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大使讲故事
  • 听大使讲故事
  • 听大使讲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听大使讲故事

内页干净无笔记

4.92 1.9折 26 九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牛力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Q61-4-4

上书时间2023-04-25

温瞳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牛力 著
  •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1190881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0页
  • 字数 17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听大使讲故事》所讲述的人物是一组特殊的北京市民,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他们为祖国的外交事业呕心沥血。他们也是一组普通的北京市民,结束了传奇的外交生涯,他们回归家庭,回到平凡。现在,他们愿意去讲述那些曾经珍藏多年的故事,带我们在故事中再次去体验伴随他们的曲折人生与国之大爱,再次去解读影响世界的历史人物和关键事件。
【作者简介】
牛力,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广播记者、主持人,主任播音员,2009年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主持作品奖)、第十四届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山东大学理学学士,中国传媒大学文学硕士、英国贝德福德大学艺术学硕士。1996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2000年进入北京交通广播,先
【目录】
最容易忘记的往往最该记忆(前言)/1

我目睹的中东风云华黎明(口述)
当外交官完全是个历史的误会/2
一身泥土味从晋返京借衣服接待伊朗王后/3
不懂波斯语的周总理指出了我的翻译错误/4
在阿联酋破外交纪录递交国书等了五小时/5
温和而简朴的霍梅尼/6
目睹伊朗学生占领美国使馆/9
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11

卡斯特罗兄弟的中国知己徐贻聪(口述)
蔬菜供应极度短缺中国馆员自当“菜农”/15
劳尔大赞中国黄瓜华裔将军遭到“批评”/16
“徐贻聪黄瓜”传遍古巴欣然接受“黄瓜”证书/18
首次会见彻夜长谈菲德尔畅谈井冈山/21
卡斯特罗熟悉中国革命史询问渡江战役让我卡壳/23
第一次宴请属“蹭饭”卡斯特罗爱喝桂花陈/24
没有结局的烹饪大赛“老卡”亲率最牛裁判团/25
亲历越战的中国外交官李家忠(口述)
爆竹米粽,还剑湖畔过春节/29
五个人一起和越南姑娘“约会”/30
亲历越战,在战争中接受考验/31
早餐失误,遭李富春副总理严厉批评/32
第一次见到胡志明主席/33
胡志明称周恩来是兄弟/34
胡志明的“高脚屋”/36
外交队伍是文装的解放军/38

斯里兰卡两代领导人的家族朋友王嵎生(口述)
与斯里兰卡两代领导人的忘年之交/41
班达拉奈克家族的传奇故事/44
留在斯里兰卡的不了情/45
手无寸铁,面对12支冲锋枪/46
哥伦比亚的“红色通缉令”/48

我的阿拉伯往事郑达庸(口述)
早期使馆开车要请“外援”/53
英国考官问我汽车是什么/54
乐于助人的阿拉伯人/57
做梦都没想到会当外交官/58
我的心脏不疼/59
残酷的海湾战争/61
真假萨达姆/62

一条“黑道”走到底崔永乾(口述)
热气蒸腾的大陆/66
人人都会说“你好”/67
打摆子的“单打冠军”/69
做非洲贵宾的接待员/70
布基纳法索的枪炮声/71
殖民主义的后遗症经常发作/73
与小卡比拉的一对一接触/75

亚非八国的外交使者安惠侯(口述)
“一周内不让递国书,我就离开不干了!”/79
递国书检阅三军仪仗队/80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要不要我当你的老师?”/81
阿拉法特拉着我的手走进会场/84
生活中的阿拉法特完全判若两人/85
中东政坛的“不死鸟”/86
“巴勒斯坦就是我的妻子”/87
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故人泪满襟/88

我的南亚外交激情程瑞声(口述)
外交官曾经是科技迷/91
毛主席说:“你长得像外国人”/92
周总理说:“瑞声,谢谢你”/93
当“金先生”遇到“玫瑰”/94
在印度当“新德里最大的地主”/96
纳拉亚南总统:我相交30年的“兄长”/97
纳拉亚南的中国情结/99

见证法兰西六位总统蔡方柏(口述)
法语听写曾经得零分/104
为救学生当上了“侦察员”/106
十法郎的误会/108
亲历中法“外交核爆炸”/109
戴高乐的未竟梦想:到中国见见毛泽东/110
与“中国通”希拉克做朋友/113
法国总统在中国大使馆过春节/114
还有一个惊喜等着我/116

从翻译到联合国副秘书长金永健(口述)
未虚度今生,双边和多边外交都干过/119
抵触英语,初出茅庐被外国记者取笑/120
纽约当官,掌舵联合国最大部门/122
东西差异,联合国办公室文化很“多元”/123
众口难调,联合国大会经常抓阄/124
秘书长难当,必须是“平衡木高手”/126
自己租房,差点住了安南的房子/128

穷人家走出的发言人金桂华(口述)
在家里“答记者问”/131
15岁就去抗美援朝/132
学英语是“斗争的需要”/134
见证中美“乒乓外交”/134
爆炸性新闻被扔进废纸篓里/137
因错过大新闻而得了阑尾炎的人/139
马哈蒂尔的铁汉柔情/140
“为什么不让东南亚国家搞”/142
“我们更害怕欧洲,而不是中国”/143
为中国打破“惯例”/144
总理府前迎国民/145

朝鲜半岛的半生缘张庭延(口述)
从小在朝阳门外逮蛐蛐/147
在北大收获外语和爱情/148
毛主席考问我是哪里人/149
周总理让人想起来就温暖/150
金日成能讲地道东北话/152
1970年后,金日成每年都访华/154
调整与韩国的关系/155
1990年的亚运会外交/156
北南峰会前金日成逝世/157

别具魅力的外交乐章杨成绪(口述)
妙翻德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160
不惑之年改行当外交官/161
电台“斗智会”尽显风采/164
“平民总统”基希施莱格的中国印象/166
克赖斯基:为二战后的奥地利立下汗马功劳/168
充满音乐的国度追求自尊的民族/169
告别音乐之乡记忆金色大厅的旋律/171

亲历中苏的破镜重圆周晓沛(口述)
我蒙上了北大/174
马拉松边界谈判/175
谈判本身就有意义/177
谈判桌上的文斗/178
两国关系的重要拐点/179
只握手不拥抱/181
并非偶然的巧合/182

与19位日本首相打过交道徐敦信(口述)
从财会改学日语占座儿占出“吴越同舟”/186
尼克松访华震惊日本“泥腿子”见证邦交正常化/189
见证中日缔约进程连夜给小平同志打电话/191
“三邦”体制盛行日本政治有特色/192
田中角荣“难能可贵”村山富市“杖莫如信”/194
争议人物中曾根“世代友好”不要变/196
父辈的父辈的承诺(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