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海底两万里
⊙正版图书,库存10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
17.84
5.1折
¥
35
全新
库存213件
作者(法)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53482
出版时间2011-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5元
货号1202028756
上书时间2024-03-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暂无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小说家,法国科幻小说的奠基人,被认可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出生在海港城市南特的一个律师家庭,辽阔的海洋、扬起的风帆和鸣响的汽笛,孕育了他对大自然的奇妙幻想。他在中学里顽皮成性却成绩优异,毕业后遵从父亲的意愿攻读法学专业,1849年在巴黎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凡尔纳在巴黎幸运地结识了探险家雅克·阿拉戈,与其经常出入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地理学家等科学家的住所,并与他们交往颇深。凡尔纳在他们的影响下刻苦钻研数学、物理和地理等自然科学,同时阅读当时流行的爱伦·坡的侦探小说,藉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写作技巧。1863年,凡尔纳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并一举成名。他的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作为一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还是许多发明家的老师,他的科学幻想内容写得那么详细准确,头头是道,以致许多学术团体推算他书中列出的数字,有时要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因此,他的小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许多科幻现象后来都成为了现实。
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神出鬼没的海礁
第二章 赞成和反对
第三章 悉听尊便
第四章 尼德·兰
第五章 轻举妄动
第六章 全速前进
第七章 不明来历的鲸
第八章 动中之动
第九章 尼德·兰的愤怒
第十章 水中人
第十一章 鹦鹉螺号
第十二章 一切都用电
第十三章 若干数据
第十四章 黑潮
第十五章 一封邀请信
第十六章 漫步海底平原
第十七章 海底森林
第十八章 太平洋下四千里
第十九章 瓦尼科罗岛
第二十章 托雷斯海峡
第二十一章 陆上才几天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的雷电
第二十三章 强迫睡眠
第二十四章 珊瑚王国
第二部
第一章 印度洋
第二章 尼摩船长的新建议
第三章 价值千万的宝珠
第四章 红海
第五章 阿拉伯地下水道
第六章 希腊群岛
第七章 地中海四十八小时
第八章 维哥湾
第九章 沉沦的陆地
第十章 海底煤矿
第十一章 马尾藻海
第十二章 抹香鲸与露脊鲸
第十三章 大浮冰
第十四章 南极
第十五章 大事故还是小事故?
第十六章 空缺稀薄
第十七章 从合恩角到亚马孙河
第十八章 章鱼
第十九章 湾流
第二十章 北纬四十七度二十四分,西经十七度二十八分
第二十一章 一场大屠杀
第二十二章 尼摩船长的最后几句话
第二十三章 尾声
内容摘要
在这部《海底两万里》中,凡尔纳用神来之笔,循循善诱,引导读者随同阿罗纳克斯教授参观鹦鹉螺号船长尼摩的图书室、博物馆,漫步海底平原,饱览无奇不有的海洋生物,尝试海底森林打猎,穿越阿拉伯水下通道,参加海底珊瑚公墓葬礼,访问沉沦海底的大西洋古城,目睹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让读者耗时十个月,行程两万里,去认识这个神秘莫测的海底未知世界。
精彩内容
