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
  •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

正版,内页干净

53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火国 著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36

上书时间2021-06-19

依山书局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郑火国 著
  •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9
  • 版次 1
  • ISBN 9787511636508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74页
  • 字数 16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文以食品为研究对象,以食品链为切入点,依据信息论、系统论及控制论等原理,采用信息管理学、信息经济学、食品安全管理,以及可靠性分析等理论、方法和技术,对食品安全危害及要素进行分析,开展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研究,构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链,并对可追溯链进行可靠性分析,探讨了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功能及构建方法。

【作者简介】

郑火国,男,1979年11月出生于湖北蕲春。主要学习经历:1999年9月-2003年7月,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获管理学学士;2003年9月-2006年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硕士;2009年9月-2012年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信息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一)国外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进展()

 


 

(二)国内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进展()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系统论()

 


 

(二)信息论()

 


 

(三)控制论()

 


 

(四)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

 


 

五、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国内外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现状分析()

 


 

一、主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状况()

 


 

(一)欧盟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状况()

 


 

(二)美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状况()

 


 

(三)英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状况()

 


 

(四)荷兰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状况()

 


 

(五)日本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状况()

 


 

二、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发展状况()

 


 

(一)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及职责()

 


 

(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四)我国食品可追溯系统建设现状()

 


 

(五)我国典型食品可追溯系统简介()

 


 

三、国内外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启示()

 


 

(一)科学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制定食品安全法律的依据()

 


 

(二)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食品安全监管顺利推行的前提()

 


 

(三)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是食品安全管理顺利推行的基础()

 


 

(四)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是食品安全管理的趋势()

 


 

第三章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基本原理()

 


 

一、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基础概念()

 


 

(一)农产品()

 


 

(二)食品()

 


 

(三)食品安全()

 


 

(四)可追溯系统()

 


 

二、食品安全可追溯基本原理()

 


 

(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二)HACCP食品安全体系()

 


 

(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四)良好生产规范GMP()

 


 

(五)良好农业规范GAP()

 


 

第四章食品危害及质量安全要素分析()

 


 

一、食品的生物性危害()

 


 

(一)微生物污染()

 


 

(二)寄生虫污染()

 


 

(三)昆虫污染()

 


 

二、化学性危害()

 


 

(一)有毒金属()

 


 

(二)农药、兽药、渔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

 


 

(三)食品添加剂污染()

 


 

(四)动植物中天然有毒物质()

 


 

(五)加工、储藏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

 


 

(六)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污染()

 


 

三、物理性及放射性危害()

 


 

(一)物理性危害()

 


 

(二)放射性危害()

 


 

第五章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研究()

 


 

一、食品安全信息的特点()

 


 

(一)食品安全信息的特性()

 


 

(二)食品安全信息的特性分析()

 


 

二、食品安全信息传递制约因素分析()

 


 

(一)生产过程质量安全信息传递问题分析()

 


 

(二)加工过程质量安全信息传递问题分析()

 


 

(三)流通环节质量安全信息传递问题分析()

 


 

(四)消费环节质量安全信息传递问题分析()

 


 

三、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一)信息不对称基本理论()

 


 

(二)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分析()

 


 

(三)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具体呈现()

 


 

(四)信息不对称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

 


 

(五)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法()

 


 

第六章食品安全追溯链研究()

 


 

一、食品链分析()

 


 

(一)基于食品链的食品生产、加工及流通过程分析()

 


 

(二)食品链参与者()

 


 

二、食品安全追溯链分析()

 


 

(一)食品安全追溯链组成()

 


 

(二)食品安全追溯链质量安全要素及其指标的确定()

 


 

三、食品安全追溯链模型构建()

 


 

(一)食品安全追溯链层级模型()

 


 

(二)食品安全追溯链的精度()

 


 

(三)食品安全追溯链的完整性()

 


 

(四)食品安全追溯链关键标识()

 


 

四、基于事故树的食品安全追溯链可靠性研究()

 


 

(一)事故树分析法简介()

 


 

(二)食品安全追溯链事故分析树建立()

 


 

(三)食品安全追溯链事故树结构函数()

 


 

(四)食品安全追溯链事故树定性分析()

 


 

(五)食品安全追溯链事故树定量分析()

 


 

(六)食品安全追溯链基本事件重要度分析()

 


 

第七章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构建()

 


 

一、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分析()

 


 

(一)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功能及目标()

 


 

(二)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实施对象()

 


 

(三)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参与者(用户)及其职责()

 


 

二、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设计()

 


 

(一)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总体架构()

 


 

(二)食品安全多平台溯源结构设计()

 


 

三、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实施()

 


 

(一)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实施的原则()

 


 

(二)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实施的步骤()

 


 

(三)以组织为核心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实施()

 


 

(四)基于食品链视角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实施——以脐橙质量

 

安全可追溯系统为例()

 


 

第八章结论与展望()

 


 

一、全文总结()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