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伤寒论白话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伤寒论白话解

⊙正版图书,库存10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29.23 7.5折 39 全新

库存10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俊,李琳霈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5096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元

货号1201495600

上书时间2024-05-29

书读纵横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俊,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学研究生学历,执业中医师,就职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师从湖南省名中医柏正平教授及贵阳市名老中医冯先波先生,主攻中医内科。先后主编《冯先波精细入微辨证讲记》、《中药应用讲记》、《当代中医大家临床用药经验实录》、《痛风简便自疗与调养》;副主编《三湘医粹·医话》、《三湘医粹·医案》、《三湘医粹·医论》、《家庭安全用药提醒》、《中成药家庭使用全解》等书籍。

目录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1
桂枝汤方/10
桂枝加葛根汤方/12
桂枝加附子汤方/15
桂枝去芍药汤方/16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17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19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21
白虎加人参汤方/22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24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25
甘草干姜汤方/27
芍药甘草汤方/27
调胃承气汤方/27
四逆汤方/27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30
葛根汤方/30
葛根加半夏汤方/32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33
麻黄汤方/34
小柴胡汤方/35
大青龙汤方/37
小青龙汤方/39
桂枝汤方/41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42
干姜附子汤方/53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54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55
桂枝甘草汤方/56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57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58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59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60
茯苓四逆汤方/61
调胃承气汤方/61
五苓散方/63
茯苓甘草汤方/64
栀子豉汤方/67
栀子甘草豉汤方/67
栀子生姜豉汤方/68
栀子厚朴汤方/70
栀子干姜汤方/70
真武汤方/72
禹余粮丸方/75
四逆汤方/77
小柴胡汤方/81
小建中汤方/85
大柴胡汤方/88
柴胡加芒硝汤方/90
桃核承气汤方/9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93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97
桂枝加桂汤方/101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102
抵当汤方/106
抵当丸方/108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110
大陷胸丸方/112
大陷胸汤方/115
大柴胡汤方/117
小陷胸汤方/118
文蛤散方/121
五苓散方/121
白散方/122
小柴胡汤方/125
柴胡桂枝汤方/127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128
半夏泻心汤方/130
十枣汤方/133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135
附子泻心汤方/136
生姜泻心汤方/137
甘草泻心汤方/139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140
旋覆代赭汤方/142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方/143
桂枝人参汤方/144
瓜蒂散方/146
白虎加人参汤方/148
黄芩汤方/151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151
黄连汤方/152
桂枝附子汤方/153
去桂加白术汤方/153
甘草附子汤方/154
白虎汤方/155
炙甘草汤方/156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158
调胃承气汤方/173
大承气汤方/175
小承气汤方/175
白虎汤方/184
栀子豉汤方/185
白虎加人参汤方/186
猪苓汤方/187
四逆汤方/188
小柴胡汤方/190
麻黄汤方/192
蜜煎方/193
猪胆汁方/194
桂枝汤方/195
茵陈蒿汤方/196
抵当汤方/197
吴茱萸汤方/201
五苓散方/202
麻子仁丸方/204
栀子柏皮汤方/212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212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214
小柴胡汤方/216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220
桂枝汤方/222
桂枝加芍药汤方/224
桂枝加大黄汤方/225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227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237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238
黄连阿胶汤方/239
附子汤方/240
桃花汤方/241
吴茱萸汤方/243
猪肤汤方/243
甘草汤方/244
桔梗汤方/244
苦酒汤方/245
半夏散及汤方/246
白通汤方/247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248
真武汤方/249
通脉四逆汤方/250
四逆散方/252
猪苓汤方/253
大承气汤方/254
四逆汤方/256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厥利呕哕附/259
乌梅丸方/267
白虎汤方/274
当归四逆汤方/275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276
四逆汤方/277
瓜蒂散方/279
茯苓甘草汤方/280
麻黄升麻汤方/281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283
通脉四逆汤方/289
白头翁汤方/289
桂枝汤方/290
小承气汤方/291
栀子豉汤方/292
吴茱萸汤方/294
小柴胡汤方/295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297
四逆加人参汤方/300
五苓散方/301
理中丸方/301
桂枝汤方/302
四逆汤方/303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304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306
烧裈散方/306
枳实栀子豉汤方/307
小柴胡汤方/308
牡蛎泽泻散方/309
理中丸方/310
竹叶石膏汤方/311
附录/313
辨脉法/313
平脉法第二/326
伤寒例第三/343
辨痉湿暍脉证第四/358
方剂索引/363
参考文献/366

