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人生的智慧
⊙正版图书,库存10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
19.41
5.1折
¥
3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叔本华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59641076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30880716
上书时间2024-04-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哲学大师叔本华晚年代表作,家喻户晓的哲学入门读本。
叔本华的心血之作,风靡全球,家喻户晓,几乎所有想要了解哲学、了解叔本华的人,都从阅读《人生的智慧》开始。
★尼采、托尔斯泰、弗洛伊德、卡夫卡、爱因斯坦等大师反复赞赏的经典。
影响一代又一代学人和普罗大众的经典。巨儒似尼采、托尔斯泰能够产生共鸣,平凡如你我亦能从中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
★语言平实,贴近生活,值得一读再读,人人都能受益。 学生都能读懂的语言,贴近生活,关乎个人,每一句话都像是跟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改变你的生活,让你的人生受益。
★一本书彻底读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与待人接物,掌握人生的蕞大的智慧,真正享有幸福。
人生最大的智慧,是认清自己、支持自己、不强迫自己,以自己的方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
如果关于自己和幸福还有什么事情让你想不明白,一定要读这本书。
★译本流畅,忠实还原作品。醒目装帧,价格平易近人。
合理选编,精心翻译,忠实还原原作又避免哲学作品的艰深晦涩。人像设计醒目突出,记忆点明晰;亲民价格,每个人都可以无压力拥有大师作品。
作者简介
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忘我。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今属波兰,更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Floris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因溺水去世。母亲约翰娜·叔本华(JohannaSchopenhauer)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因肺炎恶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在很多书上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目录
第一章
我的思想和语言风格
第二章
人的自身
第三章
人的所有
第四章
人向外界展现出来的样子
附 录
叔本华语录
叔本华年谱
内容摘要
《人生的智慧》为《附录和补遗》的一部分,是叔本华的心血之作。叔本华以简单的语言道破人生智慧,分章阐述了人类主体的美好素质:品格、智力、性情、体魄,以及这些美好素质对于人的幸福的关键作用,指导人们获得快速成长,真正享有幸福。因书中讨论的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种种都极为接近,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广泛共鸣。
精彩内容
■人生就像钟摆,总是徘徊在痛苦和厌倦之间只需要稍微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得知,人类的幸福有两大劲敌,那就是痛苦和无聊。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即使我们侥幸摆脱了其中之一,也会马上接近另一个。人生总是在这两者之间徘徊。究其原因,是痛苦和无聊呈现出一种双重的对立关系。
生活贫困和不顺会让人痛苦;生活得太惬意,又会心生无聊。这种双重对立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对痛苦的感受程度与对无聊的感受程度成反比。
让我来试着解释一下:说一个人“迟钝”是指他在感觉上麻痹,精神上缺乏兴奋。精神迟钝是精神空虚的主要原因。失去持续地强烈关注外界事物哪怕是细微之处的兴致,就会导致内在的空虚。精神空虚是产生无聊的根本原因。内心空虚的人需要不断地追求刺激来填补空虚的心灵,而所选择的方式大多雷同,只要看一看他们单调、贫乏的消遣方式和社交活动,再看看有多少人在倚门而立或者站在窗口远眺,就可以证实这一论断。因为精神空虚,人们追求社交、娱乐的热闹和奢侈的生活,不少人获得了悲惨的结局。
