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版闪电发货】魏姓史话
  • 【原版闪电发货】魏姓史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原版闪电发货】魏姓史话

9787210030188

19.38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兴勇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30188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货号569637687047

上书时间2023-05-12

长林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智永千字文集字唐诗宋词100首全2册 收录智永楷书经典碑帖集字古诗词作品集 毛笔书法字帖学习临摹教材 智永楷书千字文集字古诗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智永千字文集字唐诗宋词100首全2册 收录智永楷书经典碑帖集字古诗词作品集 毛笔书法字帖学习临摹教材 智永楷书千字文集字古诗 ¥64.75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相对论爱因斯坦修订版官方文化伟人系列黑洞广义狭义相对论人类时空观与宇宙观的创世之书量子物理时间简史霍金牛顿量子力学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相对论爱因斯坦修订版官方文化伟人系列黑洞广义狭义相对论人类时空观与宇宙观的创世之书量子物理时间简史霍金牛顿量子力学 ¥21.66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论十大关系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 党政读物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政治理论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论十大关系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 党政读物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政治理论 ¥16.87
【正版闪电发货】跟着名师学英语 单元测试卷 英语 3年级下册 三年级第二学期 小学生同步教材检测课外复习辅导试题测试 上海教育出版社
【正版闪电发货】跟着名师学英语 单元测试卷 英语 3年级下册 三年级第二学期 小学生同步教材检测课外复习辅导试题测试 上海教育出版社 ¥24.15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书籍 锁定高端:中小企业的出路(精装) 李践 江西人民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书籍 锁定高端:中小企业的出路(精装) 李践 江西人民 ¥35.68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新阅读:动物王国大揭秘(注音彩图版)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新阅读:动物王国大揭秘(注音彩图版) ¥11.29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名家鉴画探要 薛永年中国古书画鉴定论著与研究概论全编傅申张珩谢稚柳徐邦达启功刘九庵杨仁恺名家讲怎样鉴赏与艺术史十二讲书籍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名家鉴画探要 薛永年中国古书画鉴定论著与研究概论全编傅申张珩谢稚柳徐邦达启功刘九庵杨仁恺名家讲怎样鉴赏与艺术史十二讲书籍 ¥28.99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现货 透过地理看历史(新版) 李不白著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 地缘关系一目了然 历史事件典故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书籍 