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2年英华萃林韵府第一卷(孔网仅见)原版
  • 1872年英华萃林韵府第一卷(孔网仅见)原版
  • 1872年英华萃林韵府第一卷(孔网仅见)原版
  • 1872年英华萃林韵府第一卷(孔网仅见)原版
  • 1872年英华萃林韵府第一卷(孔网仅见)原版
  • 1872年英华萃林韵府第一卷(孔网仅见)原版
  • 1872年英华萃林韵府第一卷(孔网仅见)原版
  • 1872年英华萃林韵府第一卷(孔网仅见)原版
  • 1872年英华萃林韵府第一卷(孔网仅见)原版
  • 1872年英华萃林韵府第一卷(孔网仅见)原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1872年英华萃林韵府第一卷(孔网仅见)原版

非常珍罕,缺后4页

3800 七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卢公明

出版社福州印刷

出版时间1872

装帧平装

货号yA6

上书时间2023-04-15

空令岁月书店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品
共544页,缺4页
商品描述
同治十一年(1872) 福州府出版 著名汉学家卢公明著《英华萃林韵府》下卷 皮脊包角精装一册(此卷共695页,前480页于福州印刷,余下部分在上海印刷,此卷收全书第二和第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本书的特色,计521页共85篇附录,收录大清律例、官方文件规条、各地风采、方言词汇、谚语俗语、历史年表、商业贸易、宗教信仰等大量资料,是已知最早的英汉双语百科全书,对研究19世纪中页晚晴社会风情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英华萃林韵府》分上下两卷,由位于福州的Rozario, Marcal and Company出版。上卷即第一部分,共548页,另附两页勘误;下卷包括第二和第三部分,共688页,另附7页勘误。而根据卢公明最初的想法,这部书计划以单卷本形式发行。一则由于词典印刷被耽搁了6个月,再则因为收到较多可放人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内容,所以原计划就只好放弃了。
1872年1月份的《教务杂志》刊登了有关正在印刷中的《英华萃林韵府》的插页广告。卢公明在广告中对词典做了简单的介绍,当时计划上下卷各550页左右。然而,由于印刷厂未能按期印制下卷,下卷并未按时出版,且内容也有所增减。卢公明在同年5月份的《教务杂志》上又登载广告,不仅对此做了说明,同时还说“下卷的内容较之前向公众介绍的要丰富得多,而且更具实用价值”。词典中的两个序言也说明了出版计划的变化,上卷中的序言是在1872年1月1日写于福州,而下卷的序言则要晚一些,是同年12月25日写于上海南门。
卢公明(1872: 11)在下卷的序言中还这么写道:“当我9月搬到上海时,这部书在福州只印了480页,余下部分是在上海美华书馆印刷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481页开始的字体与之前的有所不同。”

该书为英汉辞典,据卢公明称此书编纂旨在 “帮助读者提供一些最适用的英文词汇在中文中的对应表述。”全书共分两卷,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第一卷,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为第二卷),共1243页。全书共收录了66000个中文词组、涉及 175000个中文单词,收录的中文词汇十分丰富。该书第一部分(Partl )共548页,英汉对照,先列出某个英文中心词,后用普通罗马体详列与该词相对应的中文单词或词组,并标出该词或词组的中文读音。第二部分(Part2)共174页,先列出某个英文中心词后列出含有该词的常见短句,第三部分 (Part3)是本书最具特色的一节,共521页,共有85篇附录,收录了西学、历史、语言、民俗、律例等大量相关资料,也是本书最具特色的一个部分。
本书按北京方言即所谓的北方语言的语音系统进行注音。对此,作者专门做了解释:"至于该是根据南方方言语系进行注音还有按北方方言语系进行注音,这其中有不同的看法,我曾认真地考虑要采用前者,但由于曾在天津居住过,受地域影响,最终还是采用后者…。但我在第二卷也提供了一部南方方言注音表以备查考。"福州方言传播的区域在中国乃至福建都只是很小的一个区域,北京语系在中国传播的范围最广,更以“官话”通行于全国。因此,卢氏采用北方语系进行注音,使 《英华萃林韵府》的适用范围扩大了许多,阅读该书的读者群也大大增加,为此书增色不少。而书中附录部分中南方方言注音表的设置,同时兼顾了南方方言区读者的需要,可谓一举两得。

卢公明编写的《英华萃林韵府》不仅是一部单纯的英汉字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部小型的颇具参考价值的百科词典。不但可以用作工具书查阅,还可以当作一般参考读物来阅读,这主要是缘于该书长达521页的附录,约占该书一半的篇幅。据笔者分类,附录部分所收录内容可分为十种类型:①各地采风所得;②商业贸易;③官方文件,规条;④西方词汇(含机械学、矿业学、地质学、天文学、地理学、印刷业、医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药学、摄影学、照像术、航海学、法学、农学等);
⑤词汇与方言;⑥谚语⑦历史年表;⑧宗教(儒释道三教);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一书的词语释文:⑩其他。其中官方文件规条部分、商业贸易部分及各地采风所得部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官方文件规条中的附录41条,“广东会馆规定";附录47条,“禁止制假茶令";附录61条,“迎神禁令”等;商业贸易中的附录69条,"1869-1870年茶季间在福州市场销售的茶叶名称";附录77、79、80条,茶贸易术语及买卖茶问答有关茶叶贸易的资料;附录50、59条,广东、北京等地的商店招牌;
词汇与方言部分,从福州、上海、天津、汉口、宁波、张家口等地收集的方言俗语,200多条宁波谚语等等,对研究19世纪中叶晚清社会风情都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为我们揭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晚清社会风貌。
附录部分中尤以卢公明在福州地区收集的关于民间信仰方面的资料最具参考价值。这似乎与卢氏本人传教士的身份有关,他曾撰文多次谈过中国人信仰上帝的障碍之一是迷信。因此,他经常利用传教之余游历福州地区的各类佛寺道观,对寺庙中进行的一些迷信活动观察十分详细。附录 57条就谈到了卢公明在福州城南一座小寺庙所收集的“博杯”的神谕。“博杯”是福州本地对一种两个合在一起的椭圆木块的称呼。这种器具实际上就是用以卜卦,当时福州地区每个寺庙甚至家家户户都有。卢公明发现,一个信徒要连续三次使用掷“博杯”,然后根据“博杯”的结果来卜凶吉,结果有“圣、阴、阳”三种情况。“圣”是两个小片掉在地上时,一个圆面部分朝上,一个平面部分朝下。
“阴”是两个小片的平面部分朝下。“阳"则相反。卢公明尽录该寺庙的“水陆总管公灵签”的28种神谕。
此外,书中附录58条尽录福州乌石山上一座观山道中使用的56条神签也极具参考价值。
书中还收录了福州附近道山观、弥陀寺、吕祖宫、武廟(即关帝廟)、观音堂、尚书廟、天后宫、大王廟、娘奶宫、医宫大王庙处的碑铭,这些宝贵的资料为我们保存了当时民间信仰的一些珍贵原始资料,也增加了《英华萃林韵府》一书的史料价值。
卢公明在编写此书过程中经历了病痛、资金、失业等多种磨难,至使他原本在福州出书的计划不得不一次次延迟,后最终得以在上海出版。“这两卷书涵盖了有关各种事物名称的大量信息,也成为学习该语言的学生们的重要参考文献",可见这部词典的价值所在。虽事隔132年,《英华萃林韵府》仍不失是今天研究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学者的一部珍贵的参考工具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共544页,缺4页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