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版闪电发货】丨肥西 风物中国志系列018中国国家地理
  • 【原版闪电发货】丨肥西 风物中国志系列018中国国家地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原版闪电发货】丨肥西 风物中国志系列018中国国家地理

9787571002893

36.48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砚 主编,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 出品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71002893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货号605208953107

上书时间2023-04-21

长林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英汉对照 忏悔录(上下)(英汉对照)中英文对照名著原版小说 英汉双语读物图书籍 卢梭 足本无删减 英文原版 名畅销文学小说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英汉对照 忏悔录(上下)(英汉对照)中英文对照名著原版小说 英汉双语读物图书籍 卢梭 足本无删减 英文原版 名畅销文学小说 ¥22.80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厚410余页】白话楞严经 原文注释译文文白对照简体佛经佛学入门教文化经典书籍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厚410余页】白话楞严经 原文注释译文文白对照简体佛经佛学入门教文化经典书籍 ¥12.39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全新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计算力学基础 杨海霞 章青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4版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全新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计算力学基础 杨海霞 章青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4版 ¥33.20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毛选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选集全套四册 毛泽东思想文集语录军事矛盾论实践论持久战原文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毛选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选集全套四册 毛泽东思想文集语录军事矛盾论实践论持久战原文 ¥55.88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类专业用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 图书 编者 吴敦序 9787532337019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类专业用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 图书 编者 吴敦序 9787532337019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4.14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中外名句大辞典-精装辞海版 本书收录古今中外名言警句佳句格言经典名句大全集中外历代名句大词典上海辞书书籍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中外名句大辞典-精装辞海版 本书收录古今中外名言警句佳句格言经典名句大全集中外历代名句大词典上海辞书书籍 ¥38.18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儿童绘画大参考 美术简笔画画幼儿涂鸦技法读物少儿绘画艺术涂色书水彩画教程教材临摹欣赏步骤练习湖南美术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儿童绘画大参考 美术简笔画画幼儿涂鸦技法读物少儿绘画艺术涂色书水彩画教程教材临摹欣赏步骤练习湖南美术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11.21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变通 受用一生的学问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变通 受用一生的学问 ¥9.38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郑钦安医学三书中医火神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修订版中医火神派书籍医学医书阐释中医临床医学火神派就是扶阳派
