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夺命曲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夺命曲线

⊙正版图书,库存10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21.45 4.8折 45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 马歇尔?杰文斯 著 ; 葛窈君 译

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69923551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30429427

上书时间2024-04-09

书读纵横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马歇尔·杰文斯是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共同创作的笔名——维吉尼亚大学经济系“罗伯·泰勒讲座教授”肯尼斯·艾尔辛格(KennethG.Elzinga),以及三一大学(TrinityUniversity)教授威廉·布瑞特(WilliamBreit,1933-2011)。他们另合著有同系列的经济小说《边际谋杀》(MurderattheMargin)、《看不见的手》(TheMysteryoftheInvisibleHand),以及《致命的均衡》(TheFatalEquilibrium)。

目录
全书目录:
第一章  供瞻仰的遗骸
第二章  往剑桥的火车
第三章  剑河撑篙
第四章  索特马许太太家的早餐
第五章  贝里奥庄
第六章  蛋头先生定理
第七章  剑桥辩风
第八章  痛失贝里奥庄
第九章  院长公馆
第十章  边沁学会的晚宴
第十一章  致命的无差异
第十二章  剑桥使徒
第十三章  重游剑河
第十四章  可怜的美国佬
第十五章  贝里奥庄失而复得
第十六章  哈特藏书
第十七章  拥图自扰
第十八章  格兰切斯特的马普尔小姐
第十九章  逆向选择
第二十章  由繁化简,由简入繁
第二十一章   舍监的记忆
第二十二章   国王学院礼拜堂
第二十三章   部分案情分析
第二十四章   伫立数学桥
第二十五章   墓园惊魂
第二十六章   斯皮尔曼教授的教授

内容摘要
本书为哈佛经济学家推理系列第三本。
斯皮尔曼接受美国某企业家成立的基金会委托,来到英国的剑桥大学,协助洽谈购买伟大的经济学家马歇尔的故居。马歇尔是凯恩斯的老师、现代经济学理论之父,其故居贝里奥庄(BalliolCroft)在经济学圈内享有盛名,他的传世巨著《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ofEconomics)便是在此写成。
没想到购房计划尚未谈妥,同行的美国企业家即遭受神秘袭击,差点丧命;之后主教学院院长奈吉尔?哈特更是被骇人听闻的手法谋杀,使得购屋之行更加显得危机重重。
等到第二具尸体出现,若有所悟的斯皮尔曼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与生平罕见的残酷冷血杀手面对面展开搏斗!
在书中,伟大的经济学家马歇尔、边沁、亚当?斯密、凯恩斯的观念将粉墨登场……且看斯皮尔曼如何运用“信息不对称”侦破命案。

