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闪电发货】一生能读几多书:我的私人阅读史
9787506098816
¥
45.37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范福潮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98816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货号620689538867
上书时间2023-04-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一生能读几多书(我的私人阅读史1964-1976)(精) 开本: 32开 作者: 范福潮 页数: 定价: 59 出版时间: 2018-01-01 ISBN号: 9787506098816 印刷时间: 2018-01-01 出版社: 东方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目录: 探皇陵 华清池 参读之法 算地 六叔 老顾 远游 南山 过江三事 辨字 夜行记 焚稿 解《西厢》 父子大学 秋水 漫话历史 六家二体 《史记》作法 书目 日课 《史记》读法 史传多为小说 通史难作 《文选》与文体 菜园 史大夫 陈老师 文人 伤逝 文伯伯 蒙古族大哥 众神之舞 香椿树下 自然的箫声 先秦寓言 戏说庄子 古代神话 春秋故事 戏说历史 笼中之鸟 少年游 人类的故事 稚子不宜背唐诗 机器岛 天空之城 故事的起源 莎山导游 英雄的瞬间 骑鹅旅行记 寻找一个消失的年代 ...... 精 彩 页: 一生能读几多书 幼读唐诗,吟到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禁不住问父亲:“万卷书有多少?”父亲指着书柜说:“没多少。一部《全唐诗》九百卷,一套二十五史三干七百八十二卷,《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一部小小的《古文观止》还十二卷呢。古人一卷书的篇幅,只相当于现在的一章,万卷书其实并不多。一个人从七岁起每天读三卷书,到不了二十岁就能破万卷。至于能不能‘下笔如有神’,那就看其有无天赋了。” 中国古代自有文字始,印过多少书?恐怕谁也回答不出。乾隆敕令刊刻的《四库全书》,“著录之书,凡三千四百五十七种,七万九干零七十卷,即著录实有各书之总数。总目中仅存书名,而未收其书者,凡六千七百六十六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六卷,即存目之书之总数。”这些书目,肯定要小于古代实际著书之数。在古代,一个条件优越的书生,毕其一生,也只能读完其中的很小一部分。父亲说,在科举制还未取消的清末,能读过百种以上的书,就算是很博学的人了,秀才、举人也不讨如此。 民国以降,西学东渐,外文著作大量翻译出版。 读书人不光要读中国书,还要读外国书。书的种类以几何级数增长。一个中型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就有十几万种,稍大点的图书馆藏书有上百万种,美国国会图书馆目前馆藏九千多万册(件),包括四百七十种语言,其中汉文书籍四十八万册。 出版社每年出版的新书无计其数。生活在现代社会的读书人,就像掉进了书的海洋,毕其一生所能读到的书也只是沧海一粟。 那么,人在一生中 多能读多少书呢?总会有一个数量上的极限吧?“人生七十古来稀”,活到七十岁,应该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年龄。七岁读书,每天读五六十页,平均三四天读一本书,一年读一百本,六十年读六千本。这还不包括读报纸、杂志、公文、课本,如果有些书要复读、精读、研究、摘抄,一生能读三干本书,就算是一个 刻苦的读书人了。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网络时代。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信息传播的介质和途径,也改变了自古以来人们单纯依靠印刷品(书籍)接受信息的方式。通过上网,同样可以读到大量的“书”。近年来,年轻人的阅读方式已有明显的改变。每天大量的时间用来上网看新闻、电子书刊、BBS的帖子,闲了看看电视、听听歌曲、玩玩游戏,能静下心读书的人已经不多了。对他们来说,读书已是一种过时的精神消遣,是一种需要有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支撑的 享受,是与世无争的书生酒后茶余附庸风雅的情调,而不再是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探索、对哲理的思考、对艺术的品味。读书,在有些人眼里,已经成了孤独者的怪癖,一种不合时宜的行为。 时至 ,“一生能读几多书”已经不算是一个 内容提要: 作者成长于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个以反智和革命为特征的年代,却受到了良好的古典教育,几为 响。铸就这段传奇的,正是他的父亲。在这部范福潮著的《一生能读几多书(我的私人阅读史1964-1976)(精)》私人阅读史中,作者讲述了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泛舟书海,获得成长的生命体验。《礼记·学记》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作者能继父志,在某种意义上证明了父亲的善教。父亲强调读书问学要知渊源,懂家法。书中既有父亲讲述的读书门径、治学方法、作文秘诀,也有因书而结缘的人情世故, 有父亲对时代的判断,以及在此判断下的应对之方。可以让现代人知道过去的人怎样读书以及过去的读书人怎样处世,让上代读书人的见识通过下一代的文字流传不 。 ...... 作者简介: 范福潮,1957年生,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现在中国石油某公司工作。2003年起,为《南方 》《南方都市报》《上海文化》等报刊撰稿。著有《父子大学》《书海泛舟记》《清末民初人物丛谈》《清末社会变革剪影》等。作者的读书生涯始于幼年时代,有深厚的家学渊源,且能转益多师。读书面广博不说,难得的是博而不乱,有法可循。 暂时没有目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