避免悲惨结局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充实自己的心灵,创造精神财富,精神财富越丰富,无聊出现的概率就越小。永无止境地在自我和自然的各种元素中寻求新的研究对象,并组合出新的研究对象,以此来不停地振奋精神,便可以让无聊除了在放松的时刻无法靠近我们。从另一角度看,过人的心智是以敏锐的感受力、强烈的冲动和高涨的热情为基础的。三者组合在一起,便增强了情感能力,也造成了对感官和精神痛苦的超级敏感,加大了对阻碍的不耐烦和对于挫折的感触,甚至是头脑中稍微负面的东西,都能被无限放大。
以上结论覆盖了所有人,从最笨的人到最伟大的智者。可见,一个人离痛苦越远,便离无聊越近,离痛苦越近,离无聊越远。
■要想幸福,求诸自身更进一步解释就是,一个不需要或很少需要进口的国家是生活最富足的。同理,精神富足的人对外在的需求很少,甚至没有什么需求,这是多么幸福的人啊!因为进口的代价很高,对别的国家过于依赖就可能发生危险,产生麻烦,总之,进口品只是本国产品的低劣替代品而已。因此,一个人不应该对另外的人或外界索取太多,毕竟,每个人能给予别人的东西也很有限。说到底,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关键要看他自己是否了解这一点。正如歌德在《诗与真》一书的第三章中提出的一条评论:无论什么事情,人们最终也只能求诸己身。英国小说家奥立弗?高尔斯密也曾在《旅行者》中说过:“无论身处何方,我们只能求诸自身来获得幸福”。
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成就,取决于自身。他越是能做到这一点,就越能从自身发现快乐的根源,就越能感到幸福。这就像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幸福就是求诸自身。”因为其他一切外在的幸福来源,从根本上说都是缺乏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它们转瞬即逝,偶发性强,经常难以掌控,所以稍微得意忘形,就可能被消耗一空,这种情况是人生中避无可避的。步入老年后,这些外在的幸福来源也必然会枯竭:此时的所谓爱情、玩闹、旅行的热情、骑马的爱好,甚至社交能力都开始远离我们;而死神的镰刀,更是收割了我们的朋友和亲戚的生命。到那时,我们更应该依靠自身,因为始终常伴左右的只有我们自己,无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自己都是真正且唯一的幸福根源。世界上到处都有不幸与痛苦,而一旦摆脱了这些,又有无聊和厌倦等着我们。更甚者,这个世还有邪恶横行,蠢材大行其道。命运是无情的,而人类也渺小可怜。身处这样的世界里,只有内在丰富的人才有幸福的能力,这就好像在圣诞节的时候拥有一间明亮温暖、笑语欢腾的小房子,没有了小房子,就只能承受数九寒冬里的冰冷了。因此,世上最幸运的人,无疑就是那些个性丰富卓越的人,尤其是那些思想深刻的人。这些人的命运虽然不一定很耀眼,但一定是最幸福的。瑞典女王克里斯汀在她19岁的时候说过一番针对笛卡儿的评论,此时他已经独居有20年了,女王对他的了解,除了从别人口中听说过他,也仅仅通过一篇短文。她说:“笛卡儿先生的幸福,真是让我也忍不住忌妒起来。”当然,要想如笛卡儿这样,还需要有好的外部条件,保障自身能够成为生命和幸福的支配者。就像《圣经?传道书》所写的那样:“智慧和产业并好,而且见天日的人,得智慧更为有益。”获得了大自然和命运赐给的智慧的人,一定会很注重小心谨慎地维护自己内在的幸福源泉,于是他就必须得独立自主和有闲暇时间。如果要获得独立自主和闲暇时间,就必须得发自内心地克制自己的欲望,修养身性。他们不会轻易为了权利、地位、声名而委屈自己去迎合世俗的欲望和趣味。真正聪明的人绝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而是会听取贺拉斯的忠告。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给默斯那斯写信的时候告诫他说: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就是舍弃了内在去追逐外在的人,还有那些为了功名利禄而付出全部或大部分心灵的平静和独立的人。很不幸,歌德就这样做了,而我的运气让我没有这样做。我在这里一再强调的真理,就是人类的幸福主要来源于内在,这是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的某些精彩论断中也认同的。亚里士多德说:一切幸福的前提都是人进行某种活动或者施展某种能力,缺少这些,幸福无从谈起。斯托拜阿斯对逍遥学派哲学的解释,与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类幸福在于能自由施展各种能力的观点一致,他的解释如下:“幸福就是通过自身能力成功地完成所做的事。”他所说的“所做的事”指的是需要运用技巧和才能完成的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