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沾化区】颜氏世家族谱(又名:沾化县颜杨张氏支谱)带函套,两本齐全。“杨”“张”两姓,皆源于“颜”姓。故沾化县颜、杨、张三姓系一脉相传,是一家人。据谱载,一代复圣祖颜子第五十六代嫡孙颜之贞,由山东阜府迁居章丘县,其曾孙颜大秀(颜子第五十九代嫡孙),因生活窘迫,再由章丘流徒直隶永平滦州(今河北省滦县)。生三子:颜文贲、颜文昌、颜文智。
文智祖与杨氏生五子:公德、公奎、公嵩、公贵。次后,杨氏绝嗣,为使杨氏后继有人,就以颜氏公奎之次子重庄,为杨氏后,姓杨,但行辈排列之字,仍以颜氏之辈字排列。同“颜”更“张”姓一样,杨亦此源于颜。
¥
580
七五品
仅1件
作者颜氏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8-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七五品
- 商品描述
-
关于“颜”改“张”和颜、杨、张三姓是一家的由来
据谱载,一代复圣祖颜子第五十六代嫡孙颜之贞,由山东阜府迁居章丘县,其曾孙颜大秀(颜子第五十九代嫡孙),因生活窘迫,再由章丘流徒直隶永平滦州(今河北省滦县)。生三子:颜文贲、颜文昌、颜文智。
明英宗正统时期,****,土地兼并,农民破产流亡,又加北方互剌部落首领举兵侵犯,直隶安全受到威胁。为确保人身安全,颜大秀之子,又从直隶永平滦州迁居沾化。长子文贲仍留居直隶永平,次子颜文昌迁居沾化颜家庄后人一直姓颜,三子文智迁居马家庄,后困耕种便捷,迁居堤圈村。
据1935年续修张氏族谱《姓源》文中记载:“张氏之先更自颜姓”,又“颜、杨、张氏系一脉相传”。至于“颜”姓为何更为“张”姓,及“颜、杨、张三氏系一脉相传”的由来,这还得从颜文智迁居沾化之时,一一说起。
一、“颜”姓更“张”姓。
颜文智祖由河北迁居山东沾化之前,“陶”姓家族早已居堤圈村多年。经陶姓子孙在堤圈村的经营、开发,筑堤防涝,引水灌溉,至使农业发展迅速,经济日趋繁荣,族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文化教育也相应的得到发展。这为后来陶姓家族的人财两旺,官运亨通,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陶姓人家成为当时堤圈村,具有政治、经济实力的大户。
文智祖居马家,为耕种便捷迁居堤圈村,初来势单力薄,多受陶姓欺凌,经常为生活小事发生纠葛。对此,文智祖再三谦让,尚能和睦相处。
有一年夏天,文智祖田间劳作之余,正树下纳凉,一南方老者前来村边歇歇脚。老者举止潇洒,谈吐文雅;文智祖谦恭敬让,交谈默契。老者问道:“老哥贵姓?居家何处?”文智祖答道:“鄙姓颜,堤圈村。”又问:“彼庄还有何姓?”答:“只有‘陶’‘颜’两姓,陶姓是大户人家。”老者沉思良久道:“颜(盐)入圈而被陶(淘),危矣!”文智听后愕然。老者笑曰:“汝若更‘张’姓,张口吃陶(桃),陶惧则逃矣。”文智祖悟而记之。遂从第三代(即颜子第六十二代)始,更姓“张”。从此,“陶”“张”两姓,在堤圈长期共存。
明亡清始,清朝为加强君主专治,沿用明制,大兴,文字狱。清仁宗嘉庆年间,官至吏部侍郎的“陶”姓人家,因文字狱株连,而遭杀身灭族之祸,未涉者,则潜逃四方,更姓隐居,因而堤圈村只剩“张”姓一家。堤圈有陶家坟没有陶家人之说,盖源于此。此后,堤圈村“张”姓人丁兴旺,迄今已繁衍八十二年代,人口近两万人。故家谱张氏《姓源》中“嗣缘地名不利,更姓张氏”之语,盖源于此。堤圈张氏之后又有外迁者,有的仍然姓张,有的又恢复姓颜。
二、颜、杨、张皆为一家
堤圈始祖文智,由直隶(今河北省)迁来山东沾化,先居马家,德配杨氏。后因耕种捷便,继而迁居堤圈村。文智祖与杨氏生五子:公德、公奎、公嵩、公贵。次后,杨氏绝嗣,为使杨氏后继有人,就以颜氏公奎之次子重庄,为杨氏后,姓杨,但行辈排列之字,仍以颜氏之辈字排列。同“颜”更“张”姓一样,杨亦此源于颜。
三、“杨”“张”两姓复更“颜”姓。在那多子多福的年代,张、杨各族支子孙繁衍,人丁兴旺,特别是堤圈迁居外村居住的“张”姓(有的仍姓张),亦有部分复更“颜”姓。如沾化程井村,郑家村的颜姓即是,而后子孙随“颜”姓,称呼至今,不姓张,而姓颜,杨氏亦有此种情况。
综合上述,颜、杨、张氏三姓的血缘关系自明。“杨”“张”两姓,皆源于“颜”姓。故沾化县颜、杨、张三姓系一脉相传,是一家人。当然堤圈、马家以外的“张”“杨”,并不如此,各有另外姓源宗亲。
山东滨州一村都姓张,为啥盖颜氏宗祠?
