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唐诗的故事(新版·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
  • 【正版】唐诗的故事(新版·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
  • 【正版】唐诗的故事(新版·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
  • 【正版】唐诗的故事(新版·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
  • 【正版】唐诗的故事(新版·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唐诗的故事(新版·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

⊙正版图书,库存10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19.36 4.9折 39.8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宁川 新宇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

ISBN9787570231829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31890655

上书时间2024-04-12

书读纵横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目录   contents

骆宾王:快意恩仇·1
贺知章:这个老顽童·11
王之涣:春风不度玉门关·19
孟浩然:一生没当过官的田园诗人·29
王翰:狂放的“富二代”诗人·39
王昌龄:朋友满天下,皆是沦落人·45
李白:君为谪仙·55
王维:诗书画乐,样样精通·65
高适:会写诗也会做官·77
杜甫:苦难中的仁者·87
张继:到底是谁成就了谁·99
韦应物:从浪荡贵公子到简淡寻常人·105
韩愈:唐代散文大家·111
孟郊:一首《游子吟》打动了天下父母心·119
贾岛:苦吟诗人·125
张志和:我真的只想做个渔父·131
卢纶:大历十才子中的翘楚·137
刘禹锡:绝不轻言放弃·143
白居易:这个诗人不简单·155
柳宗元:一个孤独的钓雪者·165
李绅:备受争议的“悯农”诗人·175
杜牧:放浪形骸的背后·181
李商隐:一生襟抱未曾开·191
李贺:人间无处可招魂的“鬼才”·199

内容摘要
唐代大诗人背后有怎样的小故事?诗仙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长安市上酒家眠”,底气何在?诗史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渊源在哪?诗佛王维“行到水穷处”时,如何选择?诗鬼李贺“十年磨一剑”,结局如何?这本《唐诗的故事》以走进小学课本中的二十多位唐代诗人为主要对象,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诗人的故事和他们的名作,赋予每个大诗人鲜活的生命力和生动的感染力。一本书全景式地展现了唐诗的壮美与风骨,唐人的生活与风俗,唐代的历史与文化。

精彩内容
快意恩仇骆宾王让人无语的自荐信骆宾王的性格,在四杰中是最为特别的。他天生侠义果敢,有一点像武侠小说里的人物。闻一多形容他:“天生一副侠骨,爱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和四杰中的其他三人一样,骆宾王也是少年成名。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博览群书。(四杰在孩童时期的成长轨迹出奇地相似。)即使你并不知道他的其他作品,令他七岁成名的那首《咏鹅》,作为中国儿童必背的启蒙唐诗,却是无人不知的。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四句,有声音,有动作,有色彩对比,将鹅写得活灵活现,确实很好读。
虽然他幼年成名,甚至名震乡里,但之后的日子就没让人省心过。骆宾王的祖父在南北朝时期是位文武双全的名士,曾入行伍,征战沙场,建有军功。后来,为保全妻子儿女,解甲归田隐居。而骆宾王的父亲在当地也是颇有声望的才士,后来还谋了一个小官职。但在骆宾王十八岁左右,父亲因病去世,他的人生也从顺意跌入了低谷。
为了寻找出路,他和当时绝大多数人一样,来到京城考取功名。在考试前,骆宾王对自己信心满满。谁知道,榜单一出,居然名落孙山。那时的科考,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能一举高中;有些人考一辈子,也无缘得中,因为决定科考结果的变数太多,有些根本不是自己的原因。《咏鹅》诗意图这次考场失利让一向自负的骆宾王很受打击,他不愿再当一名好学生,干脆挤入社会这个大学堂,学一学四书五经之外的生活常识,吃吃喝喝,“与博徒游”。因有才华,后经人介绍,他在河南豫州做了道王李元庆的幕僚。李元庆是唐太宗的弟弟。三年下来,骆宾王果然获得了道王的赏识。有一天,他要骆宾王先写一篇自荐书,给他一个升迁的机会。
一般人获得这样的机会,会无比珍惜,骆宾王却认为道王像这样让他走捷径,有损他的尊严和高节,他偏要正道直行。这无异是将道王的好意当成驴肝肺了。道王一时语塞。好在他知道骆宾王个性耿直,没有予以追究,但骆宾王的升迁自然是无望了。
七年后,道王薨,骆宾王作为一个最默默无闻的小幕僚不得不离府自寻出路。彼时的骆宾王还不太为经济发愁,干脆携全家回乡,计划以种田为生。但很遗憾,十几年下来,地越种越穷,生活捉襟见肘,到了无法奉养老母亲的地步。无奈,骆宾王放下隐士生活,到处投简历,重回官场为生活奔波。此时的他,已年近五十了。
投笔从戎,因直获罪公元670年四月,吐蕃大举进犯,侵吞了大唐边境的许多土地。52岁的骆宾王被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他写了一首诗给掌管用人大权的吏部侍郎裴行俭,要求从军自效。因裴行俭非常器重他,骆宾王得以成功从军入伍,于七月初离开长安,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唐代很多人都在走从军之路,比如晚于他的高适,就把这条路走通了。四杰中的杨炯一直想从军,却一生没有如愿,反倒是这个年过五十的骆宾王,说从军就从了军。单是这份孤勇,也让人佩服。
临行之时在寄给有知遇之恩的裴行俭、名为《咏怀古意上裴侍郎》的诗中,他就表达了这份慨然。
一得视边塞,万里何苦辛。剑匣胡霜影,弓开汉月轮。
金刀动秋色,铁骑想风尘。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贱贫。
诗中说,他也知道边塞的苦辛,但他抱着为国尽忠、为国捐躯的高昂热情,丝毫不在乎自己的身份卑微,一心想报效国家、效力疆场。自此后,他的诗中多了边塞的风光,多了凛冽的刀光和森然寒气。他将唐诗表现的范围大大扩大了,用闻一多先生的话说,他将唐诗从宫廷、台阁引向了江山和塞漠。戍楼烽火、边庭落日都在骆宾王的笔下留下了踪迹。
从他的边塞诗中,我们依然看见了那个不平则鸣的少年。
军旅生涯持续了近三年,他又重新进入官场。在61岁那年,他被朝廷拜为侍御史。这个官职虽然不大,却是骆宾王仕途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阶。但他个性难改,一年之后,因屡次上书讽谏,得罪武后,获罪撤职,并以贪赃罪入狱。
在狱中,他写了生平最出色的五言律诗《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的意思是,秋天的蝉声响起来,让我这个阶下囚更加思念远在南方的家乡。从蝉声中,我想到了美人的发鬓,又想起了卓文君自表忠贞的《白头吟》。露水太多,你飞行时肯定会觉得困难;风太大,会掩盖你鸣叫的声音。没有人相信你的高洁,谁来替你表达心声?
蝉,自古以来就被文人们视为品性高洁的生物。因为蝉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特别神秘的生物,据说它餐风饮露,有点像“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正因此蝉被赋予了高尚、纯洁的品质。
西陆,指秋天。太阳循着黄道运行,“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南冠,代表囚徒,故事的主角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位叫钟仪的音乐家。南方的楚国和北方的郑国打了一仗,楚国的钟仪被俘虏,关押在晋国。在被关押期间,他一直戴着自己原来的“冠”,这引起了晋侯的注意。晋侯得知他是乐师,就让他演奏一曲,钟仪演奏了一曲南方的乐曲。然后晋侯又问他们的君王是个什么样的人,钟仪回答得很得体。晋侯认为钟仪这人是君子,因为“他说话时先说先人,这是不忘本;演奏家乡的乐曲,这是不忘故土;只说楚王当太子的时候,这是没有私心;提到楚王当太子时的两位老师,这是尊重君王”。后来,晋侯把他放回了楚国。南冠,后来就指道德高尚的囚犯。
《白头吟》,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而骆宾王的这首诗,或许既以蝉自喻他的品质高洁,也有对自己含冤莫白的无声控诉。
一场如闹剧般的兵变一年多以后,唐高宗改年号为调露,并大赦天下。骆宾王因此得以赦免,并被迁为临海丞。在一般人看来,有过这样一次惊弓之鸟的遭遇,骆宾王应该从此消停了,已过花甲之年的他,还能折腾多久呢?
但骆宾王偏偏不这样想,他要趁着还能折腾,赶紧再折腾几年!
据史料记载,骆宾王并没有接受朝廷分配的这个工作,而是辞职不干,云游四海,走人了!他拜访了在扬州举起勤王救国反旗的徐敬业。
徐敬业原名是李敬业。这个李姓,是因为家族屡建战功,而被皇帝赐姓。只是当他举起反旗的时候,这个姓也被朝廷褫夺了。
当时的唐朝局势是,武则天的第三子李显被母亲废黜流放;第四子李旦看形势不对,自动让出王位,请母亲登基。李姓天下就此改朝换代,这自然让许多皇亲旧臣不能接受。
本来,徐敬业远在江浙,京城闹翻了天,也不影响发他的薪水。只是不久前,他正好因事获罪,被贬为眉州刺史。这样一来,不知是为李姓朝廷伸张正义的拳拳臣子心,还是为说不出的个人恩怨,总之,徐敬业决定讨伐武则天。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那么多人搭上了被诛灭九族的代价而发动的叛乱,仅仅三个月就被朝廷军队一举歼灭。狼烟过后,多少兵士血流成河自不必说,而最让人失望的是,这在大唐历史中,是一场连水花都没激起来的闹剧。
如果没有骆宾王的那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千百年后,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甚至不会对这场战争有一点点印象。正因为有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檄文,相关的三位主角,至今仍被后世深深记得。
骆宾王不怕。他在檄文中,第一段就毫不留情地把武曌的老底儿扒了个底朝天,什么深宫密帷,什么皇家颜面,从此成为天下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天下人的面前,自己的老底儿被全部揭开,武则天的愤怒可想而知。但女皇不同于常人,《新唐书》记载,听到此处的武则天不过是“但嬉笑”。这种赤裸裸的人身攻击,在她看来,杀伤力还差几个等级。后来读着读着她遽然变色。她惊惧地问这文章是谁写的,当有人说是骆宾王时,她说:“宰相安得失此人!”其实,武则天的那句“宰相安得失此人”,不过是一句转移尴尬并表现自己大度的帝王之术罢了。
几个月后,徐敬业兵败如山倒,骆宾王也从此下落不明。有的史书称他兵败时就已“伏诛”,还有的称他“不知所踪”。相比之下,更多人喜欢后面这个说法。死何所惧?从心而已。就如他的那首诗: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史载,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遣荆轲刺杀秦王。临行时,燕太子丹及宾客曾在易水岸边为之饯行。易水,源出河北易县,战国时为燕国南界。
这真是旷古未有的一场悲壮的送别。
秋风萧瑟,易水深寒。浩荡的送行队伍皆身穿素服,在天地之间织出了一幅巨大而不祥的惨白图案。远处偶尔传来一声马的嘶叫,浑似一串悲壮的音符,以颤音的形式将这送别的场面渲染得更加寒气森森。
荆轲知道,此去必死。太子及宾客也知道,荆轲几乎没有生还的希望。
但是,为了这个伟大的使命,为了全天下侠士的光荣,荆轲此去又何必生还?
此时,筑声破空而来,声如裂帛,哀动九霄。听到燕国击筑第一高手高渐离的筑声,荆轲泪下数行,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短促、悲凉,易水为之呜咽。
大约九百年,才有骆宾王站在易水边,再次感受荆轲心灵的温度。
也许他在想:荆轲啊荆轲,你太孤独了,人们都快把你忘记了。只有易水还在呜咽,犹且记得你的壮烈啊!
也许他还这样想:荆轲啊荆轲,其实你并不寂寞,我就是你的同调。荆轲啊荆轲,你虽死犹生,你的侠义精神必将千秋万代流淌在华夏儿女的血脉中。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骆宾王这一生,把自己活成了一位侠客,一个传奇。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