【正版现货闪电发货】郑钦安医学三书中医火神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修订版中医火神派书籍医学医书阐释中医临床医学火神派就是扶阳派 ¥33.9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风物中国志·肥西 ·作者:王砚 主编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208页 ·ISBN:978-7-5710-0289-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185*260mm ·正文语种:汉语 ·图片:约140张 定价:58.00元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编辑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出品 “地道风物”发现之旅 灼然江淮间,百年功成与复兴 沉雄肥西,河岗造就的皖中传奇内容简介 在历代的战争和开拓经营中,依托江淮间的山陵、湖泊与河岗,肥西融合了南北的文化气质,既有一方水土凝结的强大吸引力,又显示出不断开拓、求新求变的豪迈胸襟。当新的时代来临,一个更为清晰、丰富的立体交通网络形成,肥西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飞跃时刻,从典型的农业县转型成为耀眼的工业新城。作者简介 王砚(主编) 曾任《潇湘晨报》副刊《湖湘地理》首席记者、资深编辑,现为地道风物内容主编,人文地理写作者。    目录 序言 肥西:灼灼江淮间 
  地 肥西:河岗造就的沉潜与通达 “中国制造”:肥西的小城大事 
  道 卯夜群星:晚清淮军与肥西圩堡群 三河古镇:一场流动的盛宴 历史幽光中的紫蓬群山 
  风 小井庄,变革之后静水流深 被树苗改变的村庄与城市 桑田守望者 “水网孤洲”滋养的商道温情 三河羽扇:渐行渐远的清凉世界 
  物 水乡与山陵孕育出的肥西味道 肥西人的一碗乡愁鸡汤 风味淮西,一根米线的探索文摘 
  肥西:河岗造就的沉潜与通达 撰文/谭伟桐 
  寻找“龙干” 清嘉庆四年(1799),庐州府合肥县迎来了一位新的父母官,进士左辅就任这座江淮重镇的知县。籍出江苏的左辅,曾先后主政南陵、霍邱两县六年有余,对安徽的一方水土已算是熟稔。面对这片新治地,左辅显露出了格外的好奇心,他的足迹遍布合肥的山水之间,试图寻找合肥的“受治之盛衰得失、沿流积渐之故”(嘉庆《合肥县志·序》)。 左辅的目光首先聚焦于县城之外的西乡,这片起伏的丘陵山岗大部分位于今天的肥西县境内,在左辅的笔下被称为“龙干”,是今日合肥人所熟知的“江淮分水岭”。据左辅考证,这里正掩藏着合肥这一地名起源的秘密。 合肥一词与肥水有关,历来无有争议。可究竟如何用肥水释义合肥,却至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水经》记载,肥水(今东淝河)与施水(今南淝河)同出广阳乡,却流入江淮两条不同的大河,根据《尔雅》“归异出同曰肥”的概念,这片两条河流分道扬镳的土地被命名为合肥;而《水经注》则认为施水是注入肥水的支流,二水在此相汇合,故名合肥。 左辅没有明确地判定这桩地理公案,而是试图用“古今水道,既多变易”和“旧志云‘(紫蓬山)肥水出焉’……今肥源已湮”的评价来调和不同历史记述间的相互矛盾,却也让这片山水的面目更加含混和模糊。依据旧志记载的“肥源出紫蓬山”的说明与想象,我们驱车来到肥西紫蓬山,期待在这里找到左辅曾经探寻的答案。 紫蓬山自三国魏将李典守合肥而成名,又因皖中名刹西庐寺而兴盛,是远近闻名的庐阳第一名山。今天的紫蓬山,经过现代旅游业的开发,已经成为合肥乃至整个安徽游憩度假的风景名胜区。 刚刚在西庐寺大殿唱完梵呗的僧人邀请我们登上多宝佛塔,这是整座紫蓬山的制高点。佛塔坐落在整个寺院的东北角,仿照毁于战火的西庐寺第一高楼望湖楼所建,外观七层,在180 余米的山峰上又凭借人力增加了60 多米的海拔视野。 登上高塔,昏沉的天色让位于视线东方若隐若现的巢湖,却更加清晰地勾勒出江淮分水岭的山形地貌。略微起伏的山岗,因为北方淮河平原的平坦开阔而显露出雄奇的体势和走向。山势从西南延伸向东北,像是为了区隔南北而堆叠的一道天然屏障,不是绝对的高大,却因山岗与平原的高差而格外显著。 在左辅的记述中,那条贯穿肥西的岗地被称为“龙干”,是大别山向东延伸的余脉。