地理历史百科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现货 透过地理看历史(新版) 李不白著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 地缘关系一目了然 历史事件典故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书籍 地理历史百科 ¥27.36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现货 浙大优学 新编高中化学竞赛培优教程 A、B级 奥赛培优教材训练 高考化学历年真题详解 高中化学教辅 竞赛秘诀竞赛训练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现货 浙大优学 新编高中化学竞赛培优教程 A、B级 奥赛培优教材训练 高考化学历年真题详解 高中化学教辅 竞赛秘诀竞赛训练 ¥58.1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中华姓氏文化丛书》以正史为纲,以宗谱为辅,以野史为补,以碑辱兴衰,宗族文化特色,历代名人和历史胜迹,以史说话,以话说史,文史并茂,娓娓而谈,贵姓何来,根在何处始祖何人,郡望何方,聚散何如,有何名人,往昔如何,今日怎样…… 
 姓氏是文明的曙光,是血缘的标志,是婚姻的纽带,是部族的开端,是国家的根基。姓氏出现最早的民族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黄二帝,而炎黄子孙繁衍出一万二干余姓氏。他们跨地域、跨国界,甚至渗入异族而形成新的民族。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优秀的民族之一。  本书生动、翔实地介绍了魏姓古今史事。内容介绍了魏姓古今史事。内容包括魏姓的寻根、源起、流布、盛事、文化、名人和胜迹。魏姓受姓两千多年来,演绎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兴衰事,涌现了众多令人景仰的著名人物,成为中华姓氏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姓氏之一。
  代序 第一章 魏姓寻根  黄帝——魏姓的祖先  后稷——魏性的原始始祖  毕公高——魏性的血缘始祖  毕万的后代  魏国的缔造者——魏文侯 第二章 魏姓源起  魏姓的五个源头  古魏国的简史和英杰  古籍中的线索 第三章 魏姓流布  钜鹿魏氏  任城魏氏  魏州魏氏  会稽魏氏  江西魏氏  安徽魏氏  徐州魏氏  河东魏氏  河南魏氏  幽州魏氏  关中魏氏  湖广魏氏  益州魏氏  西洋魏氏  历史上魏姓的分布和迁移  近世魏姓的分布 第四章 魏姓盛事  韩赵魏三家分晋  魏收完成《魏书》  千古良臣魏微开创贞观之治  盛唐宰相魏元忠战胜女皇宠臣  礼部尚书魏了翁一生捍卫理学  魏裔介协助顺治帝平定江南  铁面御史魏象枢受到康熙大帝的宠信 第五章 魏姓文化  魏姓的族谱  魏姓的派语  魏姓的家庭教育和族训  与魏姓有关的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  从上古到现代的魏姓文化 第六章 魏姓名人  …… 第七章 魏姓名胜 附录 后记
 序 我魏家氏族于元朝末年,从江西省吉安县迁到湖南长沙。明朝永乐年间,万一公兄弟迁到邵阳的隆回,四百余年来,子孙繁衍,已达数千人了。上次修族谱,是在乾隆甲辰年(1784),离现在已将近六十年了。道光十九年(1839),我回家乡扫墓,曾经和家族中父老子弟商议修谱的事情,转眼问,又过了三年,族谱将要修成了,家乡父老写信来江苏,委托我为族谱写一篇序言。我是一个在外面流离飘泊的游子,在家乡没有根底,实在不敢随意动笔为家族的谱写序。但我认为,人民生活在这世界上,借助仁义的力量而结成群体,依靠群体而强大,而人民的群体,往往因利益而发生争执,也因为争夺私利而变弱。因此,上古的国王通过宗族的法则将民众联合起来,用会餐的方法使民众能定期聚会,并且颁布井田的法令,使民众依附在土地上,即使死了,或是搬家,也不离开故乡。直到汉朝,才打破常规,颁布大规模迁徙民众的法令,如楚国的屈、景等大家族,齐国的田氏家族,都被迁往关中。这种大迁徙,动辄十多万户人家,朝廷要利用这些富有的大家族充实荒凉的关中,增强首都长安的经济力量。而且每次迁徙,都勒令全族一起行动,这是因为朝廷不愿意民众涣散而要他们结成群体。因此,凡是离开故乡已有三代,在新迁徙的地方落籍的,就必须另外推举一位族长,以领导整个家族,如果没有在新址落籍,则每逢喜庆或丧事,都必须派人或通过书信告知故乡的宗族,这就是已迁徙和未迁徙的区别。我现在侨居江苏扬州,尚没有固定的住所。