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三人行
⊙正版图书,库存5万,每日上新,择优发货~
¥
27.87
5.6折
¥
50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杨先让
出版社广西师大
ISBN9787549586745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0元
货号3688679
上书时间2024-03-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一本关于平生师友的回忆录,一本现当代艺术家的肖像集;以艺术家特有的灵感和笔触,勾画出一部现当代艺术百年发展史;口语化的叙述,听新中国第一代艺术家坐在身边娓娓道来。
杨先让是为时代造型的艺术家,同时也是记录时代的艺术家,尤其他笔墨所记录的艺术家,还原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百年发展史,这也使得《三人行》独具珍贵价值。
作者简介
杨先让,1930年生于山东牟平养马岛,1939年随家人迁居朝鲜,1944年回国求学,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和创作员,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文化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
曾获美国休斯敦大学亚洲艺术部文化奖、全美华人教育基金会终身艺术成就奖、中国文联第11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等国内外大奖,并被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曾出版著作《黄河十四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田野考察报告》《徐悲鸿: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中国乡土艺术》《与木刻刀结缘50年:我的木刻版画创作历程》《海外漫纪》《艺苑随笔》等。
目录
作者的话
难忘的一九一八
历史可鉴
大师的风范
徐悲鸿的收藏观
徐悲鸿为梅兰芳、程砚秋造像的一段公案
忆徐悲鸿院长
简说悲鸿
徐悲鸿与康有为的师生情
徐悲鸿为傅增湘画像前后
李可染谈徐悲鸿的提携
徐燕荪赞扬徐悲鸿
徐悲鸿魂系长安
徐悲鸿一九一八年至一九四一年间的经历
徐悲鸿在抗战时期的募捐画展
徐悲鸿与音乐家江文也
徐悲鸿与罗工柳.
不相信罗工柳先生走了
永远说不完的廖静文
不该被历史遗忘的王青芳
工笔重彩花鸟画家田世光先生
一代贤儒许寿裳
名人寂寞身后事
陈仪与汤恩伯的恩怨
孙多慈逝世前后的时日
黎锦晖和刘雪庵
客死苏联
唱响《天伦歌》的郎毓秀走了
兰为王者香
一代歌手郭兰英
喜儿兰英
焦菊隐、人艺和《茶馆》
我所认识的于是之
胡宗温大姐
马金凤六次进京上演《穆桂英挂帅》
《蓝莲花》中的友谊
抢救石鲁
春到西藏
红学泰斗周汝昌
告慰周公
油画《刘胡兰就义》
油画家冯法祀
美院变迁
木刻家的刀法
我的导师李桦先生
怀念李桦
悼江丰
忆江丰
与古元相处的日子
彦涵:穷而后工
强者彦涵
我对彦涵先生的哀思
雕塑大师刘开渠
严师良友邹雅
邹雅罹难卅周年
我与邹雅
一代画师李苦禅
人好画也好
齐白石:英也过吾
忆吴作人
忆朱丹
老版画家力群
叶浅予先生
丁井文与黄胄
文金扬与《艺用人体解剖学》
亲爱的王朝闻先生
张仃绝响
我与黄永玉
从罐儿胡同到万荷堂
鬼斧神工黄永玉
老大哥何溶
郭淑珍与黄河怨
惊叹孙佩苍
怀蔡亮
女雕塑家张德华
雕刻家刘焕章
青年陈文骥
丙戌怀文骥
韩书力与西藏
相遇相识相知相思韩书力
对文国璋该说的几句话
尤劲东的毕业创作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官司始末
孙云玲的油画
杭鸣时的招贴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被遗忘的《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附录 杨先让艺术简历
内容摘要
从1954年杨先让第一篇介绍董希文的油画《春到西藏》开始,他便以“业余”的姿态写他所经历的八十多年人生印记,其中有他接触到的一些师长,也有让他感动的同辈艺术家,还有一些是不断带给他惊喜的青年艺术家。当然更不乏一些其他艺术大家,譬如
郭兰英、于是之、郎毓秀、周汝昌等。他的写作,以艺术为本,情感浓烈,笔触所到之处,浑然天成,这是他情感真挚的体现,也是他对人的怀念、对人的情谊,以及对时代的责任。杨先让是为时代造型的艺术家,同时也是记录时代的艺术家,尤其他笔墨所记录的艺术家,还原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百年发展史,这也
使得《三人行》独具珍贵价值。
精彩内容
李铁夫早年参加兴中会,1907年后协助孙中山在美洲组织成立了十九个同盟会分会,并任纽约分会常务书记长达六年,其间还与孙中山一起设计起义旗帜,又将历年售画所得全都捐作革命经费。
他1930年回国后因不满时政,1932至1934年隐居于香港从事艺术创作。可叹,时年近古稀。
虽然于抗战胜利后,先后在香港、广州南方各地举办过画展,1950年体弱多病回到广州,受聘为华南文艺学院名誉教授,任华南文艺界联合会副主席,这些虚名对一位八十多岁的耄耋老者,已是浮云过眼。
呜呼哀哉,一代大师于1952年默默病逝乡土。
李铁夫的高超油画写实技艺,至今在艺林中也是难以超越的,可是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因印刷宣传之艰难与局限,至今中国美术界没有几人知晓,更不用说青年艺术学子了。而李铁夫由于各种原因,又未曾在中国美术教育界发挥其能量,太可惜!正如一颗耀
眼的明星,寂寞地划过中国黑暗的上空消逝了。
而今,广东鹤山市建立了李铁夫纪念馆,又于1989年在当地举办其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活动,同时出版了“李铁夫诗联书法选集))和“画坛怪杰李铁夫))文学剧本。总感觉这一切太晚了。
而比李铁夫小二十六岁的徐悲鸿,1919年赴法国学艺,他在迈出国门之前,对中国传统绘画需要改革的观点,已与康有为、蔡元培、陈独秀、陈师曾、郑锦诸君的议论吻合,因而他留学的目的性明确,他出国时二十四岁,已经是一位成熟的画家和导师了,不同于林风眠尚是一位十八岁的小青年出国学艺。
徐悲鸿八年后学成回国,一直在美术教育阵线上工作。他以身作则培养了一批队伍,创作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油画与国画作品,书法独特。他实行了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革新,尤其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人物画的教学实践,成效显著。
民族危急关头,他站在中华民族最高的美术教育岗位上,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对中国现代美术起到了划时代的里程碑作用,意义重大。
长期以来,我个人一直有个疑点,在现代中国美术界,以徐悲鸿为轴心,他对同行年长者尊重相交,对年轻者提携有加,他怀着建树民族美术的使命感,爱才护才,这方面的事例多不胜数。可是唯独不,见
他与李铁夫的交往记载。李铁夫那高超的油画技艺难道未引起一贯爱才如命的徐悲鸿注意吗?李铁夫那浓重的油画色调,有魄力的笔触,准确的写实技巧,其绘画格调远远超过与他一起作画的美国写真大师萨金特(JohnSingerSargent,1856~1925)。虽然李铁夫偏重人物肖像,少有情节性创作绘画产生。
最近有幸读到陈继春君一篇“徐悲鸿港澳留痕)),心中长期的疑点终于获释了,令我兴奋不已,深感
那才合乎徐悲鸿艺术人生的逻辑。
玟殷人间情谊,让我慢慢道来。P22-2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