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食支持政策与促进国家粮食安全研究
  • 粮食支持政策与促进国家粮食安全研究
  • 粮食支持政策与促进国家粮食安全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粮食支持政策与促进国家粮食安全研究

内页干净无笔记

5.91 九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国家粮食局课题组 编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Q26-7-2

上书时间2021-11-20

温瞳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国家粮食局课题组 编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1
  • 版次 1
  • ISBN 9787509607428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4页
  • 字数 10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本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趋势特征,深入分析了粮食支持政策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在对现行粮食支持政策成效与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的粮食支持政策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支持政策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
  一、新形势下粮食支持政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和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蔓延,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同时还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
  我国近年来粮食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长期来看,粮食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从供给来看,由于耕地资源减少、淡水资源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受到严重制约。而且,在种粮比较效益低的条件下,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难度较大,稳定增加粮食供给将面临很大的压力。从需求来看,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以粮食为原料的深加工业的发展,我国粮食消费量将呈现刚性增长的趋势,而且粮食产销区之间和粮食品种结构矛盾也比较突出。此外,国际粮食供求关系、国家安全战略及发展环境等因素也决定了我国的粮食供给绝不可能依赖国际市场。
  因此,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粮食供给必须立足国内,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粮食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其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调动种粮农民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稳定发展。
  二、我国现行粮食支持政策的主要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粮食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四取消”、“四补贴”、“一支持”、“一保险”和“一奖励”。“四取消”是指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牧业税、屠宰税;“四补贴”是指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一支持”是指最低收购价支持政策;“一保险”是指将农业保险纳入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一奖励”是指中央财政刘产粮人县直接奖励的政策。
  这套支持政策体系是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针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粮食产量徘徊的现状,并充分考虑到国民经济实力和加人世贸组织的要求等因素而逐步形成的。现行粮食支持政策的实际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补贴方式的改变,也促进了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但是,现行粮食支持政策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支持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增产增收的政策目标有待加强;二是粮食补贴标准偏低,支持政策力度不够;三是政策利益主体多元化,粮食支持政策执行成本较高;四是粮食支持政策机制还需完善,粮食支持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三、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粮食支持政策的主要方式与借鉴
  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四国(地区)都根据本国(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粮食支持政策体系。美国在补贴方式上主要以“黄箱”政策为主,在补贴范围上覆盖了几乎所有主要农产品,补贴分配相对集中在主要农产品和大农场主;欧盟补贴方式也从与产量挂钩的市场价格支持转向依据面积等进行补贴的市场化方式,农业政策更加市场化是其发展的重要趋势;日本为确保食品稳定供给,积极支持和保护粮食产业发展,对粮食补贴将更多转向“绿箱”或“黄箱”政策;印度也对农民的粮食生产进行补贴,但也存在粮食支持政策的两难困境。
  通过对四国(地区)粮食支持政策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启示:一是农业支持政策应依据国情量力而行;二是粮食支持政策的目标、内容、手段应适时调整;三是以开放和全局化的视野设计粮食支持政策;四是粮食支持政策应有完善的配套措施;五是粮食农业立法充分认识到农业的弱质性。
  四、完善我国粮食支持政策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
  通过对国内外粮食支持政策的深入研究,本课题提出,完善我国粮食支持政策体系,必须要紧紧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一基本目标,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转变支持方式,实现由“黄箱”政策向“绿箱”政策的转变,从而建立长效而稳定的粮食支持政策体系。具体来说,重点要加强五大支持政策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投入支持政策。这主要包括对粮食生产和流通基础设施、第三方质检体系、产业化和粮食生产科技等方面的投入。增加对这些基础建设的投入,是粮食生产和流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是完善粮食补贴政策。要通过有效的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政府和企业三方面的积极性。即通过加大补贴力度、拓宽补贴资金来源、调整补贴范围以及实行直接补贴与价格挂钩的不固定补贴政策,保护和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通过硬化预算约束制度,加大粮食生产投资比重,确保财政支农投资规模和比例,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通过对粮食加工企业、种粮企业或种粮大户以及农资生产企业的补贴,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三是完善调控支持政策。重点对最低收购价、储备调控、农业信贷、商业贴息和运费补贴政策等进一步进行完善。即通过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加强对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的协调工作,同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对地方储备的扶持,增加对成品粮储备的费用补贴,建立粮食产销区利益协调机制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相结合、政府储备与企业商业最低库存相结合的储备调控体系;通过建立农业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商业银行三位一体的支农金融体系,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通过对大型龙头企业和现代粮食物流项目贷款的财政贴息和专项补助,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通过采取运费补贴等措施鼓励粮食购销,尤其是要促进东北三省粮食的运输和销售。
  四是完善风险支持政策。要不断完善粮食风险基金制度,同时对种粮环节、储存环节和消费环节的风险给予政策支持。即粮食风险基金规模向主产区倾斜,并取消主产区风险基金配套,发挥粮食风险基金对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完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保险支持政策,提高粮食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降低种粮风险;加强企业粮油最低库存的管理,利用多种方式,降低储备粮在储存和轮换中的潜在风险;利用价格调节手段,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五是完善国内产业保护支持政策。重点加强对外贸易支持、农资市场价格的监管和农资企业的保护。通过各种合理的贸易支持手段,支持国内粮食产业发展。加强对农资市场和价格的监管,建立农资价格稳定制度,降低农资价格上涨对直接补贴政策的抵消效应。
【目录】
第一章 新形势下粮食支持政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一、国家粮食安全及其重要性
二、我国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
四、新形势下粮食支持保护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章 我国现行粮食支持政策的主要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粮食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二、我国现行粮食支持政策演变的动力机制
三、我国现行粮食支持政策的现状
四、粮食支持政策取得的成效
五、我国粮食支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粮食支持政策的做法与借鉴
一、美国粮食支持政策的背景以及主要做法
二、欧盟粮食支持政策的背景以及主要做法
三、日本粮食支持政策的背景以及主要做法
四、印度粮食支持政策的背景以及主要做法
五、国外粮食支持政策的启示与借鉴

第四章 完善我国粮食支持政策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
一、我国粮食支持政策的目标、取向与基本原则
二、完善我国粮食支持政策体系的要求
三、构建我国粮食支持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附录一 美国粮食支持政策的背景以及主要做法
附录二 欧盟粮食支持政策的背景以及主要做法
附录三 日本粮食支持政策的背景以及主要做法
附录四 印度粮食支持政策的背景以及主要做法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