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 中国通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 中国通史

⊙正版图书,库存5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13.71 4.6折 29.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思勉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087412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2979837

上书时间2024-03-15

书读纵横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吕思勉著的《中国通史》是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是史学大师写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入门书。是中国最经典、最权威、最完整、流传最广的史学读本。
本书了解中国历史的公认权威版本,插图珍藏版,精选了数百幅珍贵的历史图片,是当代著名史学专家全新注校而成,是了解中国历史最权威最准确的读本。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 
第二章  中国的历史
第三章  现在研究史学的方法
第四章  本书的分期
第一篇  上古史
第一章  汉族的由来
第二章  古史的年代和系统
第三章  三皇五帝 
第四章  三王时代
第五章  春秋战国 
第六章  汉族以外的诸族 
第七章  中国古代的疆域
第八章  古代社会的政治组织
第九章  古代社会的经济组织
第十章  古代的宗教和文化

第二篇  中古史(上)
第一章  秦始皇帝的政策
第二章  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三章  汉初的休养生息
第四章  汉朝的武功
第五章  前汉的衰亡
第六章  社会革命
第七章  后汉的兴亡
第八章  秦汉时代的政治和文化
第二篇  中古史(中)
第一章  后汉的灭亡和三国
第二章  两晋和五胡
第三章  南北朝
第四章  军阀和异族
第二篇  中古史(下)
第一章  隋朝的内政外交
第二章  唐朝的初盛
第三章  从魏晋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情形

第三篇  近古史(上)
第一章  近古史和中古史的异点
第二章  唐朝的分裂和灭亡
第三章  五代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四章  北宋的积弱
第五章  北宋辽金的兴亡
第三篇  近古史(下)
第一章  南宋和金朝的和战
第二章  南宋金元的兴亡
第三章  蒙古的武功
第四章  元朝的衰亡
第五章  宋辽金元四朝的政治和社会

第四篇  近世史(上)
第一章  明朝的对外 
第二章  明朝的内治 
第三章  清朝的兴起 
第四章  明朝的灭亡 
第五章  清朝的盛世 
第六章  近代的蒙回藏 
第七章  近代的西南诸族 
第八章  近代的后印度半岛
第九章  清朝的中衰 
第四篇  近世史(下)
第一章  中西交涉的初期 
第二章  咸同时的大内乱
第三章  藩属的丧失  
第四章  清朝覆亡和民国的兴起
第五章  明清两代的政治和社会

第五篇  现代史
第一章  从武昌起义到正式政府成立
第二章  俄蒙英藏的交涉 
第三章  五月九日的国耻 
第四章  帝制复辟和护法 
第五章  南北分裂后的变故 
第六章  最近的蒙藏 
第七章  最近的交涉 
第八章  最近的财政

