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放秘史(从新发现到)/当代科普名著系列/哲人石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放秘史(从新发现到)/当代科普名著系列/哲人石丛书

⊙正版图书,库存10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27.75 7.5折 37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玛乔丽·C·马利|译者:乔从丰//汤亮//陈曰德//郭璐//梁翼

出版社上海科教

ISBN9787542865304

出版时间2016-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7元

货号3830525

上书时间2024-04-07

书读纵横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放射性秘史(从新发现到新科学)》,玛乔丽·C·马利就放射性这门神秘科学所写的通史,史料充足,文笔清晰,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这本书既避免了技术细节,又成功地将历史中的科学、人物、文化、政治等方面结合起来,对于科学史家、各级科学教师、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以及普罗大众都充满了吸引力。

作者简介
玛乔丽·C·马利(MarjorieC.Malley),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获得科学教育硕士学位,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有着多年的科学、数学教育经历,包括教学、课程开发、教学顾问等。发表过大量文章,主题涉及放射性、荧光、科学的历史和本质、人物传记等。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新科学
  第一章  开篇
  第二章  居里夫妇
  第三章  卢瑟福、索迪、粒子和炼金术?
  第四章  放射性的地球
  第五章  推测
  第六章  放射性与化学
  第七章  原子之内
  第八章  后续
第二部分  放射性的测量和应用
  第九章  方法和设备
  第十章  放射性、医疗、生命
  第十一章  新产业
第三部分  故事之外
  第十二章  放射性的原动力
  第十三章  放射性和永存的问题——探索未知
  第十四章  发现的奇幻魅力
附录1  射线与辐射术语表
附录2  放射性元素家谱
附录3  放射性难以捉摸的起因
附录4  本书提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附录5  放射性影响网状图
附录6  大事记
注释

内容摘要
 从1896年一项毫不起眼的发现开始,放射性把研究者带上了一条迷雾重重的求知之路,来到已知和未知的交叉地带。是什么导致某些原子放出不可见的、
具有穿透性的射线?放射性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来自哪里?实验结果迫使研究者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放射性物质会转变为其他物质。化学元素不是永恒不变的!
以这个新发现为起点,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共同努力,创建了一门新科学,空前数量的女性也进入到这个领域。放射性深刻地改变了科学和社会,它让渴盼
奇迹的普通民众兴奋不已,也将许多科学家送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那些天才的研究者也未能解开这一新现象背后的奥秘,而将这些未解之谜留给了新一代的科学家。他们将另辟蹊径,书写出另一段新的科学传奇。
玛乔丽·C·马利著的这本《放射性秘史(从新发现到新科学)》展示了一段魅力非凡的历史,生动地再现了科学家在研究放射性时遇到的纠结、转机、
惊喜和失败,并引导读者思考更宽广的议题——科学的本质。

精彩内容
 卢瑟福和射线大约在玛丽·居里探寻放射性元素的同时,另一
位物理学家正在研究射线。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是一位聪明自信的年轻人,刚从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学院毕业,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奖学金而进入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成为实验室主任J·J·汤姆孙(Joseph.JohnThomson)的研究生。汤姆孙是英语国家中电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专门研究气体中的电离作用(产生带电粒子的过程)和电传导。
卢瑟福的父亲是农民,母亲是教师,他从小就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新西兰从学生时代就开
始从事研究工作。卢瑟福的成就与母亲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整个事业生涯中,他一直和母亲通过信件交流自己的工作。在汤姆孙实验室,卢瑟福继续研究磁
学和高频电波(后来被称为无线电波)。
随后,伦琴发现了X射线。这些神秘辐射吸引了卢瑟福,并永远地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卢瑟福沉浸于射线研究的兴奋之中,他加入了导师汤姆孙关于这些射线造成的气体导电性的研究,并变得精通于电离作用研究。卢瑟福的研究工作给他的导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1898年,他收到了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的人职通知书(图3.1)。
尽管卢瑟福更喜欢留在英格兰这个英国科学活动的中心,但是他被麦吉尔大学的高水平物理实验室所
吸引。这些精良设备由威廉·麦克唐纳爵士(SirWilliamMacEon-ald)捐赠,他反对吸烟,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通过烟草发了财。卢瑟福(碰巧他烟瘾很大)接受了麦吉尔大学提供的职位,他在新环境中安顿下来之后,便开始对铀元素发出的贝克勒耳射线进行试验。他想弄清楚贝克勒耳射线是否如很多人猜测的那样是一种x射线。
为了追踪射线,卢瑟福采用在剑桥大学已经完善的电学方法,而不是亨利·贝克勒耳以前采用的摄影方法。这种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电学测量能够给出定量结果,而摄影方法(包括等待影像在底片上形成)精度不高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测者的主观阐释。首先,卢瑟福重做了贝克勒耳的铀射线折射和偏振实验。如果这些射线是某种形式的光,正如贝克勒耳所相信的那样,它们会发生折射和偏振现象。但是卢瑟福没有观测到任何一种现象。
然后卢瑟福又检验了其他可能性,即贝克勒耳射线是一种X射线。根据他在剑桥大学基于汤姆孙的电学理论所做的工作,卢瑟福预言,如果贝克勒耳射线是一种X射线,那它将会把空气电离。他的实验测量和理论预言相符合。
正如贝克勒耳和施密特早先注意到的,这种射线并非由单一成分组成。卢瑟福证实了这种射线由两种成分组成,一种在传播过程中很容易被阻挡(他称之为“α”,以希腊字母表中第一个字母α命名),另一种能够穿透多层铝箔(他称之为“β”,以希腊字母表中第二个字母β命名)。卢瑟福观测到的这些现象和一位法国物理学家新近的发现惊人地相似。1898年,萨尼亚克(GeorgesSagnac)发现使用X射线轰击物体会产生新的X射线,并将其命名为次级辐射。相比于原始辐射(初级辐射),次级辐射更容易被吸收。卢瑟福认为贝克勒耳射线是初级和次级X射线的混合体,即β射线是初级辐射,α射线是次级辐射。
1899年初,贝克勒耳重新探讨了早年做过的铀射线实验。他发现不能重复一部分实验结果,随后意识到对其他结果也作出了错误的解释。贝克勒耳承认他发现的新射线更像X射线,而不像光。到那时为止,放射性研究者认为,贝克勒耳射线是一种X射线。
P27-2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