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众志成城
⊙正版图书,库存10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
6.96
1.4折
¥
49
全新
仅1件
作者张蒙 著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04800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1201688010
上书时间2024-06-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张蒙,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编审。主要研究成果:《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回顾与思考》《新中国个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及历史经验》《出人、出书、走正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共产党与建国初期北京社会习俗的变革》《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新中国的历史贡献》《与新中国个科技发展规划》。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科学发展 建设小康
一、十六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十六大着眼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顺利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
◎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十届全国人大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一定努力做到发扬民主、依法办事,忠于祖国、一心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严以律己、廉洁奉公
◎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忠实模范地遵守宪法,尽心尽力地做好工作,竭诚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一定要以人民给我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忠实地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三、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蕴含着深远的理性思考,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科学发展观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当代中国国情;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
◎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对优选、对人类的负责态度
第二章 抗击“非典” 万众一心
一、疫情突起,白衣天使冲向战场线
◎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这里危险,让我来
二、万众一心,打赢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
◎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
◎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
◎各部门紧急动员,采取各种措施截断“非典”传染的路径
三、很好速度,7副肩膀筑起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
◎七天七夜,在一片农田里,建成国家一级标准、世界优选的传染病医院
◎中央军委决定抽调12名军医和护士驰援北京
◎医院零投诉,医护人员零感染
第三章 振兴东北 凤凰浴火
一、“东北振兴”规划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是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摇篮,是“共和国的总装备部”
◎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在《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引领下,满怀豪情的东北人将打造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企业联合重组步伐
◎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在抗美援朝和全面向苏联学习等过程中,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振兴东北形成了人心凝聚、共谋振兴的良好氛围
◎中央确定的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大部分相继施行
三、黑土地重新绽放富强之光
◎结构优化:“东北制造”告别“傻大黑粗”
◎机制创新:国企改制攻坚战悄然告捷
◎区域合作:“说法”变“做法”
第四章 三峡工程 高峡平湖
一、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英明决策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对兴建三峡工程这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中国政府一定会周密考虑
二、三峡工程1年建设历程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建好宏伟三峡工程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用现代方式建设好三峡工程
◎千年大计,国运所系
三、破解“百万移民”的重量难题
◎移民安置实际上是三峡库区部分社会经济结构的重组和社会的再造
◎开发性移民方针
◎三峡工程移民是人类工程建设目前的壮举
四、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多目标开发工程
◎在长江枯水期以适时增加下泄流量的方式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补水
◎改善长江中下游及河口枯水期水质,减轻长江口盐潮入侵
第五章 外交斡旋 六方会谈
一、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
◎美国总统将朝鲜列为所谓的“邪恶轴心国”
◎朝鲜则指责美国违反了《日内瓦核框架协议》
◎一度趋向缓和的朝鲜半岛局势,又骤然变得紧张起来
二、从三方会谈到六方会谈
◎作为朝鲜半岛近邻,中国积极斡旋,努力推动朝核问题和平解决
◎北京三方会谈于4月23~25日在国宾馆举行
◎轮北京六方会谈达成重要共识
三、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与维护和平的坚定立场
◎有关各方最终能够坐到一起,以谈判的方式解决矛盾,中国的积极斡旋也是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
◎北京六方会谈不仅凝聚了中国领导人和外交家们的心血与睿智,更展示了中国在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中创造性的能力和勇气
◎北京六方会谈不仅将使长期陷入困境的朝核对话“谈起来、谈下去”,而且也将“谈出结果、谈出和平”
第六章 载人航天 太空遨游
一、“863计划”——揭开载人航天事业的序幕
◎中国的经济实力尚不允许多方面发展高新技术,争取在一些优势领域首先实现突破是切实可行且大有希望的
◎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863”计划的实施开启了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之门
二、“921”工程——奏响载人航天工程启动的乐章
◎载人航天,我们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发展我们自己的载人航天
◎几代人的飞天梦想由此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三、神舟飞天——圆梦太空
◎横空出世——神舟一号
◎一飞冲天——神舟二号
◎日臻成熟——神舟三号
◎坚实基础——神舟四号
◎举世瞩目——神舟五号
四、杨利伟——中华飞天人
五、百里挑一——神秘的中国航天员
第七章 传承中华文明 发展优选文化
一、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成立
◎文化部正式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列入国家财政的预算项目
◎政府、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积累、形成合力
◎让世界更真切地了解中国和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
二、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试点
◎选择了一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特色鲜明,又处于濒危状态急需抢救、工作基础好的项目,作为试点
◎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系统保护,建立保护制度,这在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试点集中反映了当地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工作全面展开,这标志着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步入规范有序新阶段
三、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传承中华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选文化的现实需要
◎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的迫切要求
◎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维护中国文化主权的战略措施
四、重视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
◎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自古有之
◎地方立法始于1998年
◎从24年起改由政府立法工作
结 语
内容摘要