精彩内容
第二章往剑桥的火车火车准时由利物浦站发车,加速驶过仓库、公寓、工厂。等到火车积攒了足够的动力以一定的速度前进,车轮发出的轰然巨响便成了几不可闻的低吟。火车的速度,迅速赶上了伦敦郊外开得飞快的车辆,与爱德蒙顿(Edmonton)附近A10公路上的汽车并驾齐驱,而都市风貌也立刻被东英格兰苍翠繁茂的农田所取代。
轰!一列对面来的火车飞驰而过,掠过斯皮尔曼夫妇所在的车厢窗外,疾驶的列车制造的噪声与风压,让耳朵的鼓膜为之振动。
“查票啰,请各位旅客出示车票。”一位年约五十岁、满头赭色头发的矮胖车长,沿着通道一路走了过来。
“到了剑桥的时候,可以请你叫我们一声吗?”亨利·斯皮尔曼问道。
“喔,你们会知道的,先生。不用我提醒,你们自然就会知道,因为这班车的终点站就是剑桥。要是你们没下车,到时车上就只剩下你们两位。”亨利·斯皮尔曼靠回座位上,心情顿时放松不少。他和佩吉都知道,英国的火车在每一站停留的时间并不长。目的地是终点站,代表两人不需要留心观察车站的标志,或竖起耳朵聆听车长的广播。佩吉一边在手提包里翻找,一边对丈夫说:“亨利,你可不可以详细说一遍,我们到剑桥之后的行程?”亨利·斯皮尔曼是个矮个子,有着闪闪发亮的灰色眼睛,头顶近乎光秃;他的妻子佩吉,是位生气勃勃、体态丰满的女性,举止看起来认真且诚挚。亨利是哈佛大学经济学系的教授,佩吉则生长于学术气息浓厚的家庭,两人在哥伦比亚大学念书时相识,亨利在那儿从本科一路念到了博士。进入哈佛大学任教之后,亨利的声望水涨船高,现在已成为学术界炙手可热的红人。亨利最为人所熟知的成就,就是把经济学理论运用在最普通的日常活动中,并发展出新的见解。
斯皮尔曼把注意力从窗口转回来,并慢悠悠地从胸前口袋掏出日程表:“嗯,我们应该会在今天十点左右抵达剑桥,先去旅馆登记,吃点东西,然后下午可以自由活动。我想,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到处走走,参观剑桥;过了今天,不知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自由参观。明天早上九点整,我要在马歇尔的故居,和莫里斯·范恩及邓肯·思林会合,我希望你也一起去。明天贾里德要带我们去吃午餐。”斯皮尔曼停顿了一下,又继续往下说:“明天下午,我会和他的一些同事共进下午茶,所以明天下午你得自己一个人度过了。不过,范恩说想带你在附近兜兜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派驻在这儿,这次想要旧地重游一番。不管怎么说,我想你应该不想坐在那边听我讲课,那些话你以前大部分都听过了。我的演讲安排在傍晚,所以到时候我们可以在旅馆碰头,准备参加经济系一些同仁为我举行的鸡尾酒会,然后我们再一起吃顿有点晚的晚餐,也许可以在旅馆里吃。”“周五的行程还不确定,要看和思林谈判的结果而定。周末没有任何预定行程,下周一可能必须处理法律问题等细节。我希望下周二离开的时候,可以带着新房子的契约一起走。”此时,斯皮尔曼夫妇察觉到火车的速度慢了下来,便往窗外张望。列车沿着月台停靠之际,标示着“奥德利恩德”的牌子进入眼帘。斯皮尔曼查看了一下列车时刻表,目光沿着“伦敦—剑桥”那一栏往下移。“大概再过十五分钟就会到了。”斯皮尔曼夫妇打量了一下四周,他们搭乘的是早上十点左右、非高峰期开往剑桥的班车。他们注意到车厢里目前空荡荡的,只剩下一个年轻人,坐在这节车厢的后方,睡得嘴巴微张,头往后仰,发出有规律的鼾声。火车再度往前加速移动,发出的声音盖过了鼾声。这个熟睡的年轻人和同车的斯皮尔曼夫妇不同,对于窗外飞逝而过的乡村景致,以及一望无际、绵延到天边的平原风光浑然不觉。
佩吉再次埋首于多萝西·塞耶斯(DorothySayers)的著作,她已经快要看完这本书了;而她的老公坐在对面,全副心思都被剑桥那边等着他的任务给占据。为自己买房子是一回事,但是为其他人做出如此重大的采购决定,又是另外一回事。基金会第一次和斯皮尔曼联络的时候,他拒绝了这项任务,希望基金会能够找到对这类事务更有经验的人代替他去;但是后来基金会又再次找上门,原来是他推荐的人选——沃克教授,起初同意接受任务,后来却生病了。基金会对斯皮尔曼的第二次邀请成功了。
此外,也是因为,斯皮尔曼夫妇同时受到邀请,而佩吉对这趟旅程感到兴致勃勃,直问道:“为什么不接受呢?我们从来没有一起去过剑桥,可以去看看国王礼拜堂、叹息桥,应该会很好玩。而你也可以见到你的老朋友,贾里德·麦当劳。我们还可以去看伦敦的边沁展览,你知道你一直说想要去的。反正,我们可趁此机会,好好地度个假。”如果没有佩吉的随行,亨利对于是否能够谈成这笔交易,会更没有把握。佩吉对房地产独具慧眼,能够看出一栋房屋的真实样貌,也能够看出这栋房屋翻修后的样子,而且她很会看人;至少亨利不得不承认,佩吉的直觉要比他来得灵敏。