内容摘要
本书是对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的白话文解释,编排上分为【原文】、【白话解】、【解析】,对一些难解字句进行了【注释】。本书尊重原著,并查阅了大量历代、近现代的文献资料,注释简明扼要,白话解通俗易懂,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广大中医药初学者、爱好者学习参考。

精彩内容
《伤寒论》序
【原文】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白话解】每当我阅读秦越人到虢国为虢太子诊病、为齐桓侯实行望诊的记载,都感慨地赞叹他才能出众。奇怪当今世上的读书人,竟然不重视医药,精心研究医术,对上用来治疗君王和父母的疾患,对下用来拯救贫苦百姓的病苦,对自己用来保全身体健康长久,保养生命。只是竞相追求荣华权势,攀附权豪,非常急切地一味追求名利。重视功名利禄之末节,轻弃身体之根本,使自己的外在华美,却使自己的内在衰敝。假如皮不存在了,毛将附着在哪里呢?突然遭受邪气的侵袭,身染严重的疾病,祸患到来,才震惊发抖。降低身份,委心屈身,虔诚地将期望寄托于巫祝。等到巫祝办法用尽,只好听天由命,坐等死亡。拿百年的寿命,把最宝贵的身体,交付给平庸的医生,听凭他们处置。哎!他们的身体已经死亡,精神已经消灭,变成了死尸,深埋于地下,别人只能白白地为他们哭泣,痛心呀!整个社会上的读书人都昏昧糊涂,没有人能够醒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像这样轻视生命,他们哪里还谈得上什么荣华权势呢?他们进身为官不能爱护照管子民,退身为民又不能爱护照管自身,遇到灾祸,身处困境,愚昧无知,愚蠢得如同游荡的鬼魂。悲哀呀!在社会上奔波忙碌的读书人,竞相追逐虚浮的荣华,不保重身体这一根本,完全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去营求身外之物,危险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地步!
【原文】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白话解】我宗族的人一向很多,原先有二百多口。自从建安元年以来,还不到十年,死亡的人有三分之二,其中死于伤寒的人占十分之七。我为先前宗族的没落衰亡而感叹,为意外早亡的人得不到救治而悲伤,于是就勤奋探求古代医家的著作,广泛收集各种医方,选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书,结合自己诊脉辨证的体验,写成《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虽然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许可以据此看到病证就知道病源。如果能探究我这部著作,对治病的要领就基本领悟了。
【原文】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髣髴,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白话解】自然界分布五行,来化生万物;人禀受五行之常气,而具有了五脏。经络气府腧穴,阴阳交会贯通;人体生理的运化玄妙隐微,变化难以穷尽。如果不是才学高超、见识微妙的人,怎么能探究其中的道理要旨呢?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古有长桑君、扁鹊,汉代有公乘阳庆和仓公,从此以后,没有听说有这样的名医了。看看当今的医生,不去研究探求医经的要义,用来扩大自己的知识,而是各自秉承家传的技艺,始终沿袭旧法。诊察问讯病情,致力于口才敏捷,面对病人片刻工夫,就处方用药。诊脉时只按寸部,却不按尺部,只按手部脉,却不按足部脉;人迎、趺阳及寸口,三部脉象不进行综合分析;按脉却不等病人脉搏跳动的次数满五十动。病人很快就要死了尚且不能确诊,九处诊脉部位的脉象竟然连一点模糊的印象也没有;鼻子、眉间和前额,都没有被诊察。这就像所说的“以管窥天”罢了。想要辨别生死预后,实在是难呀!
【原文】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白话解】孔子说:生来就明白事理的人是上等,通过学习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经过多方面求教,广泛记取才懂得事理的人,就又差一等了。我一向崇尚医术,愿奉行“学而知之”“多闻博识”这些教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