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较为详细介绍了中国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2003年。在这一年,中国打赢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实现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治水兴邦的百年期盼,用自己的航天飞船将我国的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诗篇。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一年一本,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这一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论述其在新中国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丛书共12卷,分别为:《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大业宏图——1954年的中国》《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关山飞渡——1962年的中国》《激荡岁月——1976年的中国》《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迎风破浪——1992年的中国》《继往开来——1997年的中国》《众志成城——2003年的中国》《奥运腾飞——2008年的中国》《筑梦辉煌——2013年的中国》。
精彩内容
总前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七十周年之际,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付梓,是从事国史研究的专业人士理应做到的分内之事。 2013年6月25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把党史、国史的学习提到各项事业前进的必修课的高度,这还是第一次。《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正是落实这个号召的具体行动。它以正史的姿态普及国史知识,用它的品位在“读点国史”中尽一份社会责任。 这套《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或者引起社会加速发展并充实着重大事件的12个年份为时间节点,一年一本,各自成卷,构成了共和国历史的基本框架。 如果从完整的纪年看,1950年无疑是新中国的第一年。中国20世纪伟大的女性、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的宋庆龄,当年是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她将1950年称作“第一年的新中国”。这一年,我们的共和国到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新社会、新政府、新生活、新天地……大到国家关系,小到百姓的日常起居,人们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新旧社会两重天,感受到中国的历史巨变。当然,这仅仅是开始,更为波澜壮阔的变迁还在后面。在共和国历史中,1950年之所以具有里程碑意义,就在于它是“一元初始,万象更新”。1954年之所以是“大业宏图”,皆因这一年召开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持制定了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出席重要的靠前会议,提出划时代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建立靠前关系新秩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令人信服的实践基础。这一年又是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后的第一年,公私合营和农业合作化运动,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完成。接下来召开的八大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优选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此,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就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优选的工业国。这一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使整个科学文化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1956年的的确确是“意气风发”的一年。 从1956年至1966年的十年是共和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这其中既充满艰辛的探索,也不可避免地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这十年间,有代表性的是1962年。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9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未使“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得到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国内形势困难曲折,靠前局势错综复杂。印度不断在中印边界制造事端,中国军队被迫自卫反击。中苏两党分歧加剧,靠前共运的争论和分歧达到新阶段。用“关山飞渡”来概括这一年,较为贴切。 1976年可谓大悲大喜。“”这一全局性的错误至此已进入第十个年头,三位伟人相继离世,“四人帮”倒行逆施,唐山大地震损失惨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中国人民在关乎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大搏斗中终于再次赢得胜利。噩梦醒来,艳阳高照。所谓“激荡岁月”,暗含这一年各种矛盾胶着、较量,经历着动荡和激变,代表着正义的力量终于取得了胜利的那样一种状态。 1978年是共和国历史上经历伟大转折的一年。粉碎“四人帮”后,我党为肃清“左”的影响,为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也遇到阻力。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党再次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政治、思想、组织等领域全面开始了拨乱反正,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伟大转折”成为新的起点。 1984年,农村改革使粮食产量第一次突破4亿吨,基层政权建设完成了政社分离,建立了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人民公社体制不复存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中英两国政府签订了联合声明,香港问题圆满解决。这一年,可谓“春潮涌动”。1992年,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同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抓住机遇,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进改革开放跃上新台阶,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船“迎风破浪”,驶上新的航程。 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并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作出全面部署,确定了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回答了靠前国内普遍关注的逝世后中国怎样“继往开来”的重大问题。 2003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改革开放25年的实践中、从抗击“非典”疫情的斗争中获得重要启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发展观的重大进步,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200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我们应对靠前经济形势复杂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中国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成功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举办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加强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共同应对靠前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这一年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人民隆重纪念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作出了部署。 2013年在新中国历史上值得书写,不仅因为这一年是新一届政府产生之年,而且因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和纪律切实需要加以整顿,党内腐败蔓延正在侵蚀党的肌体,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改革开放到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如何让多年的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而不仅仅是一句漂亮的口号;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付出了太多的资源和环境成本的代价,必须下大决心转变。这一年,以为首的中央在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的征程上都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人民永续辉煌的不竭动力。尽管有人把国史看作是中国历史“自然的延伸”,但我觉得国史与历代中国断代史还是有所区别的。中国是历史积淀异常深厚的国度,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史官文化高度发达,史籍经典延绵不绝,史志资料浩如烟海。按照中国史学的一般传统,是后人记前人事,盖因后人看前人更客观,档案文献的查找也更便利。但也不尽然。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其作者司马迁就生活在汉武帝时代,书中就曾记录了不少当时的人和事,无怪乎有人干脆称《史记》为“实录”(《汉书·司马迁》)。今天人讲今天事,当代人修当代史继承的就是中国史学的这一特殊传统,尽管在秉笔直书、正视历史真相方面多多少少还是有距离和难度的。但本套丛书还是做到了“存史”的目的。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写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应了孔子所说的“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和刘知幾强调的“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的要求。 这套国史丛书由一批国史研究领域的专家担纲撰写,他们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力,不会轻易受干扰和动摇。笔者相信这些著作会给读者以不同的感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