这说明我尚没有正式迁出,还属于邵阳金滩魏氏宗族的一员。《诗经》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见到桑树和梓树等家宅旁边常栽种的树木,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这就是我十分高兴修谱的事情已完成而且诚恳地向家乡父老表达谢意的原因。我家族始祖自长沙迁到邵阳时,不过兄弟二人,而繁衍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可不是偶然造成的啊!金滩地方山水环绕,原野广阔平坦,如此优良的自然条件,再加上前辈祖先的道德力量,才有今天这样的局面。现在金滩魏姓所要争取的目标并非只是某一科考试得中或某一处村镇兴旺,我想日后必定有忠信材德奇伟之士产生自金滩的山水之间,以实际行动来壮大宗族、振兴家乡,譬如山中的泉水,不要堙塞其发源处,应该疏浚它;又譬如墙,不要损害它的基础,而应该用土培它。子舆氏(孟子)说过:父子兄弟,去掉私利之心,满怀仁义相交接,没有不兴盛的;去掉仁义之心,各怀私利相交接,没有不衰亡的。这就是我家祖辈来此地后世代所奉守的训诫,我期望全族之中,父亲教育儿子,兄长勉励弟弟,互相学习仁义的行为,讲求礼让,则我宗族的兴盛,可以等待啊! 道光二十二年(1841)仲秋月 十五世孙源谨书于广陵(今江苏扬州)絮园(本文据魏源的原序而译白)
 魏伯阳,一说名翱,自号云牙子。东汉会稽上虞人。传说与弟子三人入山炼丹,丹成,知弟子心怀未尽,乃试之。伯阳先以丹试喂狗,狗食丹死。伯阳说:“吾背违世俗,委家入山,不得道,亦耻复还。死之为生,吾当服之。”乃服丹,入口即死。一弟子说:“吾师非常人也,服此而死,得无意也。”因乃取丹服之,亦死。余二弟子不敢服,出山而去。伯阳见两人去,乃起,将所服丹纳入弟子及白犬口中,皆起,遂仙去。事见葛洪《神仙传》。他曾借《周易》爻象,以论作丹之意,著有《参同契》三卷,为道家系统地论述炼丹的最早著作。道家奉为“丹经王”,后蜀彭晓有《周易参同契通真义》三卷;宋朱熹有《参同契考异》一卷,此外还有注释者四十余家。 到南北朝的齐朝,会稽上虞魏姓出了两个名士,一个叫魏准,一个叫魏温仁。魏准是太学生,以才学得到文学家王融赏识。王融文章与沈约起名,共创“永明体”,又与竟陵王萧子良友善,为“竟陵八友”之一。萧子良为武帝次子,文学有誉于时。齐武帝病危,当时任中书郎的王融打算立子良为帝,魏准积极参与其事。可武帝决定皇太孙郁林王萧昭业继位。萧昭业是个伪诈荒淫的王子,即位后,把王融收廷尉狱,王融死于狱中。并召魏准入舍人省诘问,魏准忧惧而死,不久,萧子良也忧愁而死。魏温仁本足个普通的士人,齐朝皇帝萧宝卷荒淫无道,人人痛恨。尚书令徐孝嗣受先皂遗诏辅政,潜谋废立,议不能决,被萧宝卷杀死。众人惧,都不敢到徐家去,惟独魏温仁奔赴营丧,为时所称。 位于上虞东部不远的余姚也是一个魏姓人聚居的地区,明朝时出了个高级官员魏有本(1483~1552),字伯深,正德十六年(1521)进土。官至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有《浅斋文集》。 位于余姚东部不远的鄞县在明朝出了个魏姓的学者,名叫魏偁(音称,chēng),由府学生贡礼部,廷试第一,以诗文名于世,有《经书仅悟》《茶余诗话》《闻见类纂小史》《云松诗略》等。 紧邻鄞县西北、靠海的慈溪县(今慈溪县东南)也是魏姓的聚居区,明朝这儿出了个奋勇抵抗倭寇的勇士魏镜,明末清初还出了个抗清志士魏耕(?~1663),字楚白,号雪窦山人,原名时珩,又名壁,别名娃。明末诸生。明亡,于浙东抗清,失败后隐居笤(音迢,tiáo)溪,与钱缵曾及祁理孙、祁班荪兄弟等交往,尽读祁氏谈生堂藏书。又与郑成功通消息,劝之入江攻南京,郑军败退后,清政府获悉谋划所出,遂遭捕杀。有《息贤堂集》。清朝时,慈溪县还出了个学者魏银河(1734~1800),字星槎,号秋浦,工诗古文词,著有《桂岩小隐集》《心和书屋文稿》。 离山阴西部不远,有一个萧山县,明朝初年这儿的魏姓出了个做官的,名叫魏骥(1374~1471),字仲房,号南斋。永乐三年(1405)举人,次年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召修《永乐大典》。擢南京大常寺少卿。正统间(1436~1449)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景泰元年(1450)致仕。卒谥文靖。能诗文,有《南斋摘稿》。 从萧山县往西行不远,就是南宋的首都杭州,宋朝时,该城是仁和县的治所,故杭州又名仁和。在这个景物繁盛的城市里,清朝时出了个魏姓名医,名叫魏之诱(音秀,xiù)(1722~ 1772),字玉璜,号柳州。布衣,少孤贫,佣于当铺,夜自苦读医书,历20年,无师自通,遂以行医为生。工诗词,能画。