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寻找(第2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寻找(第2辑)

⊙正版图书,库存10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17.69 4.5折 39 全新

库存5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李雪涛

出版社大象

ISBN9787534799808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0777920

上书时间2024-04-03

书读纵横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特稿
纪念张禄泽女士
人物
布莱希特与中国
真理寻求者
——索尔福笔下的竹内楠三及其德文小说
内藤湖南的欧洲初体验
阿贝格的中国之行照片
中国影戏西传史上的语言奇才
——夏礼辅及其《燕影剧》
许宝德:20世纪初德国中医研究先行者
媒介
《曹禺全集》未收的英文讲演
历史的回响,记忆的旋律
——《莉莉玛莲》
在影像中构建帝国
——《帝国影像:摄影与大英帝国的视觉建构》介评
从“曹化淳开城门”说开去
事件
寻访谢颂羔
发现梭罗
编辑手记

内容摘要
 明末以后,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写,已不仅仅局限于中文世界。几乎世界各地都有有关中国历史的文献。创办这个集刊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个平台,让海内外掌握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重要线索的学者,将其研究中发现的档案、照片、故事等材料,以多元的视角,用散文随笔的形式,通过实例和个案的具体研究,挖掘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人物、事件、媒介、影像等材料,以重建当时的景象,阐发深层意义。

精彩内容
 纪念张禄泽女士张禄泽(BarbaraLu—TseChang)女士,1969一
1985年在德国波鸿鲁尔大学(Ruhr—Universitat)任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学授课教师,1996年8月7日在图宾根逝世。
张女士35年在中国(其中10年在台湾),14年在日本,27年在德国,这就是她一生的最重要的几个数字。
张女士从小生长在一个官员家庭,父亲是民国时期经济部的官员。1920年5月25日她出生在北京,以后,她生长在这个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城市。幼时,她受到父亲的启蒙教育,以后是学校的基础教育,1936年她在苏州东吴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开始大学的学习。1937年由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师生纷纷逃避战乱,学习场所不得不多次变换。直到1939年,她才冒着危险取道陕西(西安)、湖北(汉口)、广东(广州)、浙江(温州)和上海,辗转回到北京。1942年6月,她在中国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从此结束了大学生活。正在这时,笔者也在同一所大学临时讲授俄语。1938年,张女士结婚。1942年,张女士举家迁往
上海,在一所中学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1945年5月,她在一家日报社(国风社)当文学副刊编辑,写过两个剧本。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台湾结束了日本的统治。为了振兴中国文化,政府招募教员去台湾。此时,张女士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响应号召,她与丈夫携孩子们一起,于1945年12月赴台湾。
1954年,日本丰桥市(Toyohashi)的爱知大学(Aichi—Universitat)招募中国语文教师,张女士在1955年夏去了日本,取得了很大成功。她在日本工作了14年,教了许多日本学生。她除了教书,还为日本学生写了许多教科书。张女士的最大成就是在爱知大学与铃木教授合作编写了一部中日字典,该书于1968年出版。这部字典至今还是学习现代汉语的最佳工具书之一。收集词汇和插图等材料花费了她20多年的光阴。编纂这部字典用了14年,注入了她的全部知识和20多年的教学经验。她还在美国和日本的大学举办实用的家政学讲座,给女学生讲中国的烹调、裁剪艺术。很可惜,她编写的关于中国烹调艺术并有很多插图的专著没能出版。后来,她到波鸿大学,学期
结束时,她总是把大学生们邀请到她温馨的家里,指导他们做中国饭,这也是大学生们所津津乐道的。
1968年夏,张女士在日本东京参加了一个国际东方学大会,我作为鲁尔大学的第一位交换教授也参加了这次会议。著名的中国学、目录学大师长泽规矩也(Nagasawakikuya,1902—1980)带领我们参观足利市(Ashikaga)博物馆,那里是中国古代印刷品的宝库。这时,我结识了张女士。我很高兴,她在1969年春表示愿意接受鲁尔大学空缺的汉语教席。
1969年4月28日张女士到波鸿,直到1985年5月15日退
休,在此间的16年当中,她一直主持中国语言文学的讲席。她用耐心、友谊与和蔼,从事这门课的教学,将学生带人奇妙的中文世界。她细致地关心和照顾周围的学生,学过她课的人感到她像慈母一样,对她充满信任感。她的学生和同仁与她相处都很好,她助人为乐。她把中国小说、
戏剧的复杂情节用简单生动的语言介绍出来。她讲课深入浅出,继承了中国小说家细腻和高超的艺术。她讲的中国文学(如《红楼梦》这部小说)令人难忘。她的文学造诣很深,我们尤其要感谢她循环往复地讲授“中国文学史”这门课,这是从许多最新的研究材料中加工而来的,囊括自古及今的中国文学创作,很生动。她的兴趣除小说以外,就是中国戏剧,最感兴趣的是元曲。她写了一百多种元曲的内容简介,可惜她写的一部关于这些古代戏剧的语汇的字典未能最后完成。令人欣慰的是,一本有500页1000多个例子的书将要在作者身后付梓了。这本书是张女士在前几年加工整理的一部关于北京歇后语方面的专著。该书的出版由大众汽车公司资助,是她与顾彬(WolfgangKubin)教授合作完成的。顾彬是她在波鸿大学教学时的学生。
顺便提一下,我们在波鸿开办了由大众汽车公司赞助的德国第一届中国语言强化班。在这个班上,张女士在教学法上表现出她的智慧、才能和经验。她最大的特点是完全不讲德语,迫使学生同步听,同步思维。在教学中,她的发音清楚完美,是以正宗的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标准国语,而由于中国国内的人口迁徙,这种发音已经非常难听到了。
张先生(我们都这样尊称她)1981年4月取得了德国国籍,1985年退休。1992年11月,张先生离开波鸿去图宾根,与女儿、女婿、外甥们一起生活,欢度晚年。1996年8月7日下午,张先生逝世,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P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