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正版无笔记|情绪
  • 保正版无笔记|情绪
  • 保正版无笔记|情绪
  • 保正版无笔记|情绪
  • 保正版无笔记|情绪
  • 保正版无笔记|情绪
  • 保正版无笔记|情绪
  • 保正版无笔记|情绪
  • 保正版无笔记|情绪
  • 保正版无笔记|情绪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保正版无笔记|情绪

每个人都是自己情绪的调酒师

74 68 九品

仅1件

辽宁沈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莉莎·费德曼·巴瑞特(Lisa Feldman Barrett)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97857

出版时间2019-02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05

印次5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纸张胶版纸

字数350千字

定价68元

上书时间2023-04-26

东德书局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封面上部有裂口,外壳有污渍,本书其他地方无瑕疵,内页无写划笔记,自然旧品好未阅
商品描述
[本书简介]
豆瓣评分:8.0
作者: 【美】莉莎·费德曼·巴瑞特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 开智学堂
原作名: How Emotions Are Made
译者: 周芳芳 / 黄扬名
出版年: 2019-2
页数: 404
定价: 6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开智文库
ISBN: 9787508697857

每一天,我们都会带着情绪醒来,也会带着情绪入睡。我们会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甚至被情绪牢牢控制,做出积极的或是消极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行为。

那么,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吗?

传统情绪观认为,情绪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外界活动激发了我们内在的情绪反应。如果我们无法用理性思维控制情绪,我们就会做出傻事,甚至产生暴力行为。

但是,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这种传统情绪观有可能是错误的。

知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莉莎·费德曼·巴瑞特博士基于多年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情绪构建理论,这个理论将彻底改变我们对人类大脑的认知。作者认为,情绪并非与生俱来,它也不具有普遍性。情绪不是被激发的,而是由个体创造出来的。情绪的出现是各种因素(包括你的各种生理特征、灵活的大脑以及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协调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能够通过具体可行的方法,管理情绪、控制情绪、提高情商,学会接纳自己,体谅他人,从而打造融洽的人际关系,拥有和谐幸福的生活。

[本书书评]

你的大脑里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你对这个图片的感知?

你的大脑从从完整的照片中提取了信息,然后结合你先前的经验,最终构建了一个你熟悉的物体。视觉皮质层的神经元激活状态发生改变,构建了原本不存在的线条,与图中斑点连接,构成了实际上不存在的物体形状。
你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你现在的感知以意义。

情绪的产生和这个过程一样。

这是丽莎·费德曼·巴瑞特教授(Lisa Feldman Barrett)在《情绪》这本书里的观点。

传统情绪观认为,外界活动激发了我们内在的情绪反应。例如,森林中你看到一头熊,激发了你的恐惧,拔腿就跑。

通常我们还认为,大脑中不同的区域影响着不同的情绪产生。例如杏仁核主管恐惧。

但巴瑞特教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情绪建构论。

先看一个彩虹的例子。

当你看到彩虹时,你会看到离散的彩条。......但在自然中,彩虹没有条纹——它是一个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的连续光谱。……这个光谱没有任何边界或者光带。

为什么你和我都会看到彩条?是因为我们拥有对颜色(如红、橙、黄)的心理概念。根据这些概念,你的大脑自动对光谱特定范围的波长进行分类,将它们归入一个颜色的类别。

你的大脑赋予了视觉信息以意义。情绪也是类似的。

你的身体内部的变化,如心跳、呼吸、体温等的改变本身是一些生理变化,没有心理学的意义。而一旦你大脑的概念参与进来,它们便有了附加意义。

坐在餐桌边,你感觉有点胃痛,你可能是饿了。而如果你是一个正在审案的法官,胃痛会让你直觉地认为被告不可信。如果你马上要汇报了,可能是有点紧张。

你的大脑,结合外部世界输入的信息,赋予了你的胃痛以意义。这些“饥饿”、“不信任”、“紧张”,便是大脑构造的一个个情绪的实例。

02 你是你自己的情绪调酒师
怎么用一个词语表达:置身森林深处,冥冥中仿佛感到与自然交融的,那种孤独。waldeinsamkeit, 这个德语词汇可以。

豆瓣上有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叫:只存在于外语里的精妙词汇。感受一下:

有些表示情绪的词汇不存在在我们的语言体系里,并不是我们能轻易调取的情绪。

你也许曾置身自然,也许体验过与自然交融的感觉,你体验过某种孤独感,但你未必有过 waldeinsamkeit 这样的情绪。waldeinsamkeit 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包,你的大脑需要先构建这个完整的概念,你才能体会到这种情绪。

也就是你的大脑需要先下载这个情绪包,才能轻易地调取使用它。所以说按照作者的理论,情绪就是一种建构,而不是自然反应。

那么我们的情绪实例是怎么来的呢?同样是胃痛,大脑如何判断给这个场景紧张,那个场景不信任呢?

按照作者的观点,它是基于你过去经历的一种预测。

例如,你正在巴黎度假,在地铁车厢里,你感知到一个陌生人对你皱眉。虽然过去你和那个陌生人以及那辆车没有任何接触,你以前也从未到过巴黎,但你的大脑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在不熟悉的环境中,陌生人对你皱眉。因此,根据过去的体验和概率,你的大脑就可以构建一个概念样本进行预测。

每增加一个环境细节(你是一个人吗?这个车厢拥挤吗?)都会提升你的大脑的预测概率 ,直到你确定了一个最适合的、能够极大限度地减少预测误差的概念。……你不是在他人脸上探测或者识别情绪,也不是在识别自己体内的生理模式,你是在根据概率和过去的体验预测和解释那些感觉。

03 如何掌控情绪?
当我们被情绪问题困扰时,一种可行的办法是,重新赋予情境新的情绪概念。

如果你的老板老让你 996,你兢兢业业,期待升职加薪。但绩效考核,他却告诉你,刚刚把这个机会给经常摸鱼的老王了。你是什么感觉?

你可能有 100 种愤怒的“预测”,可能上去拍桌子说不干了,可能画个圈圈诅咒 TA。

但,你也可以重构一个完全不同的情绪实例,如“遗憾”。或者,构建一个非情绪的实例,如“解放”。或者,你可以感知你的老板是一个“白痴”。

情绪是你“建构”的,这个理论很妙的地方就在于,让我们感知到“掌控”情绪真的是可能的。财务自由实现不了,情绪自由还是有可能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多学外语。

其实是多通过学习外语了解更多表达情绪的词(当然也有其他方式例如获得新的体验),提高自己的“情绪粒度”。你所了解的情绪词汇越多,感知的情绪粒度越细,就越能构建出更细致的情绪体验。从而更好地调整行为,适应环境。

当然,作者还讲了许多运动、冥想之类的方法,听着比较像养生鸡汤,就不一一写了。

愿你凌晨3点,不用打开朋友圈。

后记:这本书观点具有颠覆性,然而行文比较啰嗦。另外它偏理论为主,并不是治疗手册一类的,未有太多针对具体情绪问题的解决方案指导。大家注意啦。

-东德书局
用心为您描述每件宝贝
只有精品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封面上部有裂口,外壳有污渍,本书其他地方无瑕疵,内页无写划笔记,自然旧品好未阅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