有《续名医类案》《柳州医话》《柳州遗集》。此外清朝还有两个魏姓官员,都是浙江仁和(即杭州市)人:一个名叫魏成宪,字宝臣,号春松,乾隆四十九年(1784)进士,历官御史,有《浅斋文集》;另一个名叫魏锡曾(?~1881),字稼孙,贡生,官福建盐大使,嗜金石拓本,节衣缩食,购墨本甚富,有《续语堂碑录》《续语堂诗文集》《书学绪闻》。  从杭州坐船,溯富春江而上,可达桐庐县,宋朝时,此地属于严州(治所建德在桐庐南),当时这儿出了个有民族气节的士人,名叫魏新之,字德夫,号石川。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进 士,曾受业于方逢辰(宋兵部侍郎,国史修撰,授徒讲学,有《蛟峰文集》),为庆元府(今宁波市,府治所在鄞县)教授。元兵至鄞,临危不惧,宋亡,隐居乡里,与同里孙潼发、袁易称为三先生。 在上虞和吴县之间的中点,有一个嘉善县(在今浙江省北端),也是魏姓的聚居地。明清时代这里产生了好些魏姓世家,首推魏大中家族。 魏大中(1575—1625),字孔时,号廓园。东林党的领袖,阉党的死敌。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行人(官名,掌传旨、策封等事),累迁至吏科都给事中(属都察院,正八品,职权甚重,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吏部百司之事)。天启间疏劾魏忠贤结党树威,忠贤矫旨切责。大学士(官名,正五品,但权力凌驾六部之上,俨然真宰相)魏广微(1604年进士)私结魏忠贤,大中又劾之。魏广微指使亲信陈九畴以他事劾之,贬三秩出外。阉党梁梦环、许显纯等复构陷之,诬魏大中受杨镐、熊廷弼贿,矫旨逮下诏狱,又指使狱卒毙之于狱中。真所谓“莫说书生空议论,头颅抛处血斑斑”。思宗即位后,追谥忠节。魏大中的长子魏学伊,字子敬,诸生。以孝行著称。大中被逮捕后,学伊微服随行,刺探起居。抵都城后,变姓名匿旅舍,百计营救。父死后,扶柩归,日夜号泣而卒。崇祯初旌表为孝子。生平好学工文,有《茅檐集》。魏大中的次子魏学濂(1607~1644),字子一,号内斋,1643年进士,擢庶吉士(属翰林院庶常馆,选新进士之优于文学、书法者,人馆学习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异者分别授以翰林院编修等职),不久,自惭自缢死。有《后藏密斋诗稿》。善山水,其画世不多见。魏大中的孙子名叫魏允楠(音南,nán),字交让。明朝亡国后,闭门不出,交游皆东林后人。家贫,于财非义不取。魏允楠有个从弟,名魏允枚,字卜臣,号功父。顺治五年(1648)举人。著有《楚游集》。魏允枚的弟弟名叫魏允札,字州来,诸生。有《东斋诗文集》。魏大中的侄孙魏坤(1646—1705),字禹平,号水村。康熙三十八年(1699)举人,善古文诗词,交游甚广。有《倚晴阁诗钞》《秦淮杂咏》《历山唱酬集》《粤游纪程诗》《水村琴趣》。 清朝初年嘉善县还出了一个从政的学人魏学渠,字子存,号青城。与魏允枚同年中举。官成都推官,擢至江西湖西道,少有才名,为柳州八子之一。工诗,善骈文,兼精书法。 上古时代的会稽郡首府吴县到中古、近古时代已成为著名丝绸之乡苏州,繁华富饶,名人荟萃,其中也有魏姓人物,如魏校(1483~1543),明朝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字 子才。祖先本姓李。居住在苏州葑门庄渠,因自号庄渠。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历南京刑部郎中,治事直行己意,不为守备太监刘瑯所屈。改兵部郎中,移疾归。嘉靖初(1522)起为广 东提学副使,官至太常寺卿。私淑胡居仁主敬之学,主张理气合一,而贯通诸儒之说,别择尤精。有《大学指归》《六书精蕴》等。又如魏浣初,明朝苏州府常熟人,字仲雪。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布政司参政。能诗词,有《诗经脉》《四如山搂集》。此外,明季苏州府长州(今苏州市)还有一个才子名叫魏学礼,字季朗,诸生。与刘凤共相唱酬,合刻其诗,名《比玉集》。擢国子学正,皇帝下诏,令他刻《十三经注疏》,并委任他为校雠。 上古属于会稽郡的福建直到南宋才全面开发,这时大量魏姓人流人,使福建成为魏姓较多的省份之一。明朝时属于兴化府的福建莆田县有不少魏姓人,并且出了个高级官员魏一恭,字道宗,号立峰。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温州推官,捕治达官子弟恃势不法者。获得迁升,历官刑部员外郎、浙江按察副使、广西左布政使。 ……
 '

魏姓史话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