看滨州
2022-10-14 15:39
山东
沾化堤圈村,是黄升镇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参加“V行滨州”活动,来到这。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村不但挺富裕,还有一段关于陶、颜、杨、张四姓在该村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姓氏文化和历史传承。引起笔者的兴趣。
张姓的祖先可追溯到颜回,为啥姓张的祖先姓颜呢?对此,@看滨州 专门查阅了《沾化区地名志》:明朝永乐年间,陶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此立村,村南有徒骇河绕村北区,为防止河水泛滥,沿河修筑堤坝呈半圆形,故取村名堤圈。明洪武三年,颜回第六十代孙颜文昌、颜文智同胞兄弟自直隶永平府滦州迁至沾化县,颜文昌住颜家口,颜文智住马家。后为耕种便捷,颜文智迁住堤圈村。据传,颜姓迁住堤圈村后,与陶姓同住,认为在提圈(意为在“圈内”)颜(谐音“盐”)怕陶(谐音“淘”),因“地名不利”,遂更姓“张”,取“张口吃桃(陶)”之意。清乾隆年间(1736~1795),陶姓人家因犯文字狱被诛九族,纷纷外逃更姓避祸,堤圈村仅剩张姓一族。
而据《堤圈村志》,描述:堤圈村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元朝时期已有陶姓居民在此谋生,初名为堤瞿阝,后为方便书写,写为堤圈或堤0。村向北500米,由于是历史上的交通要道,住有村民,称为小堤圈,历史变迁逐渐由新路代替,只剩冷冷清清几户人家,于1968年小堤圈居民迁入大堤圈,自此小堤圈村民成为历史。
而杨姓,在该村的“颜氏宗祠”中,对张姓祖宗颜文智的描述中提到:因岳丈杨氏门第绝嗣,以孙继之,时代沿袭,邻村马家村的杨姓也是颜姓后人。解说员称,这也体现了该村一直提倡和传承的孝文化。血脉里的姓氏,回响着,代代提醒后人:虽然姓张、姓杨,但根上都姓颜。
现在的堤圈:
滨州摄影师田军拍摄:农家老太走秀T型台摄于2007年64岁的李凤英大娘穿着自己制作的老粗布衣服一亮相,便引起了阵阵掌声。2007年3月14日,沾化县黄升乡堤圈村举行了一场“老粗布设计大赛”,粗布家纺专业户们分别聘请村里“模特”穿上就自家设计制作的老粗布作品参加比赛。(该图片入选见证改革开放40年山东摄影家作品展)
"V行滨州”大家都在观看该村的老祖布文
街景
乡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该老书记张景祯任职期间,带领村民兴修农田水利,积极发展农副产业,开荒种地盖起红瓦房,70年代初期,全村的固定资产就超过百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他退休后情系桑梓,带头捐资修路、续修族谱、策划村志。2018年,在他的关心指导下,现任村两委班子将当年规划的新农村建设蓝图全部变为现实。沾化县颜杨张氏宗亲联谊会终身名誉会长、堤圈村发展总顾问、堤圈村志顾问委员会主任张承收医者仁心,服务百姓,赢得了良好口碑。他在堤圈村志启动后,积极提供资金等支持,在家乡修路过程中踊跃捐款,带头发出倡议。他个人出资为全村的孝贤媳妇颁发好媳妇匾、好媳妇奖金,鼓励她们弘扬中华孝道,光耀传统美德。山东省颜子文化研究会会长、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军,自淘腰包42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出资2100余万元兴建复圣北大门、安康苑,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幸福堤圈,他连续十几年资助村里的大学生,为80岁以上老人送上敬老金,为全体村民发放过节福利,的行为,嬴得了人们的赞赏和尊敬。
这里的房子可以研学,村民免费
村内的民宿
堤圈村这种“头雁领航回巢”行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村周边有6个实体企业,带动了劳动力,设立乡镇阳光报告会,积极让在村外的党员、群众了解村内事务,全方位接受监督。网格化农村党员管理,党员直接包街巷,主动认领文明岗。该村自古重视教育,仅堤圈村走出县、科级以上干部百余人,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一百五十多人,博士后、博士多人。
堤圈村现任村支部书记张立军,同时也是山东裕阳集团的董事长,是一家年产值上百亿元的企业。2018年3月,他受家乡黄升镇党委和村党员代表邀请,回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力乡村振兴,为改善家乡落后的面貌,在黄升镇党委政府支持下,先后投入4200多万元,用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是黄升镇优秀的回乡创业人才。
8月22日,在滨州市沾化区黄升镇堤圈村举行的复圣基金“裕阳护航·点亮梦想”第十六届捐资助学活动仪式上,堤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山东裕阳集团董事长张立军向22名新考入大学的优秀学子每人资助2000元助学金和纪念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今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张梦冉发言说:“以前,我在台下看着哥哥姐姐们上台领奖的时候,默默立下一个誓言,我也要上台领奖。高中三年很苦,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总会想起自己的梦想!”
堤圈村被称为沾化“才子村”,由于重视教育,村内先后走出优秀人才500余人。为了鼓励更多的孩子,2008年,该村走出的企业家张立军等人发起成立颜杨张氏教育基金会,16年来,其个人共投入130万元,资助大学生500余人。同时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立军还投资助力乡村发展,堤圈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省级以上称号8个,成为全区、全市乃至全国的“明星村”“样板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