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宪政新论
  • 宪政新论
  • 宪政新论
  • 宪政新论
  • 宪政新论
  • 宪政新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宪政新论

22 4.6折 48 九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卫东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3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17

上书时间2024-04-29

文艺旧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季卫东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3
  • 版次 2
  • ISBN 9787301055212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97页
  • 字数 30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政治与法律思想论丛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年来从法社会学的视角、用复眼式观察方法来分析中国宪政和法制改革的一些文章。本书由四辑组成,分别涉及多元、动态、国际、实践等不同层面、不同位相的重要研究课题,既有整体关照,亦有个案分析。所申论的内容包括国家秩序的范式、法律复杂系统的制度设计及其修正、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关系、网络结构中的规范性互动、控制与异议之间的张力以及整合机制、社会结构的组合最优化、从人民主权到公民自决权、程序性要件中的意义嵌入。
  本书把强烈的忧患意识转化为深沉的理性思维,对困惑中国一百余年的制宪、改宪、行宪的问题群进行了深邃中肯的解析,在立论行文中始终保持分寸感,充分留意到在路径相关条件下进行体制转型的可操作性。
【作者简介】
  季卫东,1957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获得法学士学位。1984年秋赴日本京都大学留学,先后获得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自1990年起被聘为神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996年升任正教授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比较法学、中国法律与政治。1991-92年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1994年当选为社会学国际协会法社会学研究委员会指定理事(BoardMemberCo-optedofRCSL)。1996年担任日本关西亚洲民商事法研究会理事。1998年担任英国学术期刊《法社会学国际杂志》编辑委员。1999年当选为日本法社会学会理事。1999年担任香港学术文化杂志《二十一世纪》编辑委员。2000年出任"亚洲太平洋综合政策论坛"筹备委员会委员。
【目录】
第二版绪言
原序
第一辑多元视野中的宪政
宪政的复兴
一重新认识宪政
二假想现实与信仰机制
三承认的程序及其复杂性
四护宪、改宪还是制宪?
再论宪政的复兴
——亚洲新格局与中国政治变革
一政治变革:避免权力合法性危机的必由之路
二宪政如何防止“多数派专制”和“多数人无能”
三也从市场逻辑来比较民主化的成本与效益
四从孔多塞定理看民主、自由以及法治的关系
五走出历史的阴影
宪政的规范结构
——对两个法律隐喻的辨析
一引言
二外部根据、等级性以及循环
三在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反思
四宪政的本质是试错的制度化
五宪法解释和宪法改正的区别
六从矛盾论到法治对抗轴
七围绕抵抗权的程序安排
八结语
法治与选择
一跳出一元决定论的窠臼
二现代法治的特征以及功能等价的视角
三中国社会秩序的可选择性结构
四新的多元法治体系的建构
五结语:“法律的帝国”还是“选择的共和国”?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兼论对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一应该怎样理解法治?
二对中国秩序原理的反思之反思
三民主的法治离中国人并不遥远
中国司法的思维方式及其文化特征
合宪性审查与司法权的强化
再论合宪性审查
第二辑动态视野中的宪政
社会变革与法的作用
宪法改革的途径与财产权问题
通过法治迈向民主
渐进改革的新动力
宪法妥协性
让我们来重建政治共识
网络社会中的有限宪政革命
第三辑国际视野中的宪政
从权的双重结构看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
人权外交与跨文明对话
国际磨擦与法律的作用
自决权与宪政理论
世纪之交日本司法改革的述评
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前后的制度条件
从边缘到中心:20世纪的制度改革与法社会学研究运动
原罪意识、财产权以及法治的道德性
秩序的正统性问题
旁观民法典编纂的得与失
——兼论宪政与私法秩序的关系
投票悖论与选举的制度设计
关于宪法第四修正案的评论
法治政府在行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