同年7月23日,在太平洋海面上,西印度一太平洋航运公司的克里斯托巴尔一科隆号也碰到同样的事。可见,这个奇特的鲸类动物能以惊人的速度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时隔希金森总督号发现}圣物之后不过三天,克里斯托巴尔一科隆号在相距七百海里的地方竟然也看见了它。而十五天之后,在离上述地点两千海里之遥的地方,国营航运公司的海尔维地亚号和皇家邮船公司的香农号,在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大西洋海面上迎面对开时,也分别看到了这个大怪物,方位在北纬四十二度十五分、西经六十度三十五分。根据两船同时观察得到的数据,估计这只哺乳动物的长度至少有三百五十英尺,因为香农号和海尔维地亚号两船首尾相连也不过百米(约合三百二十八英尺),远不及怪物长。更何况,最大的鲸,如时常光顾阿留申群岛的库兰马克岛和乌姆居里克岛附近海面的那些鲸,最长也不过五十六米——也许压根就没达到这个长度。
此类消息连篇累牍,横渡大西洋的佩雷尔号客轮所做的种种新观察,英曼航线上的埃特那号跟这个怪物的一次不期而遇,法国军舰诺曼底号军官们所写的航海记录,克莱德爵士号军舰海军参谋菲茨一詹姆斯所做的精密测算,都曾引起轰动。在轻松幽默的国度里,大家都拿这事当笑谈,但在严肃务实的国家里,像英国、美国和德国,人们却很看重这回事。
在各大城市里,这个怪物变成了风靡一时的宠物:咖啡馆有人歌唱它,报刊上有人嘲笑它,舞台上有人表演它。街头小报乘机炒作,鸭子居然能下五颜六色的彩蛋。由于没有复印设备,一些报刊一再发表各种巨型怪兽的报道,有的说是白鲸,有的说是北极海中可怕的“莫比·狄克”,还有的说是大海怪“克拉肯”,据说海怪的触须可以缠住—艘五百吨位的航船,并将它拖人大洋深处。有些人甚至不惜引经据典,搬出亚里士多德和普林尼的见解,说他们承认这类怪物的存在,有的甚至借用彭托皮丹主教的挪威纪事,保罗·埃纪德的论述,以及哈林顿的报告,后者言之凿凿,不容置疑;说他于1857年乘坐卡斯蒂兰号时,看见过一条大海蛇,这种蛇以前只在立宪号航行的海面上出现过。
于是,在知识界和科学报刊上,坚信派和怀疑派之间爆发了一场无休止的争论。“怪物问题”烧得人们头脑发热。信奉科学的记者与宣扬神怪的记者针锋相对,在这场刻骨铭心的论战中笔走龙蛇,墨洒海天;更有甚者,有些人还大打出手,为此还流了两三滴鲜血,因为他们的笔锋所指突然从海蛇转向咄咄逼人的反对派。
论战持续了半年之久尚难分胜负,各种可能性都存在。流行小报振振有词地反驳巴西地理研究所、柏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科学协会、华盛顿斯密森学院发表的权威文论,也攻击《印度群岛报》、穆瓦尼奥神父的《宇宙》杂志、皮特曼的《消息报》讨论的文章以及法国和外国各大报刊的科学专栏文章。它那些信奉神怪的作家们才思敏捷,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利用海怪怀疑论者常引用的林内的一句话来回敬对方:“大自然不制造愚蠢”,恳请时人切勿得罪大自然,要相信“克拉肯”、大海蛇、“莫比.狄克”的存在,要相信头脑发热的海员们的胡言乱语。最后,一
家善于一针见血的讽刺报,由编辑部最德高望重的编辑大笔一挥,草草发表了一篇文章,像希波吕托斯那样,向怪物发动猛攻,并给予致命的一击,在世人的哈哈大笑中一了百了。神怪战胜了科学。
在1867年的头几个月里,怪物问题似乎已被埋葬,也似乎不应该节外生枝。但就在此时,人们又得知一些新的事实。这已不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务必绕开的实实在在的重大危险。问题完全改变了本来面目。怪物居然变成了小岛、岩石、暗礁,而且这座暗礁神出鬼没,行踪莫测,不可捉摸。
1867年3月5日夜间,蒙特利尔航海公司的摩拉维亚号航行到北纬二十七度三十分、西经七十二度十五分的海面时,船右舷尾部撞上一座礁石,可是,任何海图都未曾标明这一带有礁石。由于风力的助威和四百马力的推动,船速高达十三节②。毫无疑问,若不是轮船质量卓越,摩拉维亚号被礁石开膛破肚后,连同从加拿大运来的二百三十七名乘客,势必同归于尽,葬身海底。
事故发生在清晨五时左右,那时天刚破晓。值班主事立即奔向船的尾部。他们一丝不苟地观察了出事海面。但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只看见一个大漩涡,离船尾三链处碎成浪花,似乎有大片洋面受到强烈的冲击。摩拉维亚号准确无误地记录下出事地点,然后继续航行,粗看没有发生任何海损。它到底是撞上水下暗礁还是巨轮遗骸?人们不得而知。但船到码头后进行检查时,才发现轮船部分龙骨已破裂。P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