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作背景下的苗族与日本
  • 稻作背景下的苗族与日本
  • 稻作背景下的苗族与日本
  • 稻作背景下的苗族与日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稻作背景下的苗族与日本

150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顺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国栋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307

上书时间2023-09-05

小春精品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国栋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8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45675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86页
  • 字数 262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经过作者6年时间,深入贵州、云南、江西等地的田野调查,发现并论证了中国苗族与日本古代倭人之间的深层次的文化同源性。本书主要以语言人类学和考古人类学的方法写成,但也援引了许多历史文献,而且作为文献证据,笔者次大量使用了苗族古歌、古经、祭词和日本伊势神宫的祭祀记录,这不仅为中日古代交流史研究提供了新史料,也提供了新视角。
【作者简介】
李国栋(1958-),男,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士,北京大学硕士,日本广岛大学博士。曾任日本广岛大学外国语教育研究中心教授,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湖南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特聘教授、贵州凯里学院客座教授,现任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特聘教授。
【目录】
序章
章 稻作农耕与苗族的形成
一 野生稻与栽培稻
二 古苗人最早驯化野生稻
三 城头山即“水田寨”
第二章 从苗语“稻”音“na”看稻作的起源与传播
一 “稻”的非汉字音
二 “稻”的最古老的称呼
三 古苗人与稻作遗址
四 来自古日语的反证
第三章 从《苗族古歌》看原始稻作生计的形成
一 《苗族古歌》所描述的原始稻作环境
二 移栽野生稻与稻作生计的形成
三 《苗族古歌》的地域性标志——枫香树
第四章 蚩尤身份考证
一 蚩尤实名及其族属
二 蚩尤的实际生存年代及出生地
三 蚩尤的籍贯
四 稻作文化的北传
五 蚩尤的职业
第五章 日本皇族与中国苗族的文化渊源
一 “汤津香木”与枫香树
二 “汤津爪栉”
三 苗族与倭人的鹡鸰崇拜和蝴蝶崇拜
四 日本稻作文化的苗族基因
五 “倭”的原意
六 “汤锹山”“汤锹”与“汤种”
第六章 苗族“尝新节”与日本“新尝祭”
一 最古老的“尝新节”
二 黑壳糯稻
三 中柱
四 古越族与倭人的黑齿习俗
五 日本“新尝祭”与“苗年”及“扫寨”
第七章 日本镜与中国苗族镜
一 “八咫镜”与太阳信仰
二 日本镜与蛇信仰
三 苗族镜中的太阳信仰与蛇信仰
第八章 苗族“竹粑花”与日本“饼花”
一 稻作丰收之预祝
二 粉红色的“花”与稻神
三 鱼籽草与竹枝条
第九章 贵州稻作文化考
一 贵州稻作文化的源头
二 纳雍河、遯水与“夜郎”
三 “驮娘江”“拖戛”“拖底”与越南“沱江”
四 结语
第十章 探寻吊脚楼的文化意义
一 吊脚楼的文化渊源
二 水塘、禾晾与“鸟居”
三 吊脚楼与“家”
四 吊脚楼与“牢”
五 吊脚楼与“南”
六 土家族家屋与三角形通气孔
七 吊脚楼危机
第十一章 “鼓藏节”祭鼓考
一 枫香树木鼓与“蝴蝶妈妈”
二 稻作文化意义
三 宗教性模拟交合
第十二章 苗族独木龙舟考
一 龙舟与蛇
二 龙舟节祭祖
三 龙舟与太阳
四 鱼鳞与“龙鳞”
五 男人出嫁的历史遗痕
六 龙舟与蜈蚣
七 结语
第十三章 苗族对歌起源考
一 “晤歌”与“倡和”
二 东门祭祀与对歌的起源
三 尚东意识与“九黎”稻作联邦
四 上巳节与对歌
第十四章 “百鸟衣”纹样考
一 菱形纹、蟠蛇纹与生殖崇拜
二 八角太阳纹、卍字纹与八角花纹
三 绞索纹与蛇信仰
第十五章 日本稻作文化研究的前沿
一 照叶树林文化理论的基本框架
二 稻作起源地
三 野生稻与栽培稻
四 粳稻与籼稻
五 野生稻、糯稻与粳稻
六 中日相似的糯食习俗
七 长江文明的创建者
八 稻作初始期的栽培方式
九 稻作与陶器
十 稻与文明
终章 玛雅文明与苗越符号
一 玉钺与古越人
二 耳珰与苗族及古代日本
三 雕题黑齿、黥面纹身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