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开口吧孩子(特教妈妈的六堂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开口吧孩子(特教妈妈的六堂课)

⊙正版图书,库存10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21.14 6.0折 35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淑芬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有限公司

ISBN9787547312865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35元

货号30207433

上书时间2024-04-07

书读纵横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六堂爱与牵挂的特殊教育课,诚挚的内心情绪告白,真实的自闭症家庭生命故事。
《开口吧孩子:特教妈妈的六堂课》作者陈淑芬以母亲与特教教师的双重身份,解读自闭症孩子的一举一动,帮助各年龄段的自闭症患儿更好地成长。
陈淑芬女士是台北市立大学博士,也是自闭症患者的家长。为了教养孩子,毅然决然放弃经商,改行学习特殊教育,这种牺牲着实令人感动。本著作以叙说的方式,从她的自闭症儿子幼年开始,叙述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笔端不但富于情感,教养过程的心酸血泪,更叫人为之动容。更重要的是,她的心路历程,足供其他家长借镜,以及特殊教育工作者学习,特别写序,鼓励她继续奋斗、成长。

作者简介
陈淑芬,特教教师。一九六○年生,辅仁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其子被确诊患有自闭症后,毅然转换跑道,于二○○○年考入台北市立师范学院特教师资班,后攻读台北市立教育大学身心障碍教育学系硕士、台北市立大学教育学系博士。撰有《整合游戏团体对增进高功能自闭症儿童口语沟通能力之研究》《永不放弃希望:一位自闭症者母亲之生命叙说》等作品。

目录
推荐序一  爱,征服一切
推荐序二  理解自闭症
推荐序三  他不是白痴,他是星儿
推荐序四  如果你了解他,就不需要我了
自序
第一课  “雨人”到我家
  生产的惊险回忆
  懵懂的婴儿时期
  疑似自闭症,到处就诊
  确诊为自闭症如同晴天霹雳
  妈妈的失控
  为儿毅然转习特教
第二课  曲折求学路
  学龄前的困境
  小学阶段:就读普通班或特教班的两难
  中学阶段: 持续在普通班学习
  高职阶段: 就学还是就业?
  工坊职训阶段: 一波三折的煎熬抉择
  短暂的大学时光
第三课  “开根号”的孤独星球
  语言障碍
  理解能力进步: 听得懂“反话”
  以优势能力教导
  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心智被语言困住的天使
  优异的数字天分
  天才与白痴一线之隔
第四课  一个人去旅行
  旅遍台湾的交通达人
  生命历程的转折,去旅行吧!
第五课  难以启齿的怪癖行为
  不爱穿袜子被同学抱怨
  丝袜的致命吸引力
  喜欢收集饮料,只买不喝
  角色认同问题
  纠纷处理
第六课  永不放弃希望
  母职的教养方式
  家长心态的改变与调适
  家有自闭儿: 给家长的建议
  永不放弃希望
后记

内容摘要
《开口吧孩子:特教妈妈的六堂课》是一部关于自闭症孩子的特殊教育读物。作者陈淑芬试图用关于爱与牵挂的六堂课,将她与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一起生
活、一起摸索、一起成长的故事,通过细腻真诚的文字表现出来,以此来翻转人们对特殊教育与自闭症孩子的定义,可读性强,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精彩内容
懵懂的婴儿时期
儿子小时候非常安静,不哭也不闹,大约四小时喂一次奶,尿布湿了就换。平常就乖乖地躺在床上,两只手常在自己眼前晃啊晃的。当时儿子由妈妈二十
四小时照顾,我则全心投入工作,每天下班后回娘家吃晚餐,看看儿子,没停留多久又赶回家,大女儿则由婆家带到五岁,所以我不太清楚一般幼儿的发展状况,只知儿子幼时似乎和一般孩子的发展没什么两样。人家说:“七坐、八爬、九发牙。”娘家在公寓的一楼,印象中儿子十个月左右,便时常坐在婴儿床里玩耍,有时妈妈也会在地上铺着纸板,让儿子坐在纸板上玩。
十一个多月时,儿子常会扶着婴儿床的栏杆站起来,我让他学习在地上自己站起来,他会想办法扶住椅子或桌脚之类的东西。刚开始他摇摇晃晃走了几步,经过三四天后,他竟然就可以稳稳地走上至少三四米远。学会走路之后,他就像一般的孩子一样到处走动,东碰西碰,有时一手拿着玻璃瓶,另一手拿着塑料瓶,他会轻轻地把玻璃瓶放在地上,而另一手的塑料瓶就随意丢开,当时我觉得他能分辨玻璃瓶是易碎物,还挺聪明的。此外,儿子和其他同龄孩子一起坐在婴儿床里,我帮他们照相时,他们的眼睛都会朝向镜头。当时儿子并未露出异状,我也没特别留意他与其他孩子互动的情形。
儿子一岁左右时,会站在婴儿床里看连续剧。记得有一次,剧情演到一个人很凶地在骂另一个人,儿子看到时还用手轻轻拍着前胸,脸上的表情一看就知道是怕怕,当时我还乐观地觉得儿子的认知能力相当不错嘛!
语言迟缓,大只鸡慢啼
然而,儿子到了两岁多还不会讲话,也从没开口叫过“爸爸”和“妈妈”。我听说男生的语言发展比女孩子较慢一些,便没特别在意,想再等待一段时间,后来才听一位邻居说儿子可能是高功能自闭症,建议我带儿子到医院检查。这位邻居当过志工,但是当时我也不知道“自闭症”的详细状况,便带儿子到医院检查耳鼻喉和听力神经传递等问题,检查结果并无异状。妈妈安慰我说:“可能是大只鸡慢啼,你三四岁的时候,还不是这样,现在也是那么会说话,不要
紧啦!不用烦恼。”所谓的“大只鸡慢啼”,就是指大器晚成的意思。不仅是儿子,连我小时候,大舅舅都说:“这个憨芬嘛!不知道长大以后会不会读书?”我考上博士班以后妈妈还常提起这档事。只是现在回想起来,也许“大只鸡慢啼”是一句安慰我们做父母的话吧。许多父母急于看到孩子的成长,常常缺乏耐心等待,老人家就会说这句话以示安慰。
现在回想起来,妈妈会说“大只鸡慢啼”,除了联想到我小时候的成长经验以外,可能也与儿子的脸长得聪明伶俐,还有儿子懂得弯下腰轻轻将玻璃瓶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