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风雨的记忆:1965 - 1970年的北京四中
  • 暴风雨的记忆:1965 - 1970年的北京四中
  • 暴风雨的记忆:1965 - 1970年的北京四中
  • 暴风雨的记忆:1965 - 1970年的北京四中
  • 暴风雨的记忆:1965 - 1970年的北京四中
  • 暴风雨的记忆:1965 - 1970年的北京四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暴风雨的记忆:1965 - 1970年的北京四中

全新未拆封

42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北岛、曹一凡、维一 编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13

有矿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北岛、曹一凡、维一 编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12-03
  • 版次 1
  • ISBN 9787108040107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6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北京四中是全国的重点中学,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校史。这所学校的特殊不仅建立在其高超的教学质量上,通过本书还可以看到它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半叶更为独特的政治地位和作用。四中以拥有大批党政军高级干部子弟而闻名,由于他们家庭地位的特殊和特定时期社会对“革命后代”的期许以及“阶级斗争”理论的盛行,四中的学校风气和环境气氛也就大不同于其他中学。《暴风雨的记忆: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就是当年那个特殊中学的学生对“文革”山雨欲来之际和暴风雨高潮时期的翔实记述:关于“血统论”、“出身论”的争议,曾经是当时的一个重要争论的中心,而一些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如遇罗克和他的对立者的故事、“家庭问题研究小组”和《中学文革报》的内幕——却是第1次向公众披露;关于“破四旧”和抄家,“黑五类”和“红五类”在这个时候相见,其中的微妙,只有当事人才说得清楚;关于大串联,的确让参与者“经风雨、见世面”,过程之混乱、“革命形势”之匪夷所思,读起来就像编造的小说,但那都是真的……正如北岛在序中所说,记忆往往具有模糊性、选择性及排他性。但是,“历史的真实”就存在于不同的记忆的重合错位与对立中。这些曾经在“文革”暴风雨中心经过的人,用这种方式,将暴风雨中的记忆留下,或许这是对那个疯狂时代的细节的补充,从而为重新认识那个时代,提供线索和史料。通过这本书,可以对那个年代有更为切近和深入的认知及理解。那是整整一代人终生难忘而又不堪回首的青春年代,事实上也是对衍生出《七十年代》以至《八十年代》的那个“六十年代”的追溯。

【作者简介】
 北岛--赵振开,笔名北岛,北京四中六八届高一(五)班学生。一九六九年被分配到北京第六建筑公司当工人,后做编辑及自由撰稿人。一九七八年底他和朋友创办文学杂志《今天》,一直担任主编至今。自一九八七年起在欧美居住并任教。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获得多种国际文学奖和荣誉。目前在香港定居,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

 曹一凡--北京四中一九六八届高一(五)班学生。一九四九年生于四川成都,在北京成长。一九六五年考入四中。一九七一年八月分配工作,做烧火工,先后做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有专利成果若干。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工作与生活变动,此后在中关村经营电子科技公司。

 黄其煦--笔名维一,北京四中一九六六届初三(一)班学生。一九六九年先赴内蒙古阿荣旗农村挑水种庄稼,后去云南西双版纳农场砍树栽橡胶。一九七二年回京闭门读书。一九七六年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看大门。“文革”结束后,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后到德国科隆大学继续研读。一九八九年后,至美国哈佛大学及德国法拉克福大学访学。现任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
【目录】



似水流年

昨夜星辰昨夜风 

青春剑

“社教运动”与我

四中往事 

我的“红色记忆”

亲历者的见证 

风雨飘摇忆当年

为争取平等而斗争

走进暴风雨

读书声、风雨声

往事岂堪容易想

四中的“先生”

我的阅读与思考

一个七届眼中的四中

性压抑与政治中立

走在大潮边上

留在北京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