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电视文化生存
  • 21世纪电视文化生存
  • 21世纪电视文化生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21世纪电视文化生存

内页干净 无笔记

8.91 1.6折 55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鑫、贾秀清 著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36-1-2

上书时间2023-03-17

温瞳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高鑫、贾秀清 著
  •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6
  • 版次 1
  • ISBN 9787507825992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5页
  • 字数 280千字
【内容简介】
《21世纪电视文化生存》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中国电视文化的宏观审视;第二部分:中国电视文化的微观考察;第三部分:中国电视文化的形态思考;第四部分:中国电视文化的未来展望。
【作者简介】
高鑫,1938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师从陈荒煤先生,研究现代文学,获得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带头人。近年出版的专著有:《电视纪实节目创作》、《20世纪中国电视剧史记》、《电视艺术学》(2000年版,获北京第六届哲学科学
【目录】
第一章 电视文化的宏观考察

  第一节 电视文化是20世纪电子时代的产物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时代的特征

    二、特定的时代必然造就特定的文化

    三、电视文化的发展与演化

  第二节 21世纪电视文化生存的挑战与机遇

    一、电视文化生存面临严峻挑战

    二、电视文化生存的新机遇

    三、电视文化生存的重要现实课题

  第三节 从现实语境走向多媒体语境的电视文化生存

    一、多媒体语境赖以诞生的现实母体

    二、电视进入多媒体语境的首要路径 

    三、电视在多媒体语境中的生存方式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文化本土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媒介意识

    一、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态势

    二、文化本土化过程中的文化流变

    三、发展中国家媒介意识的定位

  第五节 电视文化属性及其功能的成因

    一、系统科学的理念及方法导入电视文化研究的可能性

    二、电视文化属性:社会文化的巨系统及其性质的凸显

    三、电视媒介的文化属性及其功能由系统内部整合力量最强的要素所决定

    四、电视文化系统功能的凸显

  第六节 电视文化身份的多维度审视

    一、俯视:在人类文化学的整一系统中

    二、后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点上

    三、外视:在社会文化系统中

    四、侧视:在各种文化形态的横向队列中

    五、内视:在电视文化本体中

    六、前视: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未来维度上

    七、全视:在有机系统的发展变化中

  第七节 电视文化发展的三个重要关系

    一、文化与科技的关系

    二、贴近与疏离的关系

    三、他治与自治的关系

第二章 电视文化的微观审视

  第一节 中国电视文化理念的嬗变及趋向

    一、电视机构:由“单一经营型”趋向“多元经营型”

    二、经营方式:由“政府拨款"趋向“资本市场运作”

    三、传播观念:由“平面宣传理念”趋向“立体传播理念”

    四、传播方式:由“综合频道”趋向“专业频道” 

    五、传播意识:由“频道观念’’趋向“品牌意识” 

    六、传播思维:由“趋同思维”趋向“另类思维” 

    七、传播文化:由“宣传中国文化’’趋向“中西文化交流" 

  第二节 中国电视文化现实生态环境剖析

    一、清一色的综合频道

    二、惟收视率论成败

    三、知识型受众的离席

    四、三种不良风气的泛滥

  第三节 电视节目创制中的文化价值观念透视

    一、电视节目生产必须具备适时性

    二、电视节目生产必须具备宜地性

    三、电视节目必须同时具备易行性

  第四节 市场化语境下电视频道的文化定位与文化品格的形成策略 

    一、兼容与专门

    二、浅与深

    三、权威与亲和

    四、静与动

    五、综合与细分

  第五节 文化市场化发展中电视节目类型的构成要素

    一、人物:电视节目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角色等形象的造型化

    二、环境:电视节目内容的自然环境或非自然环境的平台化

    三、音乐:电视节目内容的音乐表达日趋调情化

    四、视听风格:电视栏目、节目总体视听效果生理化

  第六节 电视媒介主体多元化与电视节目运作

    一、电视媒介主体的多元化

    二、电视节目编创模式的更新

    三、电视节目从创作转向运作

    四、“参与和互动”理念下的电视节目运作误区

第三章 电视文化的形态思考

  第一节 电视艺术品质新探

    一、审美标准不等于创造标准

    二、以审美标准批判艺术创造品质的后果

    三、电视艺术品位的评判标准

  第二节 电视艺术属性新探

    一、理论误区

    二、“声音”方式下电视纪录与主体诠释的有机整合

    三、“画面”方式下电视纪录与主体诠释的有机整合

    四、“镜头”方式下电视纪录与主体诠释的有机整合

  第三节 从纪录开始的电视艺术

    一、电视纪录作为电视艺术活动的起点

    二、电视纪录改变纪录对象的存在状态

    三、电视纪录改变纪录对象的存在结构

    四、电视纪录改变纪录对象的自在流程

    五、电视纪录改变审视对象的角度

  第四节 电视纪录中非理性因素的控制

    一、非理性因素的传递

    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方式

    三、非理性因素的利用方式

    四、非理性因素的存在方式

  第五节 电视纪录对主体理念的表达途径

    一、一种纪录一种表达

    二、多种纪录一种表达

    三、一种纪录多种表达

    四、多种纪录多种表达

  第六节 电视纪录片类型探索

    一、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的有机统一

    二、叙事逻辑的内在有机性和视觉呈现性 

    三、叙事整体情致的始终如

  第七节 通俗电视剧形态分析

    一、通俗电视剧的界说

    二、通俗电视剧产生的背景

    三、通俗电视剧的创作特征

    四、通俗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五、通俗电视剧的类型

    六、通俗电视剧的创作思辨

  第八节 “故事”氤氲里的中国电视文化

    一、“故事":电视节目叙事的市场攻略

    二、“故事”:电视节目叙事的基本结构

    三、“故事”:电视节目叙事的情节化

    四、“故事”:电视节目叙事的世俗语态

    五、“故事”:电视节目审美的伦理化

    六、“故事”:电视节目创新的形式屏障

  第九节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少儿电视晚会创作理念

    一、理念的创新

    二、理念的艺术表现

  第十节 改编型电视艺术创作本体规律探索

    一、作为生活的艺术 

    二、粉碎与重构

    三、忠实与理解

  第十一节 电视形象片创作解读

    一、美:内涵的凝炼神韵的萃取情感的升华

    二、美:艺术的创作核心与表现原则

  第十二节 京派电视文化的流变与融合

    一、京派电视文化的地域根基

    二、北京人的变迁

    三、京派电视文化的流变

    四、京派电视文化的鲜明特征

    五、京派电视文化的现实误区

第四章 电视文化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高科技的飞速发展

    一、液晶技术

    二、数字技术

    三、高清晰度技术

  第二节 网络文化的时代

    一、网络文学

    二、网络音乐

    三、网络绘画

    四、电脑戏剧

    五、虚拟主持人

  第三节 网络艺术的特征

    一、虚拟化

    二、交互化一

    三、游戏化一

  第四节 艺术理念的创新

    一、群体复制

    二、制作原则

    三、人造现实

    四、电子空间 

    五、形象所见

    六、感受能力

    七、多重交叉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