佩吉这方面的才能,在选购二手商品时格外管用。卖方对于要拍卖的物品,从里到外再熟悉不过,但是,准备购买的买主却并非如此。身为经济学家,亨利·斯皮尔曼相当清楚,这是市场经济的问题之一。买方所拥有的信息通常比卖方来得少,结果是质量较佳的商品,往往没有机会进入市场。因为保养良好的商品(例如状况良好的二手车或割草机),物主更有动机在朋友当中搜寻买主,而不是把物品放到市场上去叫卖,让其他不知道内情的人把东西评定为和其他同类的低质量商品具有同样价值。佩吉的存在,可以抵消亨利与屋主相较之下所处的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
火车不断往前行驶,亨利仔细端详佩吉看书的模样,想着自己能够娶到她是多么幸运。在亨利眼中,佩吉看起来几乎和十五年前他们结婚时一模一样:同样的栗色头发、同样的白皙肤色,还有那双温柔的棕色眼睛,多少年前吸引了他—如今还是同样吸引他。只有眼角的细纹,还有坚定的下巴,透露出她的成熟。佩吉比他高—在他们约会的日子里,她父亲从来没忘记指出这一点,但就算这一点对她真有影响,她也从未表现出来。
他们的约会模式很不寻常。佩吉一直想知道,其他人和接受经济学训练的人约会时,是不是会遇到同样的情况。这种特异的情境,来自约会时由男性付费的社会传统,以及有关馈赠与金钱价值的经济学理论。
亨利·斯皮尔曼由经济学分析中得知,对接受馈赠的人而言,一百美元现金的赠送,或者是价值相当于一百美元的礼物(不论是随机选出的,或是由另一个人所挑选出来的),两者相比,通常是让接受者拿现金去消费自己选择的商品或服务,效果更佳。别人很少有足够的信息,能够在价值一百美元的商品组合中做出最佳选择,让接受者在经济上获得最大的满足,或者获得如斯皮尔曼所称的“效用”。
这则有关消费行为的经济学理论,基于消费者会通过调节采购内容,多买一点这个或少买一点那个,追求最大效用。同样的原则,可以适用于政府发放的物资或补助:只有接受者具备知识与动机,利用这笔钱为自己产生最大的满足感;对某个特定个体而言,发放的物资不见得能够满足他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经济学家赞成直接发放现金给贫民,而不是由政府的救济机构提供非现金的物资援助。
亨利·斯皮尔曼在追求佩吉的时候,也运用这则经济学理论。他会邀请佩吉出去,比方说,去看场电影,然后再吃点甜点;但在同时,亨利会给佩吉另一个选择,也就是把他预定花在佩吉身上的钱,折换成等值的现金。他相当坦率地提出这两种选项,让佩吉自由选择,其所依据的论点有两大要素。
第一,斯皮尔曼非常清楚,佩吉大可以拿了钱就走,选择另一组商品和服务,取代和亨利的约会,可能会让她获得更大的满足感。第二,亨利知道,如果自己真的爱佩吉,会希望佩吉获得最大的快乐,即使那表示他会失去佩吉的陪伴。他认为,把两人的幸福放在第一优先顺位,让对方选择是不是要把约会费用换为等值的现金,是对对方显示真爱的表现。
在他们两人结婚前,亨利曾不止一次告诉佩吉,对经济学家而言,爱情是“相互依存的效用函数”(InterDependentUtilityFunctions),这正是爱情的本质:给予对方欢乐的同时,自己也感到幸福快乐。歌颂爱情的作品何其多,斯皮尔曼却从没见过,有哪个流行歌曲的创作者选中这个主题,加以讴歌;但他相信,或许是因为“相互依存的效用函数”这几个字难以写进押韵的歌词里,而不是因为这个概念毫无可取之处。
只有那么一次,佩吉接受了等值的现金,而那一次更多的是出于好奇:她想看看男友的经济学理论,是不是会付诸实际行动。结果是肯定的,亨利·斯皮尔曼给了她十二美元,这是他预估在哥伦比亚大学里吃顿晚餐,外加观赏戏剧演出的费用。其他每一次,佩吉都接受了亨利的邀约,婉拒现金的馈赠。亨利从不认为佩吉拒绝现金,是种不理智的表现,在他眼中,这表示佩吉的效用函数已经和他的效用函数交织在一起,也就是说,他们两人已坠入爱河。
“剑—桥到了,剑—桥到了!”车长的广播恰好在火车头减速时响起。“所有乘客请下车!本次列车已抵达终点站。”斯皮尔曼夫妇站起来拿行李。佩吉从头顶上的置物架,取下了两个小型帆布袋;亨利则是从座位之间,拉出一个大行李箱。拖着沉重行李的两人,开始往车厢的出口移动。
他们走上具有意大利建筑风格的车站站台,穿过骑楼,从建筑物的另一端走了出去,在那边有一排出租车正等着招呼客人。只要再经过一段短暂的车程,斯皮尔曼夫妇就可以抵达他们在剑桥的旅馆,安顿下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