内容摘要
 吕思勉著的《中国通史》全名《自修适用白话史》(《白话本国史》),是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详细叙述了从远古时代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的中国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内容框架由绪论和五篇构成,在每一篇里又分若干章。全书按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变化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即:上古史(秦以前)、中古史(秦汉至唐朝全盛)、近古史(唐朝安史之乱至宋元)、近世史(明朝至清朝)、
现代史(辛亥革命以后)。这种按照社会进化的观点划分历史阶段的做法明显区别于以往的史书,对时人和以后的史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就说:“中国通史的写作,迄今为止,出版的书虽已不少,但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本来以一
个人的力量来写通史,是最困难的事业,而中国史上须待考证研究的地方又太多,故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其中较近理想的,有吕思勉《白话本国史》。”本次重新出版这本,为方便读者阅读,将原书直排繁体改为横排简体,但保留了原书的双行夹注;其他的除了比较明显的讹误和不规范用法有所改动外,基本未动。由于原书采用的是民国纪元的方法来纪年,本次出版全部改为公元纪元。同时,我们选择性地增加了若干与内容相关的插图,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精彩内容
 第二节 教育和选举后世的人,都说秦朝焚烧诗书,毁灭儒术,这句话,其实是错的。马端临说:“案《西汉公卿百官表》,博士,秦官,掌通古今。……既日通古今,则上必有所师承,下必有所传授。故其徒实繁。秦虽有其官,而甚恶其徒,常设法诛灭之。始皇使御史案问诸生,传相告引,至杀四百六十余人;又令冬种瓜骊山,实生,命博士诸生就视,为伏机杀七百余人;二世时,又以陈胜起,召博士诸生议,坐以非所宜言者,又数十人。然则秦之于博士弟子,非唯不能考察试用之,盖唯恐其不澌尽泯没矣。叔孙通面谀,脱虎口而逃亡;孔甲持礼器,发愤而事陈涉有以也哉。”《文献通考》卷四十。这一段考据,颇为精详,虽然虐待其人,然而师承传授,确自有的,可见得儒学并没有绝,不过这种传授,是为继续“博士官之所职”起见,不是为教育人才起见,不过是古代“学术存于官守”之旧,不能算得学校。
到汉朝武帝时候,公孙弘做宰相,才奏请“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这才是以传授学术为目的,可以算作学校。然而营建学舍确是王莽手里的事。
案《汉书·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德“武帝时……来朝,……对三雍宫”。《儿宽传》:武帝东封泰山,还登明堂。宽上寿日:……陛下……祖立明堂辟雍。师古日:祖,始令。出于六条以外的,便不问;往来巡行,并无一定的治所。后汉以后,权渐重而位亦渐尊。然而还不过是中央政府派出去的督察之官。这时候的郡,什么事情都和中央政府直接。所以秦汉时代,实在是个“两级制”。到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95年),因各处纷纷盗起,列郡不能镇压,改刺史为州牧;简九卿等官,出去充任;于是其权大重;而中央政府,又不久解纽,诸州牧各自据土,纷纷占据地盘,就俨然变做三级制了。
爵分二十级:(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裹,(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后来因避汉武帝的讳,改为通侯。也都是秦制用以赏有“功”、“劳”的人。
秦汉宫制的特色:(一)这时候的中央政府,宰相是个副贰天子,治理天下的;九卿等官,也各有独立的职权,都是分治天下众务的;不是天子的私人。到后来,纷纷任用什么尚书、中书、侍中做宰相;把九卿的职权,也
夺归六部;于是所任用的,全是天子玩弄之人,君权愈扩张无限。(二)是外官阶级少而威权重,和后世大不相同。这个有好处,亦有坏处。(三)则这时候去古还近,地方自治的意思,还有存留。《汉书·高帝纪》:“二年五月癸未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可见得这时候,对于三老等官视之甚重,和后世名存实亡的,大不相同。这其中也有许多方面的因果关系,且待后文讲到后世制度的时候,比较详论。
第二节 教育和选举后世的人,都说秦朝焚烧诗书,毁灭儒术,这句话,其实是错的。马端l临说:“案《西汉公卿百官表》,博士,秦官,掌通古今。……既日通古今,则上必有所师承,下必有所传授。故其徒实繁。秦虽有其官,而甚恶其徒,常设法诛灭之。始皇使御史案问诸生,传相告引,至杀四百六十余人;又令冬种瓜骊山,实生,命博士诸生就视,为伏机杀七百余人;二世时,又以陈胜起,召博士诸生议,坐以非所宜言者,又数十人。然则秦之于博士弟子,非唯不能考察试用之,盖唯恐其不澌尽泯没矣。叔孙通面谀,脱虎口而逃亡;孔甲持礼器,发愤而事陈涉有以也哉。”《文献通考》卷四十。这一段考据,颇为精详,虽然虐待其人,然而师承传授,确自有的,可见得儒学并没有绝,不过这种传授,是为继续“博士官之所职”起见,不是为教育人才起见,不过是古代“学术存于官守”之旧,不能算得学校。
到汉朝武帝时候,公孙弘做宰相,才奏请“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这才是以传授学术为目的,可以算作学校。然而营建学舍确是王莽手里的事。
案《汉书·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德“武帝时……来朝,……对三雍宫”。《儿宽传》:武帝东封泰山,还登明堂。宽上寿日:……陛下……祖立明堂辟雍。师古曰:祖,始也。似乎武帝时就有太学的。而《礼乐志》又说:“……成帝时,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
六枚。……刘向因是说上,宜兴辟雍,设庠序,成帝以向言下公卿议,会向病卒,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雍,案行长安城南。营表未作,遭成帝崩,群臣引以定谥,及王莽为宰衡,欲耀众庶,遂兴辟雍。……”马端临说:“盖古者明堂辟雍,共为一所:蔡邕《明堂论》日:取其宗祀之清貌,则日清庙;取其正室之貌,则日太庙;取其尊崇,则日太室;取其堂,则日明堂;取其四门之学,则日太学;取其四面周水圜如壁,则日辟雍;异名而同事。武帝时,泰山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北入,名日昆仑。天子从之以人,拜祀上帝,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修封
时,以祠太一五帝,盖儿宽时为御史大夫,从祠东封。还登明堂上寿,所言如此,则所
指者疑此明堂耳。意河间献王所封
之地,亦是其处。非养士之辟雍也。”《文献通考》卷四十。按马氏这个说法,很确,并可……P121-12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