书中的每帖画极为精简、率性,下方一行字也很节省笔墨,却能把场景盘活。看到后面,发现许多都是小男孩的视角,最牵连情思的是那童年的过往吧。比如这幅“狮子龙灯过去,一街的甘蔗橘子皮。”没有在小时候兴高采烈看过龙灯,嚼过甘蔗,又在散场时流连一地的萧索景象,怎会将这幅画面摄入脑中。我的家乡在一个沿海的小镇,戏班子散场,大晒场也是一地的甘蔗橘子皮,老先生的画把我的回忆也盘活了。

画中有情绪,小小人的喜怒哀乐,引人遐思。“孩子到总兵营赶场没遇到熟人,饿着肚子走回一百四十里。”这幅简直太令人同情了。“秋天莫上喜鹊坡,黏得满身红叶。”画中的男孩笑得满心满意的,在漫天的枫叶中飘然似仙。我又极歆羡这份肆意的野趣。“端午节,街上人醉醺醺,龙船划得乱七八糟。”节日的喜气沾染得我也乐冲冲的。
  
画中有故事,“满家老二那婆娘,是河里涨大水时捡来的。”“洞庭坎上刘家童养媳吞了老鼠药没死。定是买了假药”“流落他乡的老头啊,嫁到深山的女。”……
  
画中有意境,这是我顶顶喜欢的:“毛毛雨,打湿了杜鹃的嗓子。”“大桥洞下,撑船的竹蒿真响。”“想起河边吊脚楼上窗户里的女孩子,一定个个好看。”“太阳下山了。田家的十二匹白马过河了。进城了。回家了。”“清明节这几天,山上的李子花碰掉不少。”“观音山的钟一敲,云都散了。”“秋天树叶一落,屋里宽多了。”
  
很多画风趣得很,我猜想是孩童时的画家乐上半天的!看得我也嗤嗤发笑。这个乡下孩子的性情明亮亮的,野性烂漫、调皮慧黠,喜爱自然,哀悯动物。老爷子的性情一贯如此。有几幅是有鲜明的黄永玉特色的,让人想“这是老爷子才能画出来的画啊!”比如这幅“谁忍心让结巴讲古?”偏偏几笔勾勒还逼肖的很,令人忍俊不禁。
  
乡愁是会传染的。“夕阳下的城垛上,苗孩子吹他的笛子哩!”这幅画让我想起夜晚的海塘水泥垛上,我哥哥在吹口琴。海潮阵阵翻涌,如鼓如雷闷闷地回荡,吹来的海风凉爽而咸涩。
  
画中有“我”的地方,我特别喜爱和珍惜。一张对着井口好奇照看的脸:“影太暗,井水中的我。”远山和一个和画面融为一体的小黑点:“远处一大片绿中的小点,是南华山和我。”小孩子式的自豪语气:“我们凤凰县的蝴蝶不单好看,有的还香。”
  
画中也有成年人的怅然之处,物是人非,零落至尘埃,运命唯所遇。这是两幅有关表妹的小画有感。画中有城乡对比,乡人的底气硬硬的:“真好笑,城里人喝水、烧柴都要钱。”“岂止?连花也卖!”这幅像城里人来乡下观光,乡人的爽然跃然纸上:“‘你们这里风景真好!’‘忙得很,顾不上看它!’”画中的老爷子赞许地按着少年郎的肩膀,少年郎昂首挺胸,信心满满:“这子弟还可以!出门多年不撇京腔!”这是老一辈人对乡音的珍重,对家乡的自豪。爸爸对我的期许何尝不是这样,但我从小学“推普”开始就把乡音拾得七七八八的,一路的求学过程,丢得零零落落,故乡的情话,真要讲,怕是讲不好了。
  
记录下来的这些片言片语,这些画面是我年方27的心头好。不知岁月变迁,会不会更着意于其他的小画。浓的情思,余味怅然,像要被风吹散,淹留不可得。我在午睡时梦见了这样一处水乡,梦中的我是黄老爷子的小时候,梦醒后,真是往日不可追的哀伤。

-东德书局
用心为您描述每件宝贝
只有精品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外观小污渍,个别册封面一定污渍,七册全,值得珍藏佳品。保正版假一赔十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