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分子与社会(全新)
  • 知识分子与社会(全新)
  • 知识分子与社会(全新)
  • 知识分子与社会(全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知识分子与社会(全新)

谦逊的接受经验对理念的检验

98 68 全新

仅1件

辽宁沈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托马斯·索维尔/张亚月/梁兴国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9178

出版时间2013-09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02页

字数275千字

定价68元

上书时间2022-10-12

东德书局

五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未阅塑封正版
商品描述
[本书简介]
豆瓣评分:8.1
作者:  [美] 托马斯·索维尔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Intellectuals and Society
译者: 张亚月 / 梁兴国 
出版年: 2013-8
页数: 402
定价: 6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8639178

本书是反思及批判“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学名著,也是研究当代思想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从观念、经济、社会、媒体、法律、战争等6个方面全面陈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的舆论导向作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官方政策的形成都会受到知识分子所塑造的舆论氛围的影响。 当代知识分子不仅影响力胜过以前,而且发挥影响力的方式也大有不同。他们并不是通过塑造执政者的观点或引导执政者的行动来影响事件进程,而是通过影响民主社会中的执政者的行动的各种方式,来塑造公共舆论,最终影响事件进程。无论执政者是否接受知识分子的一般构想或者决策,知识分子的这种影响都会实现。《知识分子与社会》通过大量历史和现实的案例,深入、全面分析了知识分子导致社会变动的背景、诱因和巨大后果

[本书书评]
几年前,我第一次读到索维尔的经济学普及著作《诡辩与真相》(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就被他清晰的思路、极简的论述方式和丰富的案例所吸引,经济学著作有很多,高明的更多。但在这本书之前,像我这类非专业人士,却没有读到哪一本能让我有一种“我懂了”感觉的书。所以,我后来也极愿意向其他寻找入门级经济学读物的朋友推荐这本书,也记住了索维尔这个名字。
  在《诡辩与真相》里,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辛辣的嘲讽了一些公共知识分子在谈论公共议题时对经济常识表现的无知,也对美国普遍存在的“政治正确”进行直言不讳的批判。
  因此,当我后来得知索维尔竟然是一位黑人学者后,我彻底被震撼了,想一下吧,一位黑人强烈的为美国的种族现状辩护,批判那些操弄种族议题的学者、律师、媒体人士,当然也有黑人。这是不是很出乎意料?
  对这样一位右翼学者,我的兴趣非常大,很快搞到了他颇为流行的另一本著作《知识分子与社会》(中信出版社2013年,68元),近日读完后,做了一些阅读笔记。
  核心内容:索维尔教你认清“公共知识分子”的伎俩,从而当一名合格的保守主义者。
      核心概念:索维尔提出了两个核心概念。
  一个叫“圣化构想”,意思是,公知先设想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很大如马克思主义,也可以很小),这个理论可以构建出完美的社会,再用这个完美社会来批判当下社会的方方面面,并认为只要按照自己的理论和方案去做,并让政府去“干预”“加强监管”,这个社会就会很快变好。
  一个叫“悲观构想”,意思是,社会是从零开始的,每一步发展都很不容易,繁荣、法律、和平、正义等并不是历史和社会的常态,而是悲观的偶然的成就,因此,仅仅将社会保留在现有的水平上就需要人类不断的努力,千万不要贸然去试验某个完美社会的理论,也不要想象着用一个未经历史检验的方法或机制就能一劳永逸解决现存的社会问题。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无为而治,让看不见的手(包括经济的手和政治的手)来自我调控,尽量不要让政府等人为的外力来干预。
  显然,在索维尔看来,他所批判的知识分子对象,正是持有“圣化构想”的人。在本书中,他举了大量的例子,读者可以看到,这类知识分子几乎囊括了欧美近两百年所有被誉为“良心”的作家、学者、诗人、记者等等。比如,二战前夕为英法“绥靖”政策而欢呼的和平主义者们;比如,苏联大饥荒期间和战后为斯大林辩护的法国左派们;比如,美国媒体上那些预测经济即将崩溃、石油即将用光,从而主张政府要集权加强经济监管,提倡社会要节俭使用石油的专栏作者和环保主义者们等等。
  而持“悲观构想”的人,就是包括作者索维尔在内的保守主义者。

  派别交锋:纵观全书,索维尔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交锋
  一个是经济学知识。作为经济学家,索维尔最犀利的武器就是经济学,他在书中以无可辩驳的经济学常识(是常识!不是高深的理论!),如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等,批驳了那些动辄就要让政府加强监管、顶层设计的观点,认为这些观点都是不懂经济学常识的表现。他甚至专辟一大段来举证罗斯福对大萧条的政策,其实仍然是自由市场的,而不是如惯常所说的接近计划经济的作法。
另一个是修辞术。索维尔努力拆穿公知的修辞手腕,这也是中国公知们时常会使用的技巧。这包括:
  第一:道德判断。索维尔说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如果你不同意某位右派人士的观点,他就很可能把你视为愚钝的、错误的、傻里傻气的笨蛋;如果你不同意某位左派人士,他更有可能觉得你自私、背信弃义、麻木不仁,甚至视你为邪恶者。”换言之,公知被认为蠢,反对公知的被认为坏。可是,连《疯狂的石头》里的骗子都说,“你可以侮辱我的人格,不能侮辱我的智商”。索维尔的褒贬一目了然。他进一步论证,很多公知对公共议题的关心,只是为了表明自己道德高尚,因此他们的关心浅薄而无知,一旦深入到具体的政策、情境,需要去调查研究,这些人的兴趣就会衰减。雷蒙阿隆说:“不采用左派所支持的方式,达到了左派在表面宣称的目标,实际上反倒会激起左派的憎恨。”
  第二:媒体塑造。这个最容易理解了,媒体在传播事实时,并不一定总是说谎,但常常只呈现部分事实。电影的蒙太奇和媒体呈现事实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媒体也会只根据表面现象下结论,索维尔举的例子是几位美国总统,如胡佛被媒体塑造为大萧条期间的冷血无情者,而罗斯福取代胡佛后才对大萧条进行抵抗,但事实上,胡佛是最早在大萧条期间实施干预政策的人,罗斯福的部分政策(不是全部)是对胡佛的延续,再如被媒体塑造成没有礼貌的乡下人的杜鲁门,其实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学者型政治家,他能用拉丁语读西塞罗的原著,而且熟读从希罗多德到莎士比亚的书。
  第三:言辞净化。媒体和学者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手法,是对一些已经约定俗成的词语进行批判,觉得这些词语政治不正确,比如,不能说“妓女”,要说“性工作者”,因为妓女被认为带有歧视性。其实中国的学者和记者对这一技巧的掌握非常迅速,大概是汉语的博大精深所致。但这种词语净化导致了什么呢?索维尔说:“一代又一代的人从关于妓女的经验中所了解的所有事情,都被抹去了。”更重要的是,这些语言的指称虽然被福柯主义者们声称具有重要的权力意义,但在普通人口中,根本没有区别,何必多此一举呢?

  特殊话题:爱国主义
  对欧洲思想史有所了解的都知道,爱国主义源于“国家”概念的形成,而国家的概念源于对君主制的批判。早期的启蒙主义者认为,进步的作法是热爱属于全体公民的国家,而不是一家一姓的君主。特别是法国大革命之后,爱国主义是席卷腐朽旧制度的先进武器。
  可是,曾几何时,爱国主义在公知那里变成了政府煽动年轻人去送死的阳谋,是一种欺骗性的意识形态,甚至被贬低为可耻、卑劣、堕落的一种情感。
  在中国,时不时来一场的反日打砸抢,恐怕坐实了这种指责。
  然而,索维尔却强烈反对这一点,他举例说,二战前夕,法国国内也弥漫着这种和平主义的论调,军队也对爱国主义产生动摇,结果德军占领法国后,这些法国人傻眼了,有些曾贬斥爱国主义的法国人很快投入到地下抵抗组织,甚至牺牲了生命,因为他们终于理解了爱国主义的意义。
同样,索维尔批判一些美国人把二战、越战的牺牲者看成是“炮灰”,把战死的美军和德军看做是同样无辜的牺牲品,把勇气看成是好战。这种看似道德正确的观点,不仅伤害了士兵,也是对欧美传统自由价值的否定。
  索维尔有一句话说的好:“社会的不完美或无效率,很少能将一个国家毁灭,但是社会纽带的瓦解,人民信心和忠诚的丧失,却能够将一个国家毁灭。”这应该是他推崇爱国主义的最根本原因——维系原有的传统和制度。
  在中国,时不时来一场对朝鲜战争的否定性反思,恐怕也有此嫌疑。这不仅是一个如何评价历史的问题,而是一个当下的问题。

  问题延伸:如何用来理解中国?
  索维尔的观点如是,但很有必要检视这些内容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和中国的现状契合。
  显而易见的是,中美两国的公共知识分子都有一些非常相似的特点,特别是对专业外的议题发表看法、认为一切都是“体制问题”,包括对爱国主义的嘲讽(其实我也嘲讽过很多次),和对政府的一切行为的批判。
  但是,假如我们反公知其道而行之,是否就会遵从索维尔所捍卫的价值呢?这就很复杂了。比如,索维尔作为一个右派,捍卫的归根到底是自由主义价值观、自由市场经济观,因此他才会捍卫美国的荣誉。那么,中国人反对公知,捍卫的是什么价值观?
  再比如,索维尔是逢“共”必反的,他对苏联、纳粹德国等极权主义都是旗帜鲜明反对的,那么,中国人反对公知,那么是否也等同于此?
  这就不得不继续追问,当代的中国究竟是什么性质?是和苏联接近?还是和美国接近?还是独树一帜?政治性质太敏感,姑且不说,但经济呢?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吗?还是官僚资本主义加大资本主义加买办资本主义?说不清楚呢。
  再往根子里继续追问,前面我已经说过,保守主义是对本文化中自由主义传统的保守。中国儒释道都没有自由主义传统,那么,中国的保守主义者该保守什么价值传统?是不是要从近一百多年开始算起,只承认这一百多年来舶来的“海外新知”为传统?那,会不会出现一种“嘴上说不承认,身体却照旧”的奇葩景象?
  倘若索维尔是中国人,他会怎么选择?是变成一个反“共”、主张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人吗?那么,这类人在当代中国恰恰是公知标配;是变成一个捍卫爱国主义和国家荣誉,反对公知不懂装懂对什么话题都敢讲,敢于为政府的一些作法点赞,主张保守儒家传统的人吗?那么,这类人在当代中国会被看做五毛党。
  所以我想,可能的建议有两点:
  一、公知不公知,都要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索维尔在书中写得好:“文科知识分子会有更强的驱动力促使他们追求成为公共知识分子,因为理工科同事的成果,已经被社会自发给予了欣赏和赞美”。作为文科生,首先要恪守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懂的领域不去或少去发声,多学习。不要被公知的道德激情所诱惑,而要先做到不愚蠢。
  二、保守不保守,都先不要为价值观站队,刚日柔日,读经读史,包括外国的经史。从历史经验中寻求后发判断,比价值观的先发判断要安全,不一定正确,但一定安全。

-东德书局
用心为您描述每件宝贝
只有精品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未阅塑封正版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