“龙干”共有两支,走向清晰:“自六安州来,自嶂山入界,屈曲东南行至三向庙,一支入城,一支北转至长岗店入北乡。”(嘉庆《合肥县志·西乡图》) 借助现代的测绘卫星,我们得以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厘清清代人的描绘与现实地貌之间的关系。入城的“龙干”并未继续延伸,以大蜀山为标志构成了南淝河和派河的分水岭;而入北乡的“龙干”则一直延绵至江苏省境内的洪泽、高邮两湖,延绵200 多千米,固执地划定着长江与淮河流域的边界,直至淮河入江。 就紫蓬山水源的径流范围而言,其西北有从官亭延伸至长丰乃至江苏境内的一系列丘陵高岗构成的清晰分水线,阻隔其北流汇入淮河,东北又有大小蜀山连成的岗丘阻隔进入今日的南淝河。我们可以相信——历史上的肥水、施水并非发源于紫蓬山,同时,蜿蜒不断的江淮分水线也决定了地图上自然河流的径流方向。肥水、施水应是源出分水岭的两侧,分流入江淮。 今日的肥西县,也自然因为境内的江淮分水岭拥有了自己的地理属性版图:西北和东南分属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区域;分水岭附近的丘陵山岗和河流冲积平原形成了境内两种特征鲜明的地貌。 
  联通四方的江淮高地 一条同流异入的河流传说被否定,但南北交汇的肥西却呈现在我们面前。离开紫蓬山顶,我们前往位于肥西县官亭镇的分水岭纪念碑,期望在这里获得认知这条分水岭的另一种视角。 在想象之中,作为分水岭的纪念碑理应立于紫蓬山一样的山巅之上,划分大地经纬,可眺望南北风光。但现实中肥西境内江淮分水岭纪念碑却掩映在一片漫无边际的苗木林海中。这片刚刚萌发的桃柳遍布之地,充其量算是一片台地。事实上,肥西境内的江淮分水岭,除大潜山、紫蓬山海拔可达200米左右,其余更多的地方仅仅是海拔50~70 米的丘陵。这样的山岗丘陵纵然能够左右水体的流向,却难以阻隔江淮两地文明的交流。 《史记·货殖列传》评价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与闽中、干越杂俗”。“合肥”之名或许也可以被理解为南北和合交融的“合肥”。这种南北交融就记录在肥西大地上的历史遗迹之中。 派河畔的古埂公园是如今肥西市民热衷傍晚休闲的城市中心广场,也记录了新石器时代文明在这片土地的遗存。1981 年,肥西县组织文物普查工作,在这里发现了总面积约两万多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并将之命名为古埂遗址。 1983 年,考古学家在古埂遗址进行第一次系统考古发掘,在150 平方米的发掘面中,大量的陶器从沉睡的泥土中苏醒。早期文化遗存大致相当于黄河流域大汶口文化中期或略早时期,晚期文化遗存大致为商周文化时期。 发源于不同历史文化分区的丰富遗存在古埂遗址交汇,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期,肥西就已经成为南北文化交融的开放高地。周边区域的文化形态通过人类的迁徙或是传播走进这里,被这片土地吸收并加以重新利用。 跨越过原始社会,有着“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之称的合肥更加成为历朝历代政权关注的焦点。朝代更迭,依江淮南北分峙的局面时有发生,而肥西有低山丘陵环抱可作屏障,东南又有巢湖水路,自然成为由淮略江、由江略淮的战略要地。 春秋时期,肥西正处于吴楚两国交锋的前沿地带。据《巢湖志》记载,著名的吴楚鹊岸之战发生于紧邻巢湖的三河镇。 三国时期,合肥成为魏吴两国争夺的焦点,自208 年至253 年四十余年间便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冲突。为了便利操练伐吴的巢湖水师,曹操在今肥西丰乐镇境内兴建土城,安置将领家属,名曰“西凉城”,至今遗址尚存。 进入清末太平天国纷争,太平军先后在肥西收获三河大捷和官亭之战的胜利,并借此守住环巢湖地区的交通与物资,在一段历史时期内保全了天京(南京)的安宁。 兵火争夺,也意味着一方水土的不安与居民的变动。明朝初年,受战争与移民政策的影响,鄱阳湖周边的居民向合肥大规模迁徙,肥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地。 据《肥西县志》的统计,在本地的31部族谱中,有16 部记述他们的先祖来自江西,而一个名叫瓦屑坝的地名,出现的频次尤其高。金牛乡上圩村《郭氏宗谱》:“明初由江西瓦屑坝迁至肥西郭家山洼。”南分路乡四房郢《童氏宗谱》:“元末明初,由江西南昌府瓦屑坝迁居肥西大潜山北。” 一条坝子如何带来这么多的移民,以至于构成了明代庐州府乃至今日合肥居民的主流?较能令人信服的一种观点是:类似于移民史中著名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瓦屑坝是移民集散的重要渡口,在移民后代的口耳相传中变成了移民出发地的符号。而瓦屑坝闻名于今的另一大原因,则是这次移民的后人们,在四百多年后的清朝末年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近代史写下了来自江淮的浓重一笔。 (下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