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戏曲武术/青少年读图百科
⊙正版图书,库存10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
16.04
5.4折
¥
29.8
全新
仅1件
作者张杰
出版社湖南美术
ISBN9787535659293
出版时间2013-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9.8元
货号2541091
上书时间2024-03-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张杰编著的《戏曲武术》是一本阐述中国传统文化——戏曲武术的青少年百科书,选题独特,图片丰富,配有大量精美的实物图片及手绘图片,每张图片均配以准确详细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内容权威、体例清晰、文字鲜活、穿越古今,用一幅幅精美图片向青少年朋友展示中国古人的生活如此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如此博大精深,让青少年朋友在愉悦中获得丰富的百科知识。
目录
第一篇 戏曲
中国戏曲概述002
中国的戏剧与曲艺002
戏曲的特点006
戏剧的起源与发展010
曲艺的起源与发展023
百花齐放的戏剧030
京剧030
昆剧038
秦腔042
豫剧046
越剧052
评剧056
黄梅戏059
川剧063
皮影戏067
少数民族戏剧072
风情万种的曲艺075
相声075
评书080
京韵大鼓084
快板书086
山东琴书089
二人转091
第二篇 武术
中国功夫096
武术的起源与发展096
武术的思想内涵099
武术的分类102
武术与十八般兵器105
一代宗师113
武术门派117
少林117
武当123
峨眉131
南拳139
咏春148
内容摘要
张杰编著的《戏曲武术》为渴望学习相关知识的青少年打开了一扇大门,将中国丰富的戏曲艺术与武术精髓展现出来,并通过数百幅精美图片为人们讲述缠绵婉转的昆曲、活泼有趣的二人转、飘逸俊朗的太极拳、刚劲有力的少林武术……通过阅读《戏曲武术》,我们了解过去;通过思考,我们展望未来……就让我们通过这精彩的图书世界去欣赏、感受五千年中华文明演绎的饕餮盛宴吧!
精彩内容
“海纳百川”的戏曲舞台提到戏曲舞台,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一问只有三面墙的大屋子。它三面都被挡上,只留一面面对观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戏曲舞台都是只有三面墙的大屋子,除了舞台的背面,人们可以从正面、左面、右面三面观看戏曲。
戏曲舞台背景极度简单,无法使用舞台布景道具对剧情地点等进行设置。所以,为了配合戏曲的表演,人们会用一些特殊手段虚拟出各种背景。例如,在《三岔口》中,为了便于观众欣赏,舞台上往
往灯火通明,而演员表演出来的却是身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这种表演手段,可以表现人物的现实生
活,也可以展现人物的梦境和灵魂。它使戏曲的表现力得到扩大,表演范围几乎不受限制,可以腾云上天,也可以轻松入地;可以仅仅表现一个人物,更可以表现千军万马。真可谓是海纳百川,无所不包!
戏曲人物造型特点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观众们不仅能欣赏到悠扬婉转的唱腔艺术,还能在舞台人物造型中寻找出各种美来。那么,戏曲人物造型是不是越花越好,想怎样就怎样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中国戏曲的人物造型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程式性。所谓程式性,就是从人物的头饰一直到靴鞋,都有严格的规定。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这是绝对不允许出错的。所以在旧戏班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穿破,不穿错”。可见程式性在人物造型中的重要性。
第二个特点是注重形式美。戏曲的化妆和服装虽然有程式性的要求,但也更注重美感。例如在戏曲舞台上,演员们穿着的戏服都是华丽的明代服装,除了“清装戏”以外,是没有朝代之分的。可见
在戏曲艺术中,人物造型追求的不是生活中的现实,而是审美。
戏曲表演特技
常见的戏曲表演特技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借助演员服饰装扮的,如
耍帽翅、耍翎子等。在蒲剧《杀驿》中,当吴承恩决定去替恩人死之前,演员会将帽翅上下左右颤动,以表现人物焦急、忧虑的复杂心情。第二类是利用道具的,如椅子功、要素珠、耍旗等。在昆曲《下山》中,和尚逃出寺院后,用抛、接、甩、转素珠的特技,表现了他仿佛小鸟逃出笼子似的快乐心情。第三类是利用夸张表情和动作的,如变脸、开眼等。在《金山寺-水斗》中,有一位韦驮向面部一
踢,眉问立刻出现一只金眼,渲染了神话气氛。第四类是喷火、吃火的特技。在秦腔《游西湖》中,李慧娘便有一段喷火的表演,体现了她抗击邪恶的斗争精神。
戏曲中的“四功五法”“四功五法”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内容。
“四功”是指戏曲表演的四种基本手段,即唱、念、做、打。“唱”功是戏曲表演中最
重要的表现手法,它的基本要求是字正腔圆,节
奏准确,抒发人物的真情实感,切忌卖弄技巧。
“念”功与“唱”功同等重要,甚至有“千斤话白四两唱”的说法。戏曲念白分为韵白和方言白两种,韵白是讲韵文的念白,而方言白是以各地方言为语音基础的非韵文念白。“做”是做功,主要是指戏曲的身段。“打”是指戏曲表演中的武术及跌扑的技巧。
“五法”是指戏曲表演的五种基本技法,即手、眼、身、法、步。五法中的“手”是指手部动作的技法;“眼”是指眼神运用的技
法,即用眼神表现人物的喜、怒、悲、哀、惧、
恐、惊;“身”是指身段的技法;“法”是指所
有的基本技法;“步”是指台步的技法。
戏剧的起源与发展戏剧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一直都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是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娱乐活动。虽然戏曲产生的年代已很久远,但我们仍能从历史留给我们的斑驳记忆中看到其成长的一点一滴。
戏剧的孕育与形成中国戏剧综合了音乐、诗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和图像表达的原始社会的歌舞。
戏剧在最开始的时候以歌舞为主体,发展方向却很多元,宗教剧便是其中之一。宗教剧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祭祀仪式,到了奴隶社会逐渐发展成为宗教剧。正是在当时那种相信神鬼、迷信宗教的文化环境下,才产生了《九歌》这部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剧。它最初“生”于民间,“成长”于夏启时代,后经楚国文人屈原之手雕琢成材。
汉武帝时期,国富民强,表演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汉代,表演艺术统称为“百戏”,融合了当时的一切表演形式,但戏剧还未从中独立出来,只是以各种表演形式交汇的效果为美。另外,汉代的音乐也相对发达,官府还设立了专门的“乐府”机构,专门负责采集民间乐曲,这对日后戏曲歌唱、音乐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在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战乱分裂中,各民族文化极大融合,歌舞相兼
的小戏从“百戏”中脱颖而出,与滑稽戏一起成为当时两个最大的曲艺类型。
隋唐五代时期,戏剧具有胡汉混杂不分的特点,虽然这一时期的新戏不多,但出现了流传很广的参军戏。在演出时,参军戏一般分为两个角色,一个为“参军”,另一个是“苍鹘”,演出时由苍鹘嘲笑、捉弄参军。可以说,参
军戏中的“参军”和“苍鹘”是中国戏剧角色行当划分的最初形态。
P7-1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