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莎士比亚公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莎士比亚公司

⊙正版图书,库存10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21.29 5.1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西尔薇亚·比奇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54164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30810722

上书时间2024-04-06

书读纵横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西尔薇亚·比奇(Sylvia Beach,1887-1962)。比奇小姐1887年出生于美国巴尔的摩。1919年,她在巴黎左岸开了英文书店“莎士比亚公司”。1922年,她以莎士比亚公司的名义,为乔伊斯出版了被英美两国列为书的巨著《尤利西斯》,因而名噪一时。然而在盗版、 战争、经济萧条的影响下,1933年开始书店多次面临经营困境,还好在法国艺文界的支持下,仍继续经营了下来。1941年,她因拒绝卖给德国纳粹军官她珍藏的很后一本《芬尼根守灵记》而受到威胁,不得不将书店关门。之后,比奇被投送进集中营。二战结束后,重获自由的她已无心再开书店。1951年,在得到她的授权后,乔治·惠特曼先生在巴黎开了一家书店,仍用“莎士比亚公司”一名。1956年,比奇小姐写下自传作品《莎士比亚公司》。1962年,她逝世于巴黎。

目录
第一章/00
西尔薇亚何许人
第二章/00
皇宫花园
第三章/0
自己的书店
第四章/0
朝圣者从美国来
第五章/0
《尤利西斯》在巴黎
第六章/0
莎士比亚公司鼎力相助
第七章/0
瓦洛希·拉赫博
第八章/0
乔伊斯的双目
第九章/0
最佳顾客
第十章/
最先出的《尤利西斯》
第十一章/
布莱厄
第十二章/
杂务忙人
第十三章/
费兹杰拉德、尚松和普雷沃
第十四章/
《银船月刊》
第十五章/
于勒·罗曼与“同伙”
第十六章/
“我们亲爱的纪德”
第十七章/
乔伊斯的《流亡》
第十八章/
《一首诗一便士》
第十九章/
《尤利西斯》的后继之作
第二十章/
远行,远行……
第二十一章/
《尤利西斯》远去美国
第二十二章/
战争与占领
第二十三章/
解放

内容摘要
 《莎士比亚公司》是创办者比奇小姐的回忆录,书中不仅讲述了书店经营中的欢乐、悲伤、成就、遗憾和与很多知名作家、艺术家交往的细节,也
记录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化和社会变迁。比奇小姐以率直风趣的文笔,将繁华热闹的巴黎左岸风景徐徐展开:乔伊斯禁书《尤利西斯》的出版盛况;安塞尔《机械芭蕾》的疯狂演出;海明威解放剧院街的神勇英姿;顺着书店招牌爬上自己公寓的乔治·安太尔;醉酒差点跳下楼的菲兹杰拉德;拿乌龟
捉弄人的纪德……守着这座书本砌成的城堡,一位单纯的爱书人西尔薇亚·比奇,看遍作家百态,尝尽人世冷暖,见证一段以书结缘的文坛传奇。

主编推荐
译者亲笔“为什么不译作《莎士比亚书店》”巴黎左岸网红打卡地,一个可以收留流浪作家的书店,优选书迷朝圣地“当时,巴黎到处是才子,而我的书店似乎把他们全都吸引过来了。”——西尔薇亚·比奇乔伊斯的出版商,《尤利西斯》诞生地,海明威的图书馆

精彩内容
 第一章西尔薇亚何许人我父亲西尔维斯特·伍德布里吉·比奇教士是长老会牧师、神学博士,在新泽西的普林斯顿第一长老会教堂任大司祭,为期十年有七。
据《萌昔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说美国人的家谱形形色色。我父亲的母系一方的先人皆为教士,代代相传,多达十二三代。我的妹妹霍莉对此半信半疑,一番探究之后摸清了真相。她把那教士人数减少为九人,我们都认为此数字更为准确。
我母亲姓奥比森,很像神话里的人物。也就是说,她的某位先人詹姆斯·哈里斯船长在后院里东挖西挖,发现一股绝妙的泉水,就地规划出了阿利格尼山脉的小镇,取名美泉镇,这镇名是哈里斯太太想出来的。我倒宁愿听母亲常给我讲的逸事:拉法耶特①上门喝了一杯泉水之后惊呼“Bellefontaine!”①只不过,法国人是不大可能要水喝的。
母亲不是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山间小镇而是出生在印度的拉瓦尔品第,她的父亲是行医的传教土。祖父把全家人接回了美泉镇。他的遗媚把四个孩子抚养长大并在镇上度过余生,在当地,她几乎跟那著名的泉水一样受人尊敬。
母亲上的学校是美泉中学。教拉丁文的教师是个高个子的年轻人,很帅气,刚毕业于普林斯顿学院及普林斯顿神学院,他就是西尔维斯特·伍德布里吉·比奇。当时她年仅十六岁。两人订了婚,不过等了两年才结婚。
父亲的首次传教是去巴尔的摩,我就是在那里出生的。
第二次传教任务是去新泽西的布里奇顿,在那里担任第一长老会教堂的驻堂牧师,为时十二年。
我十四岁左右,父亲带全家人去了巴黎—母亲、我的两个妹妹霍莉与西普莉安,还有我。一直有人请父亲去接管所谓的学生会的工作——在拉斯巴大街为在此的美国学生成立更完善的俱乐部则是后来的事。在此的美国学生一
有思乡之情,就会在星期日晚上到蒙帕尔纳斯的一间大画室里聚会。当时一些最出色的歌手如玛丽·加登、查尔斯·克拉克,伟大的大提琴家巴勃罗:卡塞尔以及其他艺术家都来为此活动效劳。甚至连萝伊·芙勒Q也来了。她不是为献舞而来,而是来畅谈舞技的。我记得她是个矮胖、平常的姑娘,从芝加哥来;戴着一副女教师戴的那种眼镜,畅谈她把照明系统与铺元素相结合的种种实验。我也记得她当时在红磨坊表演引起的轰动。当你在红磨坊看到她时,顿时,你所认识的萝伊·芙勒完全变成另外一种状态。
她用手里的两根超长的棍子,舞动似乎长达五百公尺的旋转飞舞着的呢绒,看起来宛如火花把她团团围住并将她吞没,到最后,只见灰烬不见其他。
父母亲都喜爱法国和法国人,而我们认识的法国人却很少,这是因为父亲的工作主要是跟我们的同胞打交道。
父亲跟法国人相处十分融洽,依我看,他骨子里便是个古罗马人。他学法文可谓竭尽全力。他的一位身为议员的朋友给他上课,他很快便能读能写,十分熟练,至于发音—啊!这就是另一回事了。我们常听见议员在隔壁努力教他发法文“u”的发音。我们先听见议员读的“u”,父亲跟
着读的是“OOH”,声音更大,相去甚远,但依然如此这般继续下去。
对母亲而言,巴黎就是乐园,就是一幅印象派画作。
她乐于为学生会安排节目,这就是她的工作。她也喜欢前来表演的那些艺术家。
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