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别出心裁(精)/大家讲述
⊙正版图书,库存10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
22.49
5.7折
¥
3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钱君匋
出版社上海三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ISBN9787542671769
出版时间2020-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30995387
上书时间2024-04-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钱君匋(1907—1998),名玉堂,又名锦堂,字君匋,号豫堂,笔名曾用宇文节等,浙江桐乡人。中国有名篆刻家、书法家、书籍装帧家、音乐美术教育家、收藏家、出版家,一生取得多方面的艺术成就,是20世纪认可的一代艺术大师和现代音乐出版先驱。20世纪20年代进开明书店当美术编辑,30年代创办万叶书店,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的音乐出版社和上海出版界工作。出版有《春梦痕》《钱君匋书籍装帧艺术选》《鲁迅印谱》等。他生前将自己一生的收藏和创作悉数捐献给故乡桐乡和海宁,被较为收藏于桐乡君匋艺术院和海宁钱君匋艺术研究馆。
目录
收藏的喜悦
不能辜负爱上刻印的这一生
篆刻的古往今来
篆刻的艺术风景
鲁迅的指引
封面设计不是随便画的
封面设计要有书卷气
创新,就先别出心裁
因书而宜,别致而佳妙
愈简愈有容量
附录:钱君勾自传
内容摘要
本书以钱君匋的个人著作为蓝本,按照不同的主题,为读者讲述钱君匋先生的“钱封面”设计,他的篆刻、书法艺术成就,以及对于收藏的热爱。
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钱封面”的装帧,即他为茅盾、鲁迅等名家设计的封面,具备独特的构思、精妙的表现手法以及或浑涵或含蓄的意境,体现其精湛的美学造诣。第二部分讲述篆刻与书法,即其在书法与篆刻艺术上的精髓和心得,展示其扎实的美学基础和精湛的技艺水平。第三部分讲述收藏的酸甜苦辣,即其收藏生涯中,经历过艰难觅得珍宝的大喜,有节衣缩食的酸楚,也有被抄家、藏品惨遭劫难的痛苦,都是这位艺术家宝贵的经历。
精彩内容
收藏的喜悦收藏的初心我生在一个赤贫的人家,高小毕业,即出任乡村小学教师,身兼校长、
教师、工友三职;月薪银洋六元,其实是十元,当中四元为派我去的学务委员侵吞了。过了一年,父亲听我的老师钱作民先生
的劝说,忍痛借债送我到上海艺术师范学校读书,从吴梦非、丰子恺老师学西方美术,从刘质平老师学西方音乐。后来靠音乐结识了开明书店创始人章锡琛先生,承他邀请我到开明书店担任音乐美术编辑;靠美术——书籍装帧,我又从那时开始在上海出版界和新文学界站稳了脚。年方二十的我,成为当时的大作家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陈望道、郑振铎、叶圣陶、胡愈之等人的朋友,在他们的扶植下,我的名字在新文学界和读者中不胫而走,成为他们所熟悉的人物而获得了一些虚名。
美术和音乐,我学的都是西方的,这两种艺术当然还有东方的,即我国自己的美术和音乐。我仅仅学得了西方的,不去钻研我国自己的,恐怕不够
全面,悟到这一点,我就反过来学习中国绘画、书法和篆刻,以及中国音乐。在研究过程中,渐渐觉得我们中国的绘画和音乐并不比西方的差,甚而过之,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西方的呢?我就发奋致力于中国绘画、书法和篆刻。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件件都抓在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就放弃了音乐,专门研究中国的绘画、书法和篆刻,我要在东方艺术中做出较满意的成绩来。学习绘画如果只靠阅读珂罗版画册是不够的。还应从名师学习。在旧时代从名师必须付出巨额的经济代价,而我是贫家子弟,没有那么多钱去从师学业,只能徘徊在珂罗版画册之间。往后经济稍宽,仍不拜师,却四出求
同时代的书画家写些画些,一旦求得,再付出一些装裱费用,就可悬诸室内,时刻观摩,作为学习和借鉴,这比从一位名师所
接触的面要广泛得多,受益亦多。因此从那时起,我陆续求得了孙增禄、徐菊庵、朱梦仙、陈焕卿等同里书画家的手迹,再扩大到外地的于右任、谭延闿、谭泽闿、马公愚以及张大千、李苦禅、潘天寿、沙孟海、张阆声等的手迹。从这些手迹中我在书法上学到了波磔抵送等方法,在绘画上学到了用笔用墨、渲染设色的技巧。
从学习同时代许多书画家的手迹中,我得以在绘画、书法上大开眼界,大幅度提高了一步。看了手迹,懂得书法以何者为上,绘画以何者为贵,较之拜师受益更多。我无师刻苦钻研,篆刻也是同样学习,到了70年代,我退休以后,才把书画篆刻推出来与世人见面,但磨砺的时期却花了几十年。至此,我在书籍装帧之外,又树立了篆刻、书法、绘画这三方面的声誉和地位。
《学画、买画、失画、还画、献画》时雨光万物30年代,余得《共产党宣言》最早译者陈望道先生之介,识国民党元老
、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于其沪之行署。十九路军抗日战争结束不久,某日,于老约望道先生与余,同车至吴淞一带战场巡视,归即留余等小酌。三人饮酣,余乞右任先生手书巨联,承即席挥就《时雨光万物,大云庇九州》及《险艰自得力,金石不随波》两楹帖相赠。但觉所书笔墨飞舞,大气磅礴,不可一世。其后至解放前,陆续书惠者颇多,均属于老得意之笔,余珍之藏之,视为瑰宝。1949年后,望道先生与余仍居上海,于老则往台北,临殁,遗言须葬于大陆。其爱国之忱,可以概见。
《与君一别十三年》清风不孤劭,嘉树有余荫1931年的秋天,于右任先生要我为他刻两方印。不久我刻好送去。他正在为人写字,地上已铺满了好多对联,真是雄健奇崛,气象万千。
他稍一停笔,我就把印递过去。他一面提着巨颖,一面接在手里端详,说:“这两方印我都满意,高兴极了,谢谢你的奏刀!今天是不是也要我写几件?待我写完了再聊天吧。”接着又挥动巨颖,笔风墨雨、气撼山河地大书特书。右任先生已问过我要否也写两件,这真使我求之不得,我就把宣纸凑上去。一件是横额《思源堂》,用我父亲的上款;一件是对联,用我自己的上款。他为我写得认真
,句子也选得好:“清风不孤劭,嘉树有余荫。”这两句是含有颂扬的意思的,我当然非常满意。
《“于右任书法展